劉紅梅 鄭學芳 梁力曼
摘要:在學校應用型轉型的過程中,實驗教學將突顯關鍵作用。伴隨著人才培養方案的大幅調整,各課程學時、學分普遍壓縮減少,引發我們需要重新審視和把握農科基礎化學實驗各環節,在“重基礎、強實踐”的原則下,激發傳統課程煥發新活力。
關鍵詞:農科基礎化學實驗;教學現狀;教學改革
基礎化學實驗是我校農學、植保、園藝、動科、食品等十多個專業學生進入大學學習的必修實驗課,是學生接受系統實驗方法和基本技能訓練的開始,更是促進學生獲得全面化學素質教育、促進知識向能力轉化、培養開拓創新人才的重要途徑。
實驗教學既是理論的延伸,更是實踐的重要平臺。隨著學校的轉型發展,加強實驗實踐教學必然是大勢所趨。通過實驗不僅僅能得到所謂的“正確”結果,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經歷和體驗獲得實驗結果的探索過程,進而獲得操作體驗并轉化為自身的實踐經驗。因此實驗課要避免學生通常的在預習中“讀”、講解中“聽”、演示中“看”,關鍵是要在動手中“做”。然而目前我校基礎化學實驗面臨著諸如上課人數多、學生實驗水平差別大、課時壓縮減少、教學仍然沿襲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簡單練的粗放形式,導致實驗教學目標淺顯狹窄、實驗講解交代過細、實驗過程指導不力、對學生主體性及能力培養重視不夠等等諸多困境。為此需要我們重新審視和改進基礎化學實驗各環節教學,完善傳統固化的實驗內容,盡可能使全體學生普遍參與其中,在實驗訓練中使其能力、作風、素質得到綜合培養和提高。
一、 有深度的預習
通常的學生預習,基本都是按照實驗教材不假思索抄寫一份“漂亮”的預習報告,僅依賴于教師操作前的詳細講解,往往不做深層思考而達不到預期目的。為使學生能在此階段認真預習,并學會大致總結,我們對每個實驗項目給學生提出列要點、抓重點、提問題等任務清單,同時借助查閱相關資料、學生間的相互交流等方法,促使學生對每一個實驗內容都認真了解,弄清實驗所需的藥品、儀器裝置,了解實驗的大致操作程序,在頭腦中形成一個實驗過程框架,做到對預習內容融會貫通。對于學生預習后的問題,讓學生在預習報告的任務單上寫清,實驗前由課代表交給老師,以便教師在課前了解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也為課堂上有針對性講解做準備。通過“學、查、交流、思考”的預習方式將學生的預習向理解實驗內涵的深層次上引導,使學生的自學、思維、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都得到了訓練。
二、 有詳有略的講解
教師的課前講解環節普遍追求詳細、面面俱到,耗時不少,但對實驗背景知識和相關應用介紹偏少,導致學生不能完整記住整個過程,聽課效果不佳。在有限的學時下,應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的實驗操作。在學生已有的深入預習基礎上,課前講授應簡明扼要,主要包括實驗應用相關背景、大致步驟、安全提示以及難點或容易出錯的地方,而實驗的關鍵點、各安全事項應詳細交代。可采用提問式或比較式等不同的開課方式,如“粗食鹽提純”實驗,提出海鹽為什么要精制,如何才能精制等問題;“去離子水的制備”實驗,介紹通常實驗用的蒸餾水和去離子水的區別等展開課堂。也可以每次由不同的學生在預習和教師大致講解的基礎上概述實驗過程,可以更好的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克服被動聽課。
三、 有互動的演示
在有限的實驗時間內,教師的演示應少而精。以學生第一次接觸、或需要重點掌握、或學生普遍存在較多問題的基本操作為重點,在演示操作中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看出或不懂的“問題”,相互交流,切磋對錯;特別是在此環節可以給予學生動手操作演示的機會,更能激發學生興趣。如講解“水的硬度測定實驗”中,規定用50 mL酸式滴定管吸取50 mL水樣時,可選擇一名學生進行演示,其中滴定管的潤洗、放液等細節都是學生容易做錯而影響實驗結果的關鍵步驟,同學的演示更能引起學生共鳴,使他們印象深刻,避免個人操作時再出現類似問題。如果學生操作標準得到老師表揚,更會引發學生認真思考,規范操作,對學生產生普遍激勵作用。
四、 有技巧的指導
