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以生為本、以學定教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素質教育落實的體現。在小學起始年級的數學教學中,我們要關注學生數學基礎差、動手實踐能力弱、思維水平低的現狀。重視規范學生的學習行為與習慣,突出學生情緒、情感的激發,推動學生自主和合作學習活動的開展,從而讓一年級學生也愛上數學學習。
關鍵詞: 小學數學;一年級數學;以生為本;行為習慣;學習情感
素質教育是人才培養、終身學習能力和素養培養的教育。因此,在小學一年級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我們就要定下以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為宗旨的基調,并結合學情,促成教學活動的有序高質的開展;運用科學的教學策略,使學生愛上數學學習,能夠掌握數學學習,獲得數學知識、能力的提升。但是,我們知道小學低年級的課堂教學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如一年級學生剛離開比較自由隨意的幼兒園,可能一時半會不能完全適應小學階段比較嚴格、規矩的學習生活。他們在課堂學習中,還可能有較多的不良習慣,如注意力分散,愛做小動作,上課按照自己的思維去想和說。因此,我們在一年級的數學教學中就要幫助他們養成學習習慣,樹立學習意識,形成一定的學習興趣,獲得一定的學習方法。
一、 實施關愛教育,培養良好數學學習習慣
一個人的成長都會經歷幼稚懵懂階段。我們在小學一年級的數學教學中,要注意學生的數學認識和心理特點。這些孩子剛進入小學校園,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習生活。比如,剛開始的時候,他們沒有上課下課的概念,不會注意到上課時不能做小動作,會胡思亂想,不聽老師的教學內容。這樣的一些壞習慣還表現在上課坐姿不正確——想怎樣坐就怎樣坐,課堂上在下面隨便插話等。我在最初的教學中,先與學生交流學好數學的重要性,如“從三到萬”的故事,交流生活中的數學和不會數學就不會生活的道理;提出數學學習的一般規律,如:關注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學會課前預習,能夠在預習中生出問題,要注意工整的書寫等等。當然,我依據小學生都喜歡老師的表揚,喜歡得到賞識的心理特點,每周展開一次數學課堂遵守紀律的行為標兵的評選,對表現好的學生,在他們作業本上貼上五角星,貼上笑臉圖案,給他們希望。如果他們能獲得五次五角星就可以得到一個實物獎勵,如鉛筆、小尺等。另外,我們還將學習習慣融入這樣的鼓勵和表揚活動中來,對課堂表現積極、回答準確率高,作業書寫工整、認真,不涂改或者很少涂改的學生也一并給予獎勵。如此,一年級的比較天真又好強的孩子都積極遵守紀律,積極參與課堂,也盡可能讓自己的作業干凈、漂亮。如此,他們就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能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獲得數學知識,提高數學學習能力,形成一定的自主提升水平。
二、 重視教學組織,激發學生課堂激情投入
學生的學習情感需要老師的喚醒和呵護。小學生課堂接受能力和課堂專注能力差是很正常的。但是我們不能不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組織好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能力提升的重要一環,也是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推手。如一年級學生喜歡比賽,有著較強表現欲和展示自我的渴望,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就多開展比賽競爭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的激情。在教學活動中,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0的認識”教學時,我創設猴子吃桃子的情景:在情景中讓學生明白猴子摘下兩個桃子,吃掉一個,還剩下一個;他吃掉剩下的那只桃子后,我們發現了什么?(1-1=0),那么,0表示什么呢?我們能說說我們生活中遇到的0的故事嗎?如此,通過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讓他們獲得0獲得的方法,引導學生訓練數學思維,容易使學生樂學、易學。
可以創設數學游戲,如“5的認識”時,設計“搶橡皮”游戲,將五塊橡皮隨意放在桌上,用紅領巾遮住兩位同學的眼睛,讓他們去摸橡皮,要求將5塊橡皮摸完為止,然后展示摸到的個數。這樣的游戲中,班級其他同學會幫助指點,也得出5的組合和分成,從而直觀地建立了數的概念,掌握了這一教學內容的重難點,而且還獲得了游戲的體驗和愉悅。另外,我們還可以用形象生動的語言、直觀教具、操作學具和多媒體視頻和課件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 加強合作創新學習,提高學生實踐學習能力
以生為本的施教需要關注孩子的學習心理,推動他們形成一定的自主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在參與互動活動中獲得認識能力的提升。課程標準提出要求我們多重視學生的合作學習的開展,讓他們在合作中獲得一定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如在規律的認識等知識的學習中,我們就讓學生們合作閱讀教材,合作地去依據教材提供的圖片去找規律,在合作交流中發現自己觀察的不足,分析的不到位,在合作中找到學習的樂趣,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如“10的認識和組成”時,我就讓學生們分成小組進行合作學習,讓他們合作去研究教材,在基本內容掌握之后,自己去尋找生活中存在的這樣知識的事件。如有小組富有創意地設想了動物森林里舉行“保齡球大賽”的情境,還利用教具進行實驗,他們在活動中學得開心,并在積極探索的過程中提升了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我們要重視合作學習開展的時機,要促成學生交流個性思維基礎上互相啟發、相互交流。
我們在較多學生學習遇到困難的時候實施合作學習,如一些較抽象,或實際運用的問題,通過小組操作活動讓學生在形象、直觀中提高理解問題的能力。在問題有多種解決方式時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如分類與整理等知識的學習中,如在布置教室的氣球的統計中,可以讓學生們合作完成,可以根據氣球的顏色、大小、形狀、所放的位置等進行統計,加深對問題本身的認識和解題方法、思路的理解,從而形成一定的解題策略,提高學生對理解、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在小學一年級的數學教學中,我們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規范他們的數學學習的行為,激起他們自主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情感,運用適當的教學策略和手段讓他們獲得數學知識的掌握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翟敏霞.試論小學一年級的數學教學策略與學習興趣培養[J].學周刊,2016,(36).
[2]繆培培.“以學生發展為本”,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J].小學教學參考,2016,(27).
作者簡介:
朱青,江蘇省淮安市洪澤湖實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