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初中生因諸多原因,審題時存在曲解題意、跳躍式閱讀、忽視隱含條件、缺少回頭望等失誤類型。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及失誤的根源,我們提出如下對策:夯實數學概念教學,培養學生正確的審題意識;強化閱讀能力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搭建審題訓練平臺,培養學生較好的數學素養。
關鍵詞:審題失誤;現狀分析;對策研究
數學教學的本質是教會學生思考,學生思考的能力水平主要體現在解決數學問題。審題能力是圓滿解決數學問題的關鍵和開端,并且貫穿于探求的過程與結果的反思。所謂數學審題就是對數學題目信息進行閱讀、理解、分析、處理,并將獲取的信息不斷提煉、整合、重組,進而明確解題方向、思路和途徑,最終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進程。數學審題始終貫穿于整個解題的始末,其包括解題前的初審,解題中的再審,解題后的終審,這三部分唇齒相依,缺一不可,構成了正確解題的有機整體。
二、 培養學生數學審題能力的策略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認真審題在整個解題過程中非常重要,細致深入的審題是解題成功的必要前提。審題意識是指學生對審題行為本身的察覺和關注程度。審題能力的培養,首先要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力。前蘇聯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說:“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所以,數學的學習不能離開閱讀。根據筆者的教學經驗,概念教學最能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力。李邦河院士說過:“數學是玩概念的。”在概念形成時,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多角度地思考與聯想,體會概念形成的背景,公式、定理的推導中蘊涵的思維方式等。根據概念的不同特征,分別采取理解性教學、邏輯性教學、辨析性教學。教師應充分認識數學閱讀力培養的重要性,并掌握一定的課堂閱讀指導策略,科學傳授閱讀方法,把握“憤悱啟發,相機誘導”的原則,培養學生閱讀數力。美國著名教育家布魯納曾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啟其蒙而引其趣”。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積極的課堂情緒,主動體驗閱讀的過程和思維的發展過程,體會看似簡單的文字符號公式背后所隱含的復雜奇妙、博大深奧的思維過程,讓閱讀學習變得有滋有味。
參考文獻:
[1] 朱昌寶.基于生命成長的數學閱讀力培養策略探析[J].中學教研,2012(5).
[2] 朱昌寶.以“4C”為基點培養數學閱讀力[J].人大復印資料,初中數學教與學,2014(4).
作者簡介:
劉紅霞,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平潮實驗初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