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職業教育的總體方針是以就業為導向,以技能為中心。全面提升職業院校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使學生在技術生產過程中應用所學知識提高讀圖能力成為本課程的教學目的。
關鍵詞:機械制圖;教學創新;能力
一、 形象思維的培養是創新的基礎
在理解的基礎上,記住圖與物之間的特征及其聯系,記住基本體、簡單組合體的圖形特征與它們所反映的空間實物形狀。記圖是培養形象思維的一個途徑,要求學生在理解基礎上來展開意義識記,對學生提出一點要求。在記圖過程中,學生應對圖物間的特點深入研究,要求學生在此基礎上對其特征進行牢記。而形象思維則是以形象表達為終點。
二、 發散思維的培養是創新的氛圍
為提高教學質量水平,教師在講課時應學會留白,不應將所有知識灌輸給學生,這樣會使學生養成懶惰的思維習慣,無法將技能真正落實。留給學生更多自我探索的機會,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十分重要。教師在教學中應給予學生一定尊重;再有教師在課堂上有一個良好的平靜的心情,授課教師要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調節好自己的心態。把微笑帶進課堂,獻給學生,讓學生感到和藹可親、平易近人。還有課堂上教師要有換位思想,把自己當成一名學生,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鼓勵學生“我能行”,營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圍,多和學生進行互動,充分發揮學生是想象力和創造力,在愉快的氛圍中接受知識。
研究表明,創新性活動的開展通常是從發散思維到集中思維,又從集中思維到發散思維的循環。教師在教學中應對學生提出一些要求,不僅僅要求學生牢記書本上的知識,還應對學生進行指導,幫助學生記住實際案例,使學生集中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取得良好的創造性成果。將課件應用在課堂教學中,可將抽象問題具體化,進一步提高學生觀察力,同時有利于學生動手能力的提升,滿足素質教育實際需求。如果只借助于傳統的黑板,教師很難讓所有的學生理解。通過多媒體,將靜止的物體進行動態的展示,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正確的理解相關的概念,把握數學的本質,感受物體變與不變的關系,而且增強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減輕了教師教學的負擔,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使用動態幾何教學后,可以幫助空間想象力薄弱的學生克服這一障礙,提高他們學習自信心。
三、 質疑思維的培養,開辟創新天地
“疑”是追求的動力,“問”是創新思維的關鍵,是創新的前提,許多發明創造多是從質疑開始。在實際教學時,首先要鼓勵學生勇于解疑,大膽生疑,敢于發問。其次要精心創設問題,所設計的問題應有現實意義和開放性、啟發性,有恰當的問題探索空間,要針對所教內容的知識點和學生的疑難之處。第三要引導學生主動地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創造性的釋疑。第四要引導學生有目的的設疑生問。
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提問時應遵循相關原則,問題的設置不應過難,否則學生無法答出,此外問題太容易也會導致設疑意義無法發揮。與此同時,教師還應根據學生實際水平來提問,對于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應設置較難的問題,進一步提高學生思維水平。對于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則應相對簡單,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四、 直覺思維的培養,創新火花迸發
直覺思維通常是建立在相關知識結構之上,加大對學生學科基本體系的培育力度,這也是確保學生直覺思維發展的重要前提。舉個例子:教師在對“長對正,高平齊,寬相等”這一規律進行講述時,為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論,教師應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通過直觀思維方法提出多種設想,在講到線面分析法讀圖時,課本中只提了“一條直線可以是一個平面投影嗎?”那么教師可提出“一個平面投影往往可以是一個封閉的線框,那么曲面投影呢?還有一條曲線可以代表什么投影呢?”等等相關問題,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利用教具模型、掛圖、多媒體技術等形象化教學,各種模式穿插進行,這種教學手段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能力。
五、 動態思維的培養,提升創新能力
對于學生而言,創新思維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在機械制圖教學中,教師應對學生動態思維加以培訓,提高學生空間想象力。空間想象力是對已有表象進行改造、加工、抽象的思維過程,使事物表象與內在聯系的規律性有效反映出來,再對某一創新形象加以確定。值得注意的是,空間想象力的培養始終是制圖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的課題,這就說明,空間想象力越強其創新能力相應增強。
在教授“平面型投影”這一課程內容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個小組分發一些三角尺做出平面圖形,引導學生利用地面或者墻面做出投影面,隨后讓學生們討論如何畫出平面型的三面投影。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注意鼓勵學生勇于發言、勇于質疑,培養學生創新思考的能力。
職業教育的目標決定了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同時又能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積極性,把創新教學和傳統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教師在教學中應以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提高讀圖能力為中心,培養學生獨有的個性。拓寬教學思路,提高機械制圖的授課效果。
作者簡介:王玉娟,吉林省遼源市,遼源技師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