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新??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開展,在小學的音樂教學中也融入了更加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合唱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中一項重要內容,而且不僅對學生的歌唱能力培養起到重要作用,還對培養學生的音樂愛好與團隊協作意識,以及審美能力的培養等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因此,就小學兩聲部合唱教學中存在的難點問題進行實踐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期對小學音樂教學提供可參考的借鑒。
關鍵詞:小學音樂;兩聲部合唱;教學
一、 引言
目前,小學兩聲部合唱教學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不僅有來自于一些教師指導能力方面的影響因素,還包括學校對音樂教學的重視程度等相關問題。這使得兩聲部合唱教學在開展過程中,既沒有達到和諧統一的要求,也無法在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方面發揮出積極的促進作用,甚至有時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只保留一個聲部,使學生根本無法掌握兩聲部的學習要領。
二、 小學音樂兩聲部合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 學生的音樂基礎薄弱
首先,由于學生的自身條件限制,無論是先天的嗓音條件,還是后天的歌唱水平,都存在著基礎能力參差不齊的現象,這使兩聲部合唱在教學開展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其次,在小學音樂的基礎教學中,教師并沒有將音準學習融入到實際教學中,只形成了表面教學,使音樂課僅停留在對幼兒時期的歌曲教學階段,沒有將音樂的可持續發展進行深入與理性的客觀認識。最后,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缺乏聽覺培養,使多種音色不僅不能形成整齊和諧的聲音,更沒有集體協作、相互配合的意識,甚至唱歌成了喊歌,只要誰的聲音大就是唱得好,既缺乏審美培養,也缺少傾聽教育,使兩聲部難以形成美感。
2. 合唱缺乏遞進式訓練
音樂學習絕非一朝一夕之事,合唱更是一個需要持之以恒地進行訓練的漫長過程。從當前的小學音樂教材分析來看,不僅跳躍性大,而且沒有形成一定的教學體系,比如在一二年級中,大多是齊唱教學,三年級的課本中僅有一首合唱歌曲,而四五年級的合唱歌曲卻突然增多,而且篇幅較長,不利于教學體會,使學生對兩聲部教學失去興趣。此外,在前期教學中因缺乏對和聲概念與和聲技巧的訓練,使兩聲部的合唱教學難以有效開展,不僅學生不具備兩聲部的演唱能力,甚至獨立聲部的演唱也會受到干擾與影響,發揮不出兩聲部演唱的穩定性與和諧性。
3. 教師缺乏課堂指導力
合唱教學最能體現出音樂教師的指導能力,也可以說教師的指導水平與教學態度對兩聲部合唱教學的影響至關重要。首先,從教學理念上講,音樂教師的專業素質與綜合素養決定了音樂教學的質量與水平,而且教師的教學態度與敬業精神更會影響其教學水平的發揮。其次,兩聲部合唱教學需要教師不僅掌握童聲合唱的基本概念,還需要同時具有專業理論知識,既要有敏銳的聽覺,又能進行準確的節奏指導,還能夠充分地進行作品的內涵挖掘,提升對作品的理解與表現能力。
三、 加強小學音樂兩聲部教學的有效措施
1. 加強學生的基礎能力訓練
小學音樂的兩聲部合唱教學中,和聲訓練是一項既枯燥,又必不可少的訓練項目。通過7個音符的基礎訓練,不僅可以鞏固學生的音準控制,還能為和聲奠定堅實的基礎。例如,音樂教師可在實際教學中將學生分為兩組,分別訓練兩個音,一組唱do,一組唱mi,然后讓學生認真感受大三度音程之間的關系,繼而進行和聲訓練。隨著訓練程度的不斷加深,不僅可以使學生的音樂水平得到循序漸進的提升,還能引領學生感悟和聲世界的多姿多彩。與此同時,還應加強對學生聽音的練習,通過聽辨不同的聲部,感受高低聲部的不同,掌握旋律走向,使學生們對音樂的學習既有感性的體驗,也有理性的分析。例如在《可愛的家》的教學過程中,就可以將低聲部演唱作為爸爸來進行演繹,而將第二段高聲部的演唱想象成媽媽的形象,幫助學生們控制音準、掌握演唱技巧。
2. 開展有效的階段性音樂教學
為了可以在小學階段形成系統的音樂教學,可以分成三個階段進行小學音樂教學。一二年級的音樂和聲學習,可以說是為學生們打開了一扇音樂的大門,這一階段的音樂學習主要應注重興趣培養,首先通過對風聲、雨聲、小動物等模擬聲音的游戲訓練,培養學生們的和聲聽覺,引發學生們的多層次思維,例如:風聲是呼、呼、呼,雨聲是嘩、嘩、嘩,這樣的模擬長短音訓練,可以讓學生們初步感受兩聲部的樂感;其次,還可通過樂器演奏幫助學生們體會不同樂器的音色,以及和聲協奏的魅力與美感,如在《大鼓和小鈴》的學習中,就可充分感受到這種快樂,“我敲小鈴叮叮,我敲大鼓咚咚咚,小鈴大鼓真好聽”。最后,還可通過節奏朗讀掌握音樂中兩個重要的基本要素:節奏與旋律,例如在兒歌《小羊過生日》中,就可以通過模擬動物的叫聲掌握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節奏感。在進入三年級的音樂學習階段,是合唱中輪唱的過渡訓練階段,有了兩年的學習積累,教師可通過一些短小的歌曲的兩聲部輪唱訓練提升學生的聲部意識與合作能力。如《乃喲乃》《鐘聲》《夜晚多美好》等歌曲。而在四、五年級的學習中,則可加入器樂的輔助性教學,巧妙地利用其為合唱教學服務,如在《我怎樣長大》中,就可訓練學生們以合作促和諧,也可以掌握一些兩聲部的基本演唱技巧。
四、 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開展,小學音樂教學中越來越注重對審美情趣的培養,這對小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的培訓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因此越來越多的音樂教師也積極地進行教學改革創新,不僅將兩聲部教學只作為教學方式,而是將教育內涵融入教學實踐中,這使音樂教學在提高學生的歌唱水平的同時,也起到了一定的人文教育作用,還能幫助學生們建立起合作意識,發揮出教育的積極作用與價值意義。
參考文獻:
[1]張小云.如何有效實施課堂合唱教學[J].北京:中國音樂教育,2011(2):22-25.
[2]蘇丹娜.多聲部歌唱能力的培養[J].北京:中國音樂教育,2012(4):14-17.
[3]周琦.小學低段多聲部合唱教學策略探究[J].北京:中國音樂教育,2012(7):14-17.
作者簡介:
胡建新,江蘇省太倉市沙溪鎮第二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