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歷史學科有豐富的人文精神,可以從中發現大量的生命素材,給學生以教育。所以,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加入生命教育,會增加歷史教學的活力,注入新的生命力,以此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全面落實生命教育的相關內容,讓其從教學中得到生命的啟示,完善自己的人格。
關鍵詞:生命化教育;中學歷史教學;運用
一、 引言
教育的目的是強化人們的生命意識,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了解生命的價值,即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生命教育。中學歷史教學中生命教育理念的應用,是教師利用教材中的素材,使學生有精神追求,有較高的人文素養,讓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二、 生命化教育理念
(一) 內涵
生命教育的內涵是,全面了解生命教育的內容,并落實生命教育,達到凈化人們心靈的目的,提升人的素養,幫助人們體現出生命的價值。通過生命教育,能夠讓學生了解到生命的唯一性,思考生命的意義,以及如何實現生命的價值,也就是說,其會引導學生學會尊重生命,熱愛每個生命,讓自己成為社會中的一員,有積極的生命觀與堅定的信念,凸顯出自身的價值。
(二) 意義
首先,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加入生命教育,是教育發展的趨勢之一,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可以通過教育得到知識,享受知識給自己帶來的成果,構筑精神世界。對此,要求加大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力度,把教育變成一種工具,使教育有序進行。
其次,落實生命教育有利于促進中學生健康發展。中學生心理已經趨于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隨著外界的影響發生變化,導致錯誤的道德觀、人生觀,同時又因為他們生命意識較弱,沒有認識到生命教育的意義。因此,為了讓中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需要全面落實生命教育。
再次,生命教育的落實與新課改的要求相符。新課改要求發現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個體的發展,即通過生命教育的學習,讓其了解不同歷史蘊含的文化底蘊,熏陶一個人的人格,以此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最后,生命教育的落實符合歷史教學的要求,因為歷史是用唯物主義的方式闡述。學生可以從歷史了解社會發展的規律,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即歷史的人文性感染學生,用歷史知識正確引導學生,對事物有客觀的認識,進而發現生命的意義。
三、 生命化教育理念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運用現狀及完善
(一) 現狀
生命化教育理念應用的現狀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分析:
其一,生命化教育是深層次分析其具有的內涵,讓其全面化,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它包括個人內心世界的波動,生命情感的溝通,以及對生命的感悟,這三種因素造成教育者的教育方式與理念出現偏差,傾向于不同的方面,包括死亡、健康與心理等,人們可能會為了證明自己的教育方式是正確的,互相指出不足,使生命教育的力量過于分散,而有的教師也會因為不知道如何開展教育,讓教育變成一種形式,與生命教育的本質不符。
其二,我國生命教育正式實行的時間很短,所以,可以使用的資源與課件數量很少,資源不足,雖然教育相關部門已經編寫了其使用的教材,但質量仍有待提升,并且,國家還未給出明確的標準與指導綱要,給生命教育的推廣增加了阻礙。同時,雖然教育部門也已經開始重視生命教育,卻沒有給出相應的政策,中學教育的展開無據可依。
其三,很多中學的歷史教師以往受到的教育中,很少接受生命教育的相關內容,雖然很多中學也會根據生命教育的內容對教師展開培訓,但因為教育資源與理論不充足,實質的培訓內容很少,造成教師在教學中不確定如何選擇生命教育的主題,很難有效開展生命教育。
(二) 完善
1. 注重對教育課本的開發
中學歷史課本是根據各個史實編寫,涵蓋了不同階段與方面的知識,有豐富的生命素材。因此,教師要注重對教育課本的開發,從課本中找到生命教育的相關內容,展開教育活動,比如安全教育、生存教育等,使學生尊重生命,熱愛生活,找到生存的方式,保持心理健康,有健全的人格。
2. 增加學生課堂上的感知與認知
當下,人們的生活有了明顯改善,很多學生都生活在父母的保護中,很少與社會接觸,缺少社會經驗,對歷史的理解只停留于表面。同時,他們也會對口頭式教育感到厭煩,由此,教師要用新的方式教育,激發出自身與學生的生命潛質。
比如,當教師講解鄧世昌自殺殉國時,為了激發出學生的愛國情懷,可以組織學生參與討論。給出兩個觀念,一個是贊同,另一個是不贊同,學生各抒己見,積極參與討論,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不會打斷,而是不斷觀察,由學生查閱相關資料證實自己的論點,提出多個論據。這種方式會讓學生主動接受歷史知識,查閱資料,主動用心靈感悟,參與探究,以此形成自己的愛國情懷。
3. 搜集生命教育的素材
從歷史教學中發現生命素材,作為教育內容使用,能夠強化人們的生命觀念,客觀理解生活中發生的各類現象,學會明辨是非。如教師講解完周恩來的故事后,隨后向學生提出問題,如果周恩來是我的偶像,你們的偶像是誰?學生各抒己見,但學生的偶像多為周杰倫、謝霆鋒等,并存在盲目崇拜的現象。對此,教師會引出幾個為了偶像傷害自己與周圍人生命的反面案例,教導學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偶像,但對偶像的崇拜不是盲目的,要從偶像身上學到積極向上的東西,保持自我。即我們需要關愛生命,生命是人存在的基礎,也是人向前發展的保障。
4. 開展專題活動
此外,教師還可以展開專題活動,組織不同形式的活動。比如,可以把生命教育作為主題,開展主題班會,或是組織學生參與專題講座,以班級為單位,畫出生命教育的專題板報,帶領中學生到社區的敬老院照顧老人,或是模擬各類演習。中學生在活動中,可以感受到活動的快樂,得到很大的收獲,學會尊重生命。
結語:在中學歷史教育中加入生命教育,可以增加歷史教學的吸引力,讓其更具魅力,并充分運用其中包含的生命元素,增強中學生的生命意識,得到生命的啟迪,積累經驗,有積極樂觀的生命態度,樂于奉獻,不斷挖掘自身的潛能,提升生命的質量,把生命價值放到最大。
參考文獻:
[1]林艷.生命教育理念下歷史學科教學策略研究[J].亞太教育,2016,12:249.
[2]楊建雄.試論如何在中學歷史教學中開展生命教育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06:82-83.
作者簡介:
賈國嬌,甘肅省蘭州市蘭州新區舟曲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