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和發展,現階段我國素質教育的目標已定為大力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同時,二十一世紀是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創新是經濟的靈魂所在。為此,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就要充分發揮作為基礎學科的小學語文教學的價值。小學語文,一門理性與感性相結合的學科,極易激發學生的思維想象和創新思維。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對傳統教學模式做出改變,打破常規,探索新方法,全面而科學地將素質教育理念進行貫徹。下面,筆者將就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個問題,在教學實踐中作一些探究與創新嘗試。
關鍵詞:小學語文;創新能力;培養策略
江澤民同志就曾經這樣說過:“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作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基礎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著我國對教學目標的最終制定和社會中人才的構成。為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就要積極地將語文教學同創新培養結合在一起,結合以生為本的理念,不斷創新、不斷發展。
一、 創設創新情境,激發創新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已經成為現階段教師所共同研究的一個具有現實意義的教學課題。許多的實踐教學表明,生動有趣的創新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將思維調動起來。為此,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就要以實際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為依據,融入故事和游戲,來創設具有趣味性的創新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到語文學習中去,體會語文的魅力所在,進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在學習《晏子使楚》一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這樣安排教學過程:先要求學生通過朗讀等方式去熟悉文章的內容情節以及人物的動作語言,然后,再組織學生進行分角色表演,并告訴學生在動作上可進行自由的發揮。一開始的時候,學生可能會比較膽怯,這時,教師就要給予學生正面教育,多鼓勵、多表揚,即使學生表現得不出色,也要帶著其他的學生給予他掌聲。這樣創設情境的教學方式,可以極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情緒,讓學生在和諧生動的氛圍中獲取知識。在學生興趣正濃的時候,教師還可以趁熱打鐵地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楚王用別的方式繼續侮辱晏子,晏子又該怎么應對呢?”促使學生展開討論。小學語文教學蘊藏的創新資源是十分豐富的,教師要善于挖掘,并能夠借助創新因素創設創新教學情境,激發出學生更高的創新熱情。
二、 重視實踐拓展,豐富創新源泉
語文這門學科的實踐性極強,而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在實踐中進行,為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要積極地將語文教學同實踐活動結合在一起,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造良好的條件。例如在學習《狐假虎威》一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編自演,實踐學習;在學習《鯨》這種較為抽象的說理的文章的時候,就可以指導學生寫寫畫畫、議一議。使學生真正做到在學中寫畫、在寫畫中學、在學中創新。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學習文章的內容,同時還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面對時代對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可以說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學生已經變得刻不容緩。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將學科優勢發揮出來,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接觸生活、參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真正得以做到活學活用,進而獲得不竭的創新源泉。例如,讓學生辦手抄報,向學生推薦像《十萬個為什么》《愛的教育》等書籍,讓學生進行傳閱,以此來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好奇心。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與一些社區的公益活動,品一品生活中的甘苦。又或是指導學生開展“學會做一名推銷員”“今天我當家”等活動,讓學生在實際的動手操作中,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促使創新能力的形成。
三、 開展思維訓練,培養創新思維
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一定的任務和目的做支撐,它具有獨創性、靈活性、發散性、深刻性等特征。將創新思維訓練同小學語文這門學科結合在一起,找準結合點,設計相關的培養方法,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首先,改變從眾心理,培養獨創性。從眾心理極為平常,但是卻極易壓制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為此,教師要積極幫助學生打破這種消極的心理思維定勢,鼓勵學生不要一味地依賴教材、迷信教材,不局限于一個正確答案,并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表現機會和舞臺。例如,在學習《狐貍和烏鴉》一課的時候,許多學生從學習中可以知道,且只知道這樣一個道理,即“不要和烏鴉一樣,只愛聽奉承的話,要不然是會上當受騙的。”這時,教師就要積極地對學生進行引導:“還有沒有其他的看法?從狐貍的角度看,我們能知道什么?”有的學生回答:“遇到困難,我們要像狐貍一樣,多動腦筋,想盡一切辦法。”回答雖然與教材給出的答案不符,但是卻能夠充分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讓學生在打破常規中提升。其次,有深度地思考,培養深刻性。當思維變得深刻了,學生就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揭示出事物發展的原因,并對其進行相應的創新和改造。那么如何培養思維的深刻性,即注意引導。例如《她是我的朋友》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一只小手顫抖地舉起來。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舉起來。”教師就可以這樣提問引導:“阮恒為什么顫抖?為什么放下手又舉了起來?當阮恒認為獻血會死的時候,為什么還堅持獻血?”像這樣抓住重點句,層層深入,進行思維深刻性的訓練,可以有效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提升學生創新能力。
四、 小結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需要準備的,即在打好基礎的前提下進行、在語言教學的過程中創新,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讀寫技巧上的創新。總而言之,為了更好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就要及時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不斷豐富和創新教學方法,堅定不移地關注和重視學生創新精神和能力的培養,也只有這樣,才能為我國培養出一批具有高創新力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曾紅梅.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小學),2017.
[2]劉富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4.
作者簡介:孟慶躍,江蘇省沭陽縣東關實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