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素質教育強調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效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能夠成為社會所需要的優秀人才。并且創新是國家興旺與發展的動力,讓學生具備基本的創新意識,提升創新能力,是廣大教師的共同心愿。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進行創新意識的培養,讓學生收獲知識的同時,樹立創新意識,提升創新能力。本文主要從當前的實際教學情況出發,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從多方面論述優秀教師創新意識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素質教育;創新意識;培養策略
一、 引言
意識是一種穩定的心理傾向,引導著學生進行有目的性的學習和行為。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能夠引導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不斷將其落實,取得良好的創新成果。針對這樣的情況,需要廣大教師深入教學研究,改變傳統的教學思路,不再單一地要求學生完成學習任務,要從理論知識中進行有效思考,產生創新的成果,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那么我將針對創新意識的培養,淺談有效的培養策略。
二、 創設寬松活躍的課堂氛圍
創新意識的培養,是一種心理傾向的引導,外界的環境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形成了緊張壓抑的課堂氛圍,很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需要教師創設一個寬松愉快的課堂氛圍。比如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有著很多概念性的知識,這些知識相對來說是比較枯燥的,教師如果按照以往的教學方法,繼續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灌輸,很難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同時形成緊張壓抑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按部就班地進行學習,很難培養創新意識。那么現在,教師可以先通過一些簡單的課堂導入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以最佳的學習狀態進入到課堂上來,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系統,將這些抽象的知識變得有趣。通過這樣的方式,創設了寬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能夠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對于創新意識的培養有著積極的意義。
三、 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創新往往源于學生的好奇,能夠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來,進行有效的創新。那么在教學中,教師要采取有效的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習變得更加有動力。比如,在高中數學的教學中,我們常常需要創設很多問題情境,來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于是,教師可以借助這一環節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師針對教學內容設計一個簡單的教學情境,首先可以通過簡單的提問來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能夠展開思考,接著再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中來深挖知識的內涵。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伴隨著濃厚的求知欲,對未知的知識充滿好奇,并且還會產生各種各樣的觀點,這些觀點便是創新意識的衍生物,為教師培養學生創新意識開創了良好的條件。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對未知的知識保有興趣,教師能夠更順利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四、 適當對學生進行鼓勵與支持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必須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鼓勵和支持,在教學中如果一味地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批評,這很容易讓學生失去學習的動力,產生厭學的心理。而適當的鼓勵和支持,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能夠看到自身的優點。比如在平常的教學中,教師在自身語言表達方面要特別注重對學生的贊揚,當學生出現一些小錯誤的時候,可以用幽默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指正,而當學生有一些做得好的地方,要進行主動地贊賞,同時在課后交流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鼓勵和引導,激發學生的自信心,能夠構建一個融洽的師生關系。通過這樣的方式,對學生進行適當地鼓勵和支持,讓學生感受學習的樂趣,創新意識的培養便不再困難。
五、 引導學生實現舉一反三
對于現階段的學生來說,能夠實現舉一反三,就是創新意識的最佳表現。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該按照慣有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而是適當地給予學生學習的主動權,實現舉一反三。比如學生在解題時,往往只會按照自己的定向思維進行解答,很多時候,遇到那些發散性的習題,就不能夠順利地完成習題的練習。因此,教師在這類習題的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由討論,能夠從多個角度來分析,找到解題的突破口。同時,選擇那些具有解題模型的經典例題,進行深入的分析,讓學生能夠按照這樣的模型進行舉一反三,從而更快地完成習題的解答。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從所學的知識進行思考,實現舉一反三,有利于創新意識的培養。
六、 結語
總而言之,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教師絕不是單一地進行理論教學,更要讓學生理解知識點的內涵,提升各方面的綜合能力。同時還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創新意識,使創新能力也得以提升,為社會發展作出自己的奉獻。那么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創新意識培養的重要性,深入教學研究,探索高效的教學策略,同時要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心理特點,組織豐富的學習活動,為學生打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平臺,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和綜合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賈瓊.我國高校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文獻綜述[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9(9).
[2]課題組.工科大學生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培養途徑及措施的研究[J].高教與經濟,2003(4).
作者簡介:肖曉暉,中學一級教師,西藏自治區山南市,西藏山南市第一高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