首先要求學生實驗前克服盲目被動,做到心中有譜有數。按照“一詳一略”(即詳細明確實驗所需試劑、儀器及注意事項,同時構建實驗要點的簡略框圖或流程圖)思路進行有針對性的操作,條理分明。在實驗過程中,需要教師更多地耐心引導,啟發學生不局限于實驗的完成即可,更要鼓勵學生大膽嘗試,不怕失敗,不放過對“異常”現象的研究,對“不一致”實驗現象的深入思考,這可能恰恰是學生形成創新性思維不可缺少的環節。特別是對于動手能力弱的同學給予更多的個性化指導。在兩人一組的實驗中,鼓勵組內或組間交流問題,團結協作。提醒學生在實驗的全過程手腦并用、精力集中,避免懶、抄、混等不良現象。
此外,實驗過程中指導學生注意儀器的擺放、藥品和材料的節約、廢棄物的收集、完成后的儀器清洗以及藥品、實驗臺面的整理等,這些都是可能關乎實驗成敗的點滴細節,教師的及時提醒會使學生有效養成愛護儀器、節約藥品及環保意識,養成認真、嚴謹的良好實驗習慣。
五、 有反思的簽字驗收
實驗結束后的簽字環節是教師與每個學生一對一溝通的良機,在此教師要求每位學生對自己的實驗過程進行反思和總結,簡要談談實驗中的收獲和不足,同時鼓勵學生說出不理解的地方和發現的問題。簽字時除檢查學生實驗結果外,特別對實驗記錄中的諸如數字記錄位數、單位等普遍易錯的問題及時糾正。學生的反饋也會給教師指導以后的教學提供寶貴的經驗和依據。
六、 有“面”有“里”的評價
實驗教學是一種多因素、多環節、多層次的教學行為,考核要貫穿整個實驗過程。如果單純依據學生的預習報告及實驗報告的“表面文章”來確定實驗成績,難以體現考核的公平和客觀,更會引起學生對實驗原理不明確、實際操作不重視等突出問題。因此,除預習報告、實驗報告外,更要對學生實驗操作中儀器的安裝、使用過程的安排、問題的處理、儀器的清洗整理、實驗時間控制、實驗結果的合理性、產品的質量和產量等完整過程進行全面綜合考察,才能更真實反映學生實驗的整體情況,衡量學生實驗技能的差異,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重視實驗各個環節,步步用心。
七、有更優化的實驗項目
從我校實際及應用型大學建設要求出發,實驗項目的選取既要重視基礎與傳統,也要關注應用與創新。對傳統教學中過多的驗證性、單一性的項目進行更新優化,安排設計與學生專業聯系緊密、應用性較強的實驗項目,如“土壤溶液或者動物血液、食品飲料pH值的測定”“蛋殼中Ca、Mg含量測定”“水果中Vc含量測定綜合設計實驗”等,這些貼近生活、貼近專業的內容,會使學生感到“有用的化學”就在身邊,更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課程學習的興趣。
基礎化學實驗課程對于非化學專業的學生來說至關重要,它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同時對學生思維的開發,自主探討創新能力的提高也具有深遠的意義,需要我們不斷探索適合學生特點的實驗教學各環節潛力,在學生實驗技能訓練過程中,培養嚴謹的科學思維和獨立的創新精神,提高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為專業課的學習和今后職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劉彥平.淺談大學化學實驗教學現狀與改革的思考[J].化工管理,2014,(8):28.
[2] 王彥沙,劉松艷.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大學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大學化學,2016,(31):17-21.
[3] 徐維霞,鄧玲娟,馬占營等.研究式實驗在大學化學實驗教學中的重要性[J].廣州化工,2014,(3):154-155.
[4] 呂念玲,袁炎成,黃曉梅等.實驗教學重在過程[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7,(6):154-171.
作者簡介:劉紅梅,鄭學芳,梁力曼,河北省秦皇島市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化學工程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