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坤
摘 要:在小學課堂教學中,優化課堂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對此,可以采取組織課堂討論的優化方式,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都會提升,進而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在傳統的小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對課堂討論沒有引起足夠重視,討論只是一種表面形式,并沒有發揮實際意義。論文以數學課堂教學為例,就教師組織課堂討論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決方案。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課堂討論
引言
目前,小學的教學方式不斷得到優化,在小學的數學課堂中組織課堂討論是促進同學和師生之間互相溝通和交流的重要環節,有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培養學生之間的溝通能力和合作能力,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有重要作用。新課改促進了現代教育水平的不斷進步,傳統教學方式逐漸被摒棄,教師開始研究新的教學方式,在數學教學中展開科學有效的討論,對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有很大作用。
一、數學課堂討論的內涵
課堂討論是學生和教師共同思考、共同解決問題、共同探求、共同獲得知識的教學方法,是指學生和教師以及學生和學生之間就某個問題交換看法、觀點并展開討論、辯論和交流,使學生主動獲取、強化知識的一種教學方式。在民主、和諧的情境下,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更大程度地拓寬學生的思路、激發學生的思維,并能使學生互助合作、各抒己見、相互啟發,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二、小學數學課堂討論中存在的問題
(一)分組方式不科學
課堂討論是圍繞討論的課題師生之間各抒己見、集思廣益、相互印證和補充、相互啟發的過程,需要學生都積極參與。目前,在小學數學課堂討論的過程中存在一些現象:教師為了保證課堂討論能“順利”進行,常提問班上某幾個學生或小組,忽略那些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學生,習慣性地采用同桌2人組討論或者是前后4人組討論的方式。
(二)討論主題不明確
目前,小學數學課堂討論并沒有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設置問題上考慮不夠周全,主要是:教師在設置討論問題的時候,并不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討論的問題在難易程度的設置上不合理。另外,討論問題局限于課本,有些不切實際,遠離學生生活。
(三)學生缺乏積極性
要實現課堂討論的有效性,需要師生都積極進行主題的討論,失去其中哪一方,都不能夠有效實現討論的意義。但在目前的小學數學課堂中,往往都是教師在進行引導,學生缺乏積極性。另外,教師設置的問題有時過于枯燥無味,提不起學生興趣,不能有效開展討論活動。
(四)教師準備不充分
教師在上課前,沒有對教案進行充分編寫,導致很多討論的主題在課堂中臨時生成,對于一些經驗不足的教師,面臨這種問題很容易和學生的實際偏離,使學生的討論積極性降低。因此,教師在上課之前,要反復進行主題的打磨,并結合學生實際和教學目標,設計出更加科學合理的問題。
(五)教師沒有發揮主導作用
在數學課堂討論中,往往學生成了課堂討論的核心,而教師則主要對討論加以引導、控制。但是,有的時候學生會表現出現失控,教師不能掌控大局。這主要是因為:教師對課堂紀律控制不住,造成課堂混亂。另一方面教師對討論的主題沒有抓住要點,學生對老師提出的討論話題感興趣,大家會紛紛進行討論,脫離了課堂討論的初衷。
三、提高小學數學課堂討論有效性的有關建議
(一)討論形式要具有多變性
教師需要根據不同的主題內容進行不同的分組,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討論的作用。在教師的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進行自由組合討論、四人小組討論、同桌之間的討論、全班集體討論、隨機討論。不能僅局限在一種討論模式,教師要結合討論的主題來制定討論形式,并不斷改變形式,這樣對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有很大的提高。另外,教師要兼顧所有學生,回答問題不要局限在某一些學生,要根據學生的差異性對學生進行提問,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以及學習興趣,從而使其積極投入學習中。
(二)對討論主題進行精心設計
合理的討論主題能夠讓教學活動更加有效的開展,提高學生興趣,因此,教師在設計討論主題時,必須結合學生實際情況,以學生的角度為出發點,討論的問題要有一定的開放性,同時要滿足課堂目標,讓學生對問題能夠積極進行討論、思考,從而實現討論的真正目的。
(三)制定討論規則
無規矩不成方圓,任何一項活動的開展都需要有明確的規則,特別是對于多人參加的活動。在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前,教師必須和學生一起制定討論規則,必要情況下可以制定一些獎懲措施。制定的規則需要包含學生和教師兩個責任主體,獎懲措施一定要符合實際。教師要發揮起引導和監督的作用,在討論過程中追求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討論氛圍,堅持以學生為課堂討論的主體。但是這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并不代表教師的地位下降,更不意味著教師對課堂可以放任不管并隨波逐流。在組織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必須樹立威信,并主持好大局,必須維持好課堂紀律,引導學生圍繞問題的主題進行討論,從而發揮教師的引導和監督的作用。
(四)實現共同討論
在數學課堂討論的過程中,不能高效實現課堂討論目的的主要障礙是學生不積極參與討論。這種現象的產生主要是因為學生對教師設計的討論主題不感興趣,教師對課堂的準備不夠充分,另外,教師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對學生存在錯誤的認知。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同學生們一起進行討論,確定討論的主題,提高學生的討論積極性。此外,教師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準備時間,讓學生熟悉討論內容,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建立學生的自信心。
四、結語
在新課改的推動下,數學教師需要優化教學方法,可以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展開課堂討論,實現師生間的互動,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討論中,教師必須要設計合理的討論主題,制定科學合理的討論制度,將討論的形式多樣化,引起學生的興趣,創造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促進師生間的溝通,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居玉梅.論小學數學課堂討論與師生互動方式[J].才智,2015(34):160.
[2]裴義君.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討論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19):64-65.
[3]翟鳳利.淺談小學數學課堂討論的契機[J].中國校外教育,2016(20):90+9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