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建琴
摘 要:在語文新課標中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該重視學生語文素養的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欣慰習慣的關鍵。”語文素養對語文和學生的發展就顯得及其的重要,當語文教學真正激發了學生探索欲望,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就會落到實處,語文教學改革才會有光明的前景。要使語文學習成為老師和學生普遍感到快樂和輕松的事情,那么學生就有了堅實的語文素養和自由寬廣的語文學習空間,但是如何培養學生語文素養?本文就是簡單的討論一下,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素養;高效提高
一、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要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語文能力,首先要注意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基礎,是獲取知識的動力,有了興趣學生才可以更好地學習。只有引起學生興趣的事物,才能使其注意,產生動力,激發欲望。同時在學生心里感覺,沒有興趣的學習就是浪費時間。在實際教學過程,教師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采用設疑法,以此激起學生的積極思維和求知欲望,從而產生學習的興趣。懸念法,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一種關切的心情,就像章回小說中的“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一樣,使關切的心情變成學習的興趣。感染法,在教學中教師應通過深入發掘課文蘊含的感情,使學生從中受到感染,吸引學生從而產生興趣。激勵法,心理學認為,對學生的評價,應以鼓勵為主。多表揚,多鼓勵,可以更好地激起學生積極的學習動機,從而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誘導法,就是通過采用適當的方法加以誘導,把學生其它方面的興趣吸引到語文學習上來等等方法都可以很好的引起學生的關注。
二、培養學生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一個好的習慣可以使人走向成功。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需要讓學生逐步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從而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教師應該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一)認真預習。“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生通過查閱工具書、有關資料,從而能發現問題并對問題進行認真思考,這樣課前預習就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認真聽講。在聽別人講話時,要認真傾聽,抓住關鍵詞、句,充分明白對方講話意思。除此之外。還可以從音樂、廣播中汲取文學素養。
(三)積極交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發言。在家庭中、社會上,要鼓勵學生與人積極交流,在說的過程中,學生會獲得很多的語文信息,語言表達也會得到提高。
(四)廣泛閱讀。“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通過大量閱讀,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儲備,語文素養就會逐漸豐富起來。
(五)大量造句。“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好文章,身邊新鮮的人、事、物、景,對一些事情的看法,名言名句等,隨時發現,隨時記錄下來。以日記或周記的方式經常練筆,久而久之,學生的寫作水平就提高了。
三、開展語文活動,厚實文化積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能力”。“紙上來得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國教育著作《學記》中就提出:“雖有佳肴,弗知其味;雖有至道,弗知真善。”無論是哪一版本的教材,都關注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所以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該認識到,語文知識的積累只有通過具體的活動得以實現,活動是厚實學生文化底蘊的必要途徑之一。教師應該用以下幾種方法使學生更好的積累文學素養。
1、每日一句的積累,古詩名句、歇后語、成語典故,名言名句作為課堂檢驗的重點,學生在積累的過程中發現了漢字里蘊含的審美價值,找到了學習的樂趣,有利于教育教學的開展,更有利于培養學生對民族文化的感情。
2、不定時的舉行朗誦會,有詩朗誦,經典文本的朗誦,張志公先生曾說過:“詩的語言,音調和押韻,念起來給人以極大的快感”。結合課文新課標,教師精選優秀古詩文作品,每次分組舉行,在每一首詩歌當中都會涉及寫景、立志、惜時、做人等方面,要求學生熟讀并背誦,并要求學生能夠談出自己的見解,此活動增加了學生文學素養的積累,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興趣,也增加了學生對文化更深的認識。
3、名言名句活動,每天由一位同學將喜歡的名句寫在相應的專欄里,其余的同學可以寫也可以為自己選擇,將自己喜歡的名句放到摘抄本或者作業本里,通過這項活動,使同學們從平淡的文學世界走向了心中的殿堂,讓枯燥無味的教學活動變得生動多彩,同時也豐富了他們的寫作語文,學生的作品逐漸散發出濃郁的文化氣息。
結語
總的來說,生活是語文之源,語文都是在生活中產生和發展的,在生活中學習和運用的。在教師的語文教學中應該著重于學生的自身發展,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和思維品質的培養,以活動促使學生去認真閱讀積極研究,積累深厚的文學素養,這樣學生才不會“陷入與文化根基斷裂的危險”。教師要想辦法讓學生喜歡我國的經典文化,讓學生扎扎實實走好語文學習的每一步,同時也要教師上好每一節課,力爭讓學生對我們的民族語言有深厚的感情,最終讓學生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范百順.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J].吉林教育,2017(45):70.
[2]楊志明.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5):83.
[3]陳民革.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J].教師,2014(06):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