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是新課改的具體實施者,教師專業素養的高低也直接關系到新課改工作能夠有效完成,因此推動教師自我成長,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已經成為各個學校共同關注的問題。文章以農村語文教學工作為背景,從教師自身、學校和教育相關部門三方面出發,分析了語文教師專業素養遲遲未能提高的原因,并且對語文教師專業素養的自我提升提出了自己的幾點思考。
關鍵詞:語文教師;專業素養;提升途徑
一、 引言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教育部對教師專業化的要求越來越高,針對農村語文教師如何提高自身專業素養,提高語文課堂質量,教育界許多學者也都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研究,創造出了許多新的教學思路。比如上海的育才中學,采用的是“八字教學法”。可以說這些新的教學方法確實提升了課堂質量,但也不排除許多偏遠的農村地區,因為教學信息不通暢,很多教師未掌握新的教學模式,自身專業素養偏低,導致語文課堂沉悶乏味,學生課堂興趣度低。因此有必要針對教師專業素養進行研究,探索提高教師專業素養的途徑。
二、 關注教師自身,尋找提高素養的突破口
通過調查發現,很多教師的教學理念仍然比較傳統,始終將應試教育作為主流,課堂拓展知識的范圍比較有限;有的教師未認識到網絡資源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資料收集能力比較差,課堂教學內容不豐富;有的教師沒有課外閱讀的習慣,閱讀范圍僅限于課堂教材和參考書,自身知識儲備比較薄弱。這些都是教師自身存在的各種問題,需要通過教師自己努力加以改進。
首先是應試教育理念的問題,理念的轉變需要經過較長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當深入研究語文新課標對課堂教學提出的新要求,課標真正的實踐者是教師自身,只有自己樹立了全新的教學理念,才能帶領農村教育不斷前進。其次是教師應當樹立新課程意識,運用全新的教學思想指導教學工作,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努力營造出輕松有趣的氛圍,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最后是教師應轉變教學方式,圍繞學生創造力、實踐運用能力等方面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在課堂中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合作教學的新思路,為學生提供更多參與課堂的機會。
三、 學校積極努力,為教師創造教學的環境
學校方面的管理工作不到位也是導致教師專業素養偏低的原因。許多農村學校都存在著經費不足的問題,很難為教師提供健全的教學設備,更不用說為教師提供培訓機會和經費。在調查中發現,許多農村語文教師既擔任著語文老師,也擔任著班主任的工作,許多教師反映自己的壓力太大,直接影響到了自身專業知識的培養。有的學校應試教育氛圍濃厚,許多教師也深受這種氛圍的影響,不愿意與其他教師分享經驗,害怕自己班級成績受影響。很多老師也不愿意出去培訓,害怕耽誤教學工作而造成學生成績下滑。
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離不開學校在資金、環境等方面的支持。首先學校應為教師多提供外出交流培訓的機會,對于學校成長型與優秀型的教師,學校應盡可能創造條件鼓勵這些教師走出去多交流,保障教師有充足的學習時間和學習機會。其次學校應營造出素質教育的氛圍,使教師擺脫傳統應試教育思想的束縛。在課堂教學中,學校多鼓勵教師做出各種嘗試,尋找具備自身特色的教學風格和模式,但前提是教師已經具備了授課方面的專業知識以及心理學方面的知識。
語文是許多學科中的重中之重,語文學科教學質量關系到學生綜合能力,而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又直接影響到課堂質量,因此學校應當為教師提供自我發展的空間,為他們培養自主研發能力創造機會。
四、 建立培訓機制,為教師提供科學的培訓
根據實踐調查的結果發現,許多農村學校初中語文教師參加培訓的機會很少,很難從培訓中獲得專業素養方面的知識,造成自身專業素養遲遲無法提升。針對這個問題,教育主管部門應當提高對培訓的重視程序,加大對教師培訓方面的力度。
首先應強化對在職初中教師的培訓工作。一方面針對在職語文教師中,未達到本科學習的教師,主管部門應當提出更高的學歷要求,要求他們通過參與培訓的方式取得本科文憑;另一方面針對全體在職教師,主管部門可以利用寒暑假的空閑時間,為語文教師設置專業培養的課程,要求每位教師參加課程,提高專業素養。其次主管部門應加大對農村學校網絡技術設備的投資,為教師培訓提供充足的設備保障。通過為學校配備齊全的網絡設備的方式,使農村語文教育逐漸跟上時代的步伐,為教師提供更為豐富的教學資源。教育部門應當定期培養教師對信息設備的使用,加強教師對這些設備的熟練度,要求他們能夠將這些設備和資源運用到日常教學工作中。最后為了保障專業化培訓的成果,教育主管部門應建立科學完善的評價機制。體系中的各項指標和采用的評價方法都應當與教育目標相一致,引導和保障教育活動向著既定的方向前進。
五、 結束語
綜上所述,語文教師專業素養偏低導致了教學質量不高,要想改變這一現狀,必須從教育管理部門、學校以及教師自身等多方面出發,為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創造條件,提供發展機會。作為教育主管部門,主要建立完善培訓機制,保障教師能夠參與到培訓活動中。作為學校,應當努力為教師創造素質化的教學環境,讓教師擺脫應試教育的思想,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自身專業素養的培育中。作為教師,應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和方式,不斷汲取新的教學經驗和成果。
參考文獻:
[1]王華.國培計劃促進農村骨干教師專業發展研究—以陜西省小學語文置換脫產項目為例[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
[2]王志梅.農村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現狀與對策研巧—以國培計劃河北省農村中小學教師置換脫產研修項目為例[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4(2).
[3]王東強,竺覺明.農村中小學教師置換脫產培訓實效性評價體系研巧[J].教學與管理,2011(33).
作者簡介:陳笑蓉,福建省龍巖市,龍巖市永定區培豐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