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十分重要的環節,它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是培養學生感悟語言、領會文章思想的前提與基礎,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環節。想要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實現新課標下的任務,重中之重就是培養學生的興趣。本文立足于現有的教學經歷以及淺顯的思考,嘗試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來分析如何讓興趣成為低年級語文閱讀課堂的主導者,并提出相關的有效性策略。
關鍵詞:低年級;閱讀教學;興趣;策略
前蘇聯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婭則說過:“兒童閱讀在孩子生活中起著重大的作用。童年讀的書可以讓孩子記一輩子,影響孩子進一步的發展。”可見閱讀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不可缺少的途徑。而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環節,幾乎貫穿著語文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其實施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學生語文水平的高低。那么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在課堂上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實施新課程后,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和廣大小學語文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但從整體而言,由于教學理論更新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轉變,傳統的知識觀和教育觀仍有相當大的慣性,所以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現狀仍不盡如人意,還存在著不少值得我們反思的地方。
(一) 學生在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中處于“被動”
以“傳授知識”為主要目標,以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想法代替學生自身對課文的理解和思考,忽視學生創新思維和良好個性的培養,這種抹殺“以學生為主體”的基本教學理念,容易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體地位的失落,使得他們總是處于被動地位,獨立思考受到抑制,情感體驗蕩然無存,創新意識也將慘遭扼殺。學生主體性體現薄弱主要表現在學生自主意識較差,自主能力不足,創新思維欠缺等方面,而這與實際教學中的“填鴨式”教學、“滿堂灌”教學等傳統教學有著密切的聯系。
例如:師:學完《狼和小羊》,同學們你們明白了一個什么樣的道理?
當老師拋出這樣一個問題時,我們的課堂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存心要干兇惡殘酷的壞事情,那是很容易找到借口的。”這是書后練習中所列出來的一句名言。但學生在課堂中并非完全會依照老師的想法思考問題。他們會說“狼是兇惡的,小羊是善良的。我們不能跟狼做朋友”,也會說“小羊只有變得更加聰明,才不會再被狼欺負”,再或者“我們不能相信狼先生的話”。對于這樣的回答,細想推究下來,這樣的想法本身并沒有什么錯誤,但與課本中的道理卻相差甚遠。
(二) 學生的語言積累不足
首先,我們一直把閱讀教學的重點放在培養學生閱讀分析文章的能力上,整個教學過程的重心變成文章的理解與分析,嚴重忽視學生對文本的朗讀感悟和語言的積累,很少進行運用語言的訓練。其次,語文課堂教學中,在“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的訓練時間分配上,比例嚴重失調。二年級開始接觸看圖說話,一部分同學能夠用自己的語言將圖畫中的內容表達出來,但還有一部分同學未能準確表達出來。這不單單因為學生存在能力的差異,也因為我們在課堂中給學生表達的機會過少,使得他們只會聽教師講而不是用自己的話表達。
二、 讓興趣引領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堂
低年級學生好動、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且持續時間不長,喜歡新鮮、生動、具體的事物;不喜歡抽象的概念、定理。思維習慣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較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堂中,若教師能夠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增強閱讀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學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巧妙導課,激趣入堂
巧設導語,在一定程度上能使學生體悟到強烈的情境感,從而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課前,教師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以積極主動的狀態去閱讀課文。例如:《小動物過冬》。教師出示課題,讓學生自己提出想到的問題,繼而大家再一起解決問題。當我出示課題后,有些學生會問“小動物是如何來過冬的?”、“課文寫了哪些小動物過冬了?”。很明顯,這兩個問題解決后,課文發展的脈絡一目了然,學生學習起來也比較輕松。
(二) 創設情境,激趣習文
一般教師會借助于多媒體課件,通過形象的畫面讓學生全面感受課文中的景象,當看到那么唯美或有趣的畫面,學生自然會跟著教師的節奏學習下去。如在教《云房子》一文時,可以充分發揮電教手段的優勢,創設一種剛下雨過后的場景,云房子在不經意之間就被嘰嘰喳喳歡快的小鳥們造好了。一會兒是像大冬瓜那樣傻傻地橫著,一會兒是像花兒那樣美美地開著,一會兒又變成了很高的大樓房,在你還來得及一一欣賞完時又變成了很寬的大禮堂。
(三) 形式多樣,激趣反饋
教師可在學習課文的前后,通過開展朗讀、背誦、表演小故事等多種活動的比賽形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給學生指引一個快樂、多彩的語文世界,從而使學生不由自主地愛上閱讀。例如,學完《狐貍和烏鴉》一課后,為了進一步增加學生對這則故事的理解,我讓學生對課文進行分角色朗讀再表演。一來是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拉進課堂,二來是讓學生對“狐貍”和“烏鴉”這兩種動物有一個更加深刻的理解。狐貍的狡猾、諂媚與奉承全都體現在它的語言和動作中,而愚笨、洋洋得意的烏鴉也是通過此種手法描繪出來。
(四) 課外閱讀,激趣拓展
課外閱讀是語文課堂的延伸,而我們低年級學生課外閱讀的關鍵在于選擇適合學生讀的書籍。由于學生的學齡特點,他們的辨別能力較為薄弱,我們應該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及心理特征,選擇一些學生喜愛的書籍,這其中還要考慮到課外書與其他學科相結合的特點,引導學生從健康文明的課外書籍中收益,獲得精神上的享受與讀書的樂趣。
總之,興趣在整個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了興趣,就有了閱讀的動力,就會促使學生自發地閱讀書本或是課外書籍,無形之中便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 劉濟遠.小學語文教學策略[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 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3] 胡慶芳.精彩課堂的預設與生成[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
房海月,江蘇省昆山市,昆山市玉山鎮同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