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維導圖具有發散性思維的特征,能夠將復雜的東西簡單化,抽象的東西具體化,因而能夠方便“教”與“學”。如何提高生物復習的效率,讓學生學有所獲是生物教師面臨的重要問題。本文就思維導圖在高中生物學測復習中的應用進行了探究,以期為高中生物學測的復習教學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高中;生物復習;思維導圖
一、 問題的提出
在《江蘇學業水平測試考試說明(生物必修)》中,關于“遺傳信息的傳遞和表達”涉及以下幾個考點:(1)DNA分子復制的過程及特點;(2)DNA分子復制的實質及意義;(3)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這一部分考試要求為B(理解層次),即要求學生能概述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的網絡結構,并運用所學知識解釋和說明相關生物學知識的基本事實。
學業水平測試考前復習具有時間緊、任務重的特點,而這部分考點因為包含大量的生物學概念和諸多抽象、不易理解的教學內容,一直是學生復習的難點。因此如何幫助學生理清復制、轉錄、翻譯三個過程的特點、條件等,成為本節復習的關鍵。
二、 理論分析
思維導圖是由英國著名教育家托尼·巴贊發明的一種思維工具。它能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梳理、 歸納,使思維更加清晰;并且幫助教師輕松有效地講解課程知識,因此在教學中起到了積極作用。
本節內容有著大量的概念、知識和原理,而且需要深層次的理解概念的本質,理清概念與概念間的內在邏輯聯系。在這部分復習中,將思維導圖運用于其中,能夠將復雜且抽象的知識內容以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具體化的呈現,以全新的教學模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與積極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學習效率。
三、 教學過程
(一) 教師引導構建DNA復制思維導圖
教師首先引導學生通過畫出DNA復制圖示的方法回憶DNA復制的過程,并用生物學術語詳細描述其復制的過程,由此歸納出DNA復制的場所、模板、原料、所需要的酶等相關概念,在此基礎之上教師對相關內容進行分析、總結,最后用不同顏色的粉筆在黑板上畫出DNA復制的思維導圖,如圖1所示。
通過教師系統講解DNA復制思維導圖的制作過程,可以讓學生建立用思維導圖進行復習的整體認識,同時也建立有關DNA復制的知識網絡。
(二) 學生自主構建遺傳信息表達的思維導圖
以講解和繪制DNA復制思維導圖作為模板,將遺傳信息的表達交由學生自主完成,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解決繪制過程中的疑難點,同時結合教材繪制思維導圖。每個小組在組內成員共同參與下,根據大家討論的結果在白紙板上用不同顏色的記號筆完成各組的思維導圖;每組完成后將各自的思維導圖進行展示,并做出詳細的講解和說明,然后再根據老師和其他小組同學的意見進行修改和完善。當各小組展示完成后,教師進行進一步匯總、歸納和組合,最終構成本節內容的知識網絡體系,如圖2所示。
通過思維導圖構建知識網絡體系,能形象地呈現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能促進學生的有意義學習,而且在繪制過程中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能力,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在繪制過程中通過小組合作、組間競爭,強化了學生團隊合作意識。
四、 結語
綜上所述,將思維導圖運用于高中生物學測復習中能夠將復雜抽象的知識內容以思維導圖的形式進行具體化的呈現,而且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同時為開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奠定了理論基礎。不過這還只是一次嘗試,如何養成構建導圖的習慣和興趣,這種模式是否適合于所有生物知識專題的復習,在課堂中思維導圖的構建是否會占據學生過多的學習時間等,這些問題都有待在今后的教學中進一步進行探究。
作者簡介:
萬磊,江蘇省泰州市民興實驗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