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春芳
【摘 要】實訓教學基地建設是高職院校促進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培養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的技術型人才的關鍵。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和研究對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更加強調其就業能力。高職院校通過建設實訓基地,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續發展機制,主動尋求行業企業的支持,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求發展,充分發揮校外實訓基地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校外實訓基地;人才培養;校企合作
職業教育不僅僅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力量。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愈加緊迫。其中,制約職業教育發展的瓶頸即是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非常薄弱。作為發展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方面,實訓基地建設是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體現職業教育技能型人才培養不可缺少的環節。
一、我國職業教育校外實訓基地存在的問題
1.認識不足,校企雙方積極性不夠
很多職業院校認為,實訓教學只是理論教學的補充,并沒有將實訓教學看做與理論教學同等重要的教學環節來進行人才培養,進而導致實訓教學僅僅停留在教學大綱,真正付諸實施的院校不多。同時由于部分民辦職業院校抗風險能力較弱,從自身利益角度,對學生外出頂崗實習或工學交替可能出現的一些意外情況較多顧慮,沒有真正的校外實訓積極性。而企業對校企合作缺乏充分、全面的認識,單方面地認為高校無法為企業帶來直接、明顯的經濟利益,不愿意通過與高職院校合作培養人才,認為直接向社會招聘有經驗的人才效率更高。
2.實訓基地功能過于單一,實訓師資力量薄弱
目前大多數實習基地仍然只是傳統的學生實習訓練模式,功能單一,同時很多設備條件良好的實踐教學基地沒有嚴格的實習環境,缺乏嚴格規范的管理制度,沒有反映專業實習要求且能嚴格執行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學規程等教學文件。實訓師資的薄弱也是導致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利用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
3.校外實訓基地缺乏長效管理機制
在校外實訓基地建設上,管理體制問題一直是困擾校企深化合作因素。很多職業院校的校外實習基地由于缺乏有效的跟進管理,出現共建時轟轟烈烈,隨后沒有實質性合作,使得校外實訓基地成為一直協議,形同虛設,名存實亡。同時在進行“工學交替,頂崗實習”實訓教學活動中,管理主體不夠明確。直接影響了校企合作的深入發展,對實訓基地建設形成了很大的沖擊。
4.職業證照上崗制度的缺失和政府支持力度不夠
目前,我國大陸地區很多行業沒有像港臺地區那樣,形成完備的職業準入與職業證照上崗制度;行業內部不規范,職業準入門檻非常低,而政府對高職教育實訓基地建設缺乏相應的政策扶持和引導,使得同一地區不同院校實訓基地建設缺乏規劃性和共享性,政府沒有形成主導性力量。職業教育教學經費的投入嚴重不足也是制約校外實訓基地發展和深化的重要原因。
二、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優勢的分析
1.增強社會服務能力,擴大學校影響力和輻射力
高職教育的生命力在于貼近人才市場需求,服務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學校將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等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就充分發揮校外實訓基地的系統功能和作用,提高科技服務能力。
2.促進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整體辦學實力
通過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和運行,學校可以及時了解社會對人才培養的要求,發現學校師資培養、專業設置、課程內容、教學計劃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整體辦學實力。
3.彌補校內實訓基地的不足,提供真實或仿真實的實訓場景
校外實訓基地是對校內實訓基地設備、場所和功能缺陷的有效補充,能有效解決學校實訓基地建設所需經費和空間不足的矛盾,學生在校外實訓基地接受的是一種直接在生產和實際工作的現場培訓,所以十分有利于他們掌握崗位技能、提高實踐能力、了解崗位的社會屬性。
4.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縮短工作適應期
學生通過校外實訓基地的工學交替、頂崗實習,可以熟悉相關行業先進的設備和生產工藝,盡快掌握相應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與專業技術,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按照規范的職業標準開展項目實訓,能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縮短他們的工作適應期。
三、高職院校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的研究
1.拓寬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渠道
各高職院校一定要加大宣傳力度,介紹高等職業教育在地方經濟建設和發展中的作用及典型事例,引起地方政府的關注和重視,使地方政府能直接或間接投資建設實訓基地。校外實訓基地的建立,主要通過專業教師和企事業界知名人士的聯系溝通,并逐步開展各項合作,最后掛牌建立協作型的校外實訓基地,而且具有實訓內容多樣、真實感強的優點。
2.明確校外實訓基地的實踐能力地位
校外實訓基地是訓練學生實踐能力的訓練基地。實訓基地作為培養實踐能力的載體,能為高職院校學生提供包括基本技能和綜合能力兩方面的實踐環境。校外實訓基地是處于正常運轉的企業,學生所處的工作環境是真實的現場環境,實訓的項目也均是相關專業學生今后所從事的職業及工作崗位。在這一真實環境下進行崗位實踐能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術能力和管理能力。
3.合作辦學建立合作型的企業實訓基地
有遠見的企業家也開始注意到操作型人才對企業的重要意義,開始注意培養既熟悉本企業的組織文化,又愿意長期為企業效力的管理類實際操作人才。合作制模式的合作范圍更加廣泛,不僅包括了實訓安排、科技轉化和職工培訓等方面的內容,而且還包括了專業設置的調整、專業教學計劃的安排等內容。
4.實現校外實訓基地的多功能化
實訓基地做到一個專業開發,多個專業受益,這樣才能實現實訓基地的多專業綜合利用,對于同一實訓基地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專業實訓開發,從而達到實訓教學上的橫向合作。可以根據各自的優勢,實現實訓基地在校企合作中的縱向深化。學校可以選派一些教師到企業參加實踐培訓,加強雙師隊伍的培訓,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5.加大教學改革形成與實訓教學相配套教學體系
實現實訓基地的長效運轉,必須要有與之相配套的教學體系作為支撐。加大教學改革力度,凸顯實踐教學的重要性。根據人才培養需求靈活調整培養方案,將實踐教學作為培養高職學生動手能力的重要舉措。努力探索“頂崗實習、工學結合”的運作模式,將實訓基地作為進行“頂崗實習、工學結合”的重要載體進行,也為校外實訓環節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6.理順實訓基地管理體制,建立實訓基地長效機制
成立專門領導機構,一方面是為了強化以實訓基地為載體的校企合作,及時溝通和解決實訓基地在運營中出現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是鞏固合作成果,擴大合作的重要途徑。在領導機構的指導下,開展深層次,多方位合作。學校可以選配優秀教師到企業參與科研攻關和技術突破,為企業創利節支。實現雙贏是校企合作的基礎,是校外實訓基地長期高效運轉的根本。
做好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充分發揮其作用,培養學生就業能力、職業能力的重要手段,促進了學生的就業,改善了人才培養結構,實現了市場定制化的人才培養,為經濟結構的轉型和發展提供了更為適用的人才。總之,高職院校通過建設實訓基地,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續發展機制,主動尋求行業企業的支持,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求發展。
【參考文獻】
[1]杜世祿.高職院校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的思考[J].教育發展研究,2016(7).
[2]酈昕陽.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研究[J].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3).
[3]瞿穎.對高職教育實訓基地的建設實踐的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