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平+白少民
摘 要:生活化情境在習題教學中的運用,可以讓學習情境的形象性和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有效提升。本篇文章主要從物理習題教學生活化的必要性入手,對創建生活化情境的教學實踐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初中物理;習題教學;生活化情境;教學實踐
一、 前言
隨著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推行,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性已經開始得到了教師的關注。但是從初中物理教學的現狀來看,在中考機制的影響下,物理教學仍然存在著重知識輕情感的問題。在初中物理學科的習題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建,可以讓學生在一種輕松、親切的環境中掌握所學知識,這就可以讓學生物理學習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二、 物理習題教學生活化的必要性
(一) 中學物理教師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
課堂教學既是學生個體生命價值的展現,也是教師的生命意義的主要表現。新課改的推行,也是對教師的價值進行展示的過程。這樣,教師需要在教學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扮演一種學生自身發展的促進者的角色。對于物理教師而言,習題教學生活化情境的構建離不開自身業務能力的提升,因而這一教學措施可以為教師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幫助。
(二) 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需要
對學生學習自主性的關注,是新課程教材所表現出來的主要特點。在對新教材的特點和教學要求進行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從學生的認知結構入手,借助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現象來創設問題情境,是對學生的求知欲望進行提升的有效方式。教師在教學中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可以讓學生在參與習題討論的過程中感受到集體的智慧。
三、 物理習題教學生活化情境創設的實踐措施
(一) 練習設計的生活化
生活化的練習設計,可以讓學生對日常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物理知識產生更為深入的了解。因而教師可以以學生所親歷的生活為背景,對習題的內容進行設置。例如測量操場旗桿的高度、測量醬油與牛奶的密度和鑒定首飾真假的問題就可以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生活。類比法的運用也是一種較為可行的教學措施。在對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這一特點進行講解以后,教師可以通過將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作為類比對象的方式來開展習題教學。
(二) 遵循“知行合一”的原則
為了對物理教學的生活化特征進行優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可以指導學生從一些與生活實際有關的場景中獲取物理問題,進而讓學生將物理知識應用于具體的生活情境之中。例如在對電功率的有關知識進行講解以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家中對自家一天的用電量進行估算。在對“電磁鐵”的有關知識進行講解以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制作電鈴和發動機等物品。這種對課堂所學知識進行實際應用的措施可以讓學生在對物理知識在生活中所發揮出來的作用進行充分了解以后,對物理學習的積極性進行提升。在習題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借助一些中考的常見題型,對這種“知行合一”的原則進行發揮。
四、 物理習題教學生活化情境創設的實踐效果
在生活化情境創設過程中,筆者采用的是開展對照實驗的方式對這一教學方式的實踐效果進行了探究。筆者在初二年級選擇了兩個學生學習水平相近的班級進行了實驗,其中一個班級采用的是傳統的教學方式(常規組),另外一個班級采用的是生活化情境的創設措施(實驗組)。在對不同教學方法進行應用以后,以下表格中的內容就是學生的期中成績和期末成績分析。
從上述表格來看,雖然兩個班級在優秀率和低分率等方面的差異并不明顯,但是從成績的良好率和及格率等方面來看,實驗組的成績要明顯高于常規組的成績。這就可以說明生活化教學情境創設方式是一種具有可行性的教學方式。
在教學實踐中,實驗組的學生往往會對物理學科表現出濃厚的學習興趣。這就說明生活化教學情境創設措施對學生的學習動機的激發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針對習題教學在學生知識建構過程中所發揮出的作用來看,生活化情境的創設,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將生活體驗與物理知識相結合,因而這一方式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對所學知識進行理解和鞏固。在筆者所進行的實驗中,實驗組的平均成績、優秀率高于常規組的結果就可以說明這一點。
五、 結論
生活化情境的構建對學生的解題效率的提升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生活化習題所表現出來的形式多樣的特點,可以讓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正確認識過程得到加深,也可以讓學生在對自身的錯誤感知進行不斷糾正的基礎上提升自身的知識遷移能力。“知行合一”原則的應用,可以在對學生的實驗意識進行培養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張士國.初中物理概念教學中情境創設的實踐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1.
作者簡介:
楊永平,白少民,陜西省延安市延安大學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