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面對一年一度的高三備考工作,如何能提高備考工作的有效性,讓老師和同學能輕松一些,讓高三生活有趣一些,這是每一位一線教師長期探索的問題。下面是我在備考過程中和學生們嘗試并踐行的方法,并且已在教學實踐中證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提高;高中生物;復習;有效策略
一、 用好四種資源
(一) 用好教材
1. 要用好教材的原因:到了高三復習時,有不少教師完全丟開教材,脫離教材,依賴復習資料;學生脫離教材,有的甚至連教科書都不帶了,結果是備考辛苦,高考結束又遺憾多多。
我們知道,高考信息“源于教材,不拘泥于教材”,同時,在課標有對高中生的基本要求:在閱讀生物方面的資料時,能讀懂模式圖、示意圖和圖解。所以,在第一輪復習時,一定要用好教材,用足教材提供的信息,包括插圖、表格、概念圖、問題探討、旁欄思考、技能訓練、課后習題等。縱觀近幾年我省生物學科高考試題,還真有這樣的考題。舉例1.2014年高考選擇題1中關于植物細胞的胞間連絲,在必修1,P42頁圖32,細胞間信息交流的方式就有說明(見下圖1)。
舉例2.2014年高考選擇題3中關于組織液生成與回流,在必修3,P3頁插圖1-1組織液、血漿、淋巴液之間的關系中表示得明明白白。舉例3. 2015年高考選擇題3中,A選項“大腸桿菌擬核的DNA中含有端粒”;C選項“正常人細胞的每條染色體兩端都含有端粒DNA”。如何選擇呢?原來在必修1,P122頁,小字內容“細胞衰老原因中的端粒學說:每條染色體兩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稱為端粒,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細胞分裂后會縮短一截”。舉例4.2015年高考選擇題5.選項A“抗體可以進入細胞消滅寄生在其中的結核桿菌”,在必修三P37頁:“病毒會侵入機體細胞,有一些致病菌如結核桿菌、麻風桿菌是寄生在宿主細胞內的”。選項C“ROUS病毒不是致癌因子,與人體的癌變無關”,在必修1,P126頁,就有“病毒致癌因子,如ROUS肉瘤病毒”。
像這樣的例子還有,這里不再列舉。其實,在教材編寫時,每一個板塊都有編寫的目的,所以,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用好教材。
2. 使用教材的建議:
(1) 教師要督促同學們帶上教材,課堂上引導學生熟悉教材。
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用到某個知識點時,和同學一起在教材中找依據;該勾畫的內容要勾畫。經常這樣做,同學和老師對教材內容就熟悉了。
(2) 老師要和同學用同一個版本的教科書,避免講課過程中出現令人尷尬的場面。
因為每年的教材可能有或多或少地變化,例如在特異性免疫過程中效應T細胞的作用,曾經是產生淋巴因子和與靶細胞密切接觸,導致靶細胞裂解死亡;而我們現在的教材則是T細胞接受抗原刺激后產生淋巴因子,效應T細胞與靶細胞密切接觸,使靶細胞裂解死亡;又如漿細胞曾經叫效應B細胞,糖原曾經叫糖元。
(3) 教師自成一體的資料要及時根據教材變化修改和刪減,以免增加學生負擔或干擾學生思維。
(二) 用好教輔資料
我們在高三復習備考試時都少不了教輔資料,如何充分發揮教輔資料的作用呢?我在教學中是這樣做的。第一、先學后教。一定要每位同學自己先完成,我再點評講解;第二、多學少教。同學自己獨立完成,存在問題的題目獨立查閱參考答案,再不能解決的有小組討論解決,小組合作都有困難的老師再解決。第三、監督檢查。“先學后教,多學少教”是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監督檢查”是幫助學生持之以恒的學習,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毅力和勇氣。
(三) 用好高考原題。
用好近3~5年高考題,老師要反復做高考原題,熟悉高考出題原則和高頻考點,增加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在高三復習時盡量早讓學生接觸高考原題,師生共同分析高考考點,匯總高頻考點,做到各個擊破。我在復習時,第一步,分年度做每年的高考原題,以高考原題為藍本突破每個知識點;第二步,在五月份,我和同學一起統計、比較、歸納連續3~5年高考考點(見下表),再次各個突破;通過比較,我們再次查缺補漏,做到萬無一失。
用高考原題的主要目的在于以此為載體和同學一起分析列年考點,并各個突破,提高復習的實效性和針對性;同時樹立同學們對老師備考安排的信心。
(四) 用好教學過程中生成的信息
1. 用好課堂教學過程中生成的信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相信每一位老師都有這樣的經歷,在課堂上師生交流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課前沒有預料的信息。這些信息,可能暴露出學生思維出現的問題,也可能是對授課的延伸和補充。不論是哪種情況,作為教師都要善于捕捉,適時點評、及時肯定、及時鼓勵。
2. 用好每次考試生成的信息,上好試卷講評課。每次考試教師一定要做質量分析,就是要抽樣調查,找準疑點,建立知識點檔案。真正做到基于學生問題進行教學,做到答其所疑、釋其所學。
二、 培養三種能力
高三復習備考,時間緊、學生任務重,作為教師要指導學生合理規劃時間,做到兼顧各科學習,具體做法是:培養學生規劃學習時間的能力,培養學生堅持落實計劃的能力,培養學生及時反思總結的能力。重點介紹如何培養學生及時反思總結的能力。
進入高三復習,我要求每位學生準備一個典型題集本,用于記錄每次練習或考試中學生自己出錯的題目、有代表性的典型題目。根據學生自己的情況,收集的典型題目,就是學生自己的常考常錯題,是學生查缺補漏的最好資料;準備一個知識點歸納本,用于記錄在每次模擬考試中出現的知識點。要全班對所記錄的知識點進行統一編號,我定期檢查,確保每個學生都有詳細規范的記錄。同時,我也同樣準備兩個本子,一個本子記錄學生出現的典型錯誤和常考常出的錯誤,作為我高考前查缺補漏的依據;一個本子記錄進入高三復習后處理過的知識點,用于考試大綱發行后我查缺補漏的依據。有了這兩個本子,我們師生都能及時反思,提高了備考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 處理兩種關系
借用教育專家的話:教育無非就是師生關系,教育無非就是欣賞;教育無非就是關注、教育無非就是喚醒;有時說服我們的并不是那個人講的道理,而是講道理的那個人。這些至理名言告訴我們,和諧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有利于師生間的交流,有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
1. 師生關系:課堂上師生平等交流、師生間眼神交流,教師有激情、師生相互充滿信心,相互關注、相互關心。
2. 生生關系:同學間保持友善、平和、包容的心態,耐心傾聽,特別是要有容得下別人優秀、能真誠地為同學進步鼓掌的心胸。
四、 建立一種機構
建立合作學習型小組,落實分層管理理念。我每接一個班的課,我首先要對學生分組,選出組長、對每組組員編號,如第一組一號、第二組一號等。這樣每位同學都有自己的小組自己的編號,還有自己的組長,有了自己的團隊也就有了歸宿感。在以后的教學中,檢查作業、做實驗、討論釋疑、考試評估等都以小組為單位進行。
在我任教的班級,建立了由教師、科代表、小組長、組員的分層管理流程,保證了每一項教學任務都有同學牽頭負責檢查落實,實現了高效教學、高效備考。
總之,有效教學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現在世界各國都在探索基礎教育改革,探索育人的有效途徑。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勇于探索、不斷踐行,努力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作者簡介:王明秀,貴州省遵義市第二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