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如今,新課程的改革已經讓教師意識到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而讓學生主動學習,愿學、樂學,才能夠提高教學效率。小學舞蹈是一門藝術課程,具有童真、童趣,結合小學生天真爛漫的特點,更需要具有針對性的舞蹈教學方式才能夠讓學生通過肢體語言進行表達,提升舞蹈水平。本文將采用在小學舞蹈中情境教學,希望能夠提升小學舞蹈的教育水平。
關鍵詞:小學舞蹈;情境教學;策略
一、 前言
小學舞蹈課程的設置是為了讓小學素質教育得到更深層次的推進,是藝術核心素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保障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在小學舞蹈教學中,如何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培養肢體語言、審美價值觀、藝術感知等方面,需要小學舞蹈教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提升學生的舞蹈興趣,結合學情,在教學方案中融入情境教學理念,以實現藝術教學的整合發展,讓學生提升整體的藝術審美和氣質。
二、 舞蹈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的優勢
(一) 化抽象為形象。舞蹈是一種抽象的藝術符號,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要掌握好舞蹈這一種肢體藝術并不簡單,如何能夠讓學生將抽象的舞蹈語言轉化成能夠理解的知識內涵,這就能夠體現出情境教學的優勢了。情境教學可以將生活中的素材或場景融進舞蹈教學中,在具有生活情境的教學中能夠讓學生對舞蹈的內涵更加了解,形成良性循環的學習方式,為將來藝術素養的培養打下基礎。
(二) 激發舞蹈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階段的學生天真爛漫,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若是對一件事情感興趣,會把這件事情做得很好。而舞蹈本身具有藝術獨特性,若是像傳統教學中僅用語言描述舞蹈的要領,學生大多提不起興趣,更別說讓學生能夠理解舞蹈中所表達的情感。情境教學的應用,能夠激發學生的舞蹈興趣,繼而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領悟舞蹈中的情感和內涵,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舞蹈基礎,使得學生對藝術的創造力和審美素養得以提升。
三、 將情景模式應用到舞蹈教學中的
(一) 以故事營造情境
小學生的特點是喜歡聽故事。小學舞蹈作為一門小學課程,教師要讓學生能夠對舞蹈產生濃厚的興趣,就要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對舞蹈的掌握情況,才能夠針對性地設計情境教學方案。研究表明,許多優秀的少兒舞蹈作品中不乏借故事來表達舞蹈情感。但是舞蹈中的情況并不是像故事一樣可以用嘴講出來,而是用肢體語言來表達出來。教師在進行舞蹈教學時,可以借用學生對故事感興趣的特點,結合音樂、舞美等多種藝術形式,讓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融入角色,將舞蹈作品表達出來。
例如,在運動會期間,我校安排了一個有關“我的冠軍夢”的舞蹈,該作品需要表達學生內心對冠軍的致敬,想要勇奪冠軍的決心。那么教師可以先在排練前和學生們講一講關于冠軍的故事,如奧運冠軍是如何通過努力獲得冠軍的故事,讓學生在激情迸發的故事中激發靈感。“我的冠軍夢”的開場舞是一群人在挑戰一個人,最終那個人被打倒在地。要表演出這樣的情境并不容易,因為領舞的那個學生是個乖寶寶,表演不出那種打架的情境。于是,筆者給學生們設置了一個“誰是拳王”的情境擂臺,每一個人上去表演,看誰的動作示范最好、最標準,教師再進行必要的指導,讓學生們能夠掌握“拳王”的肢體表達。這樣一來,學生們的精氣神就會被激發出來。再通過奇思妙想融進舞蹈中,使得舞蹈的魅力得以充分體現。
(二) 用生活渲染情境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年紀小,生活體驗少,平時的視野也難以拓展,因此,教師采用描述性語言講述舞蹈作品時,學生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就更別說能夠表現出舞蹈的內涵了。如果不能想到應對的方式,那么排練舞蹈時可能會陷入一個僵持的境地。因此,教師應用情境教學法時,需要用生活的素材加以渲染,將生活的場景以情境來展現,能夠讓學生更理解舞蹈。
例如,我校編排一場“晾衣服”的舞蹈,晾衣服是學生們在生活中很常見的場景,那么教師可以安排與“晾衣服”有關的情境。指導學生在體驗晾曬衣服時,身體與角度是如何移動的,步伐如何走位。在晾曬衣服時,教師要告知學生場景與天氣有關,例如在“微風”“大風”“狂風”“龍卷風”等的情況下,讓學生表現出在不同強度的風力下,衣服飄動的感覺。這樣,在排練“晾衣服”的舞蹈時,能夠讓學生領悟其中的舞蹈動作變化,將這一舞蹈展現出來。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中的場景,還能夠讓學生通過生活素材進一步加深對舞蹈內涵的理解。
(三) 以情境激活想象
小學舞蹈教學中,需要教師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雖然大多情況下,舞蹈是通過動作表現的,但是沒有理論的支撐,很難讓學生有更深的體會。研究表明,“言傳身授”的教學方式能夠像其他學科一樣,可以讓課堂效率提高。舞蹈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對于激活學生的想象力非常有幫助,非常符合現階段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性格。
例如,有關新疆維吾爾風情的舞蹈教學中,編排了一段《吃蜜瓜》的舞蹈。該舞蹈要表現的是克里木小朋友家里的蜜瓜成熟了,所以,他邀請了他的老師和同學過來吃蜜瓜。這時候,教師除了口頭上表述,還要引導學生學會想象。可以向學生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蜜瓜是什么樣子的嗎?”“吃蜜瓜的時候是什么動作的呢?”“蜜瓜成熟了,克里木小朋友的臉上是什么樣的表情呢?”“維吾爾民族風的舞蹈都有些什么規律呢?”等等,鼓勵學生積極進行回答,以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同時播放音樂,讓學生們能夠根據音樂來尋找動律。這樣的情境教學,能夠讓學生通過吃蜜瓜的情境,體會音樂中傳達的信息,自然而然地在情境中體驗舞蹈的魅力。
四、 結語
總之,在小學舞蹈教學中引入情境教學法是非常重要的,課堂是教學的主要陣地,如何能夠讓學生體驗出舞蹈的魅力和樂趣,使學生對舞蹈有學習的激情,促進學生對舞蹈的理解。在本文中,筆者采用情境教學的模式,在舞蹈課堂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想象力,融入生活的素材,發現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能夠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并能夠激發創作靈感,對小學舞蹈藝術修養的提高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 史淵萍.情境舞蹈教學在中小學舞蹈課堂中的運用研究[J].中華少年,2017(14):112-113.
[2] 雷霞.農村小學舞蹈教育的困境與對策分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6(06):239.
[3] 康小曼.情景模式教學法在舞蹈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02):128-129.
[4] 侯登剛.小學音樂教學與舞蹈教學相結合的實踐分析[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6(08):286.
作者簡介:
王軍娟,云南省普洱市,江城縣中小學生校外活動中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