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情感表達是人類最基本的情緒反應,而通過語文學習則能很好地引導學生正能量地情感投入,了解真善美與社會百態,幫助學生開拓視野的同時促進學生樹立客觀認識,從而引導學生達到修煉自己身心的目的,就是開展語文教學的最高標準和要求。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展開深入探討,分析怎樣利用語文課程達到對學生開展情感教學的目的,以求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內在熱情,增加學生的學習動力。
關鍵詞:情感教學;小學;語文學習
語文作為學生學習的重要科目,對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它不僅能夠學習基礎知識、弘揚傳統文化,還能夠陶冶情操、豐富學生內心,為其他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由此教師的教學任務任重道遠,其教學方法的應用直接影響學生最終的情感體驗和學習效果。
一、 以教材為內容,引導學生的真切情感流露
以人教版教材為例,其內容設置多為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且是學生能夠通過學習深切感受到的,此舉對于學生的真切情感流露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比如五年級上冊一單元中的內容學習,都是以讀書、怎樣讀書、怎樣學會讀書等內容開展的,包括《竊讀記》《小苗與大樹的對話》《走遍天下書為侶》《我的“長生果”》,有小人物的讀書學習史,也有著名文學家季羨林的讀書感悟等等,從各個角度彰顯讀書使人快樂,讀書使人明智的情感表達,也表現出不同階層的人對讀書的渴望,由此烘托出熱愛讀書的美好愿望。五年級學生的自制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強,能夠辨明生活和學習的真正追求,再加上課文內容的指引,更容易引發學生內心的思想共鳴,清晰學生內心的真正需求,從而激勵學生學習,將全副身心投入于學習過程中。這種教材內容的設置是以學生為內容開展的,對于學生真切情感流露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二、 以教材為內容,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愛國主義情懷是身為每個中華兒女應該必須具備的情感體驗,在戰亂之中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號召,才能擁有現在的美好生活,這種優良傳統應該被發揚下去、繼承下去,促使國家凝聚力更強,民族更興旺。五年級教材中的課文選取正好涵蓋了這一內容,對學生的從小熏陶和培養有很大助益。《圓明園的毀滅》《狼牙山五壯士》《難忘的一課》《最后一分鐘》這組課文的選取,就是從清朝末年英法聯軍入侵時遭遇的恥辱,到反抗日本的侵略,到抗日戰爭勝利后臺灣地區的教學,到1997年香港回歸的偉大時刻,記敘了我國中華民族的屈辱史與光榮史,以及是如何最終取得勝利的重要性事件,引導學生學習,就是讓學生不忘記國恥,無論是何種危難的情況下,都要擁有捍衛我國領土和主權完整的決心,也就是愛國主義情懷的建立。指引學生進行課文學習,就是激發學生內心的愛國主義情懷,奠定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這種充滿大愛的情感教學,是任何時代任何階段的中華兒女都要具備的,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滿腔熱血,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投身到專注學習、建設祖國的使命中。
三、 以教材為內容,根植學生傳統文化的教化
中華文化歷經五千年文明,留下了眾多的精神文明建設,有唐詩、有宋詞、有元曲、有明清小說等等,都是特定歷史時期下人類的智慧結晶,反映了特定歷史時期人類的生活特點和風俗習慣,為后世文明的創建奠定了重要的基礎。而人教版語文教材內容的選取,對于根植學生傳統文化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可以讓學生更為科學、全面的看待問題,學習傳統文化中的優秀精華。典型的就是五年級下冊中的課文,《將相和》《草船借箭》《景陽岡》《猴王出世》等,從各個角度表現古人的智慧和古人的胸襟,通過學習引導學生真正理解,并引導學生認識到生活實踐和生活學習才能形成智慧并指引于日后的生活中。這才是倡導學生熱愛學習、主動學習、積極學習的最終目的所在,也是開展語文課程學習的宗旨要求。此外,還有各種古詩詞的學習,如《牧童》《舟過安仁》《清平樂·村居》等,都是以詩人的獨到見解記載當時人民的生活景象,表達詩人的內心情感體驗。“有感而發”,就是個中滋味,引導學生學習語文課程,也是為了豐富學生的認知感受,做到“有感而發”。
四、 以教材為內容,豐富學生的情感創作
情感教學的主要內容就是以情感為維系點,達到教化學生修煉身心的目的。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還在于培養學生的寫作創作,即學生是否能夠將所學內容轉化為自己的財富發揮出來,真正做到“有感而發”。所以以教材內容為指引,還可以豐富學生內在的情感創作,促使學生的真情實感得到真正釋放。比如人教版五年級教材中的綜合訓練內容設置,都是為鍛煉學生的寫作水平而加入的重要環節,如其中《難忘童年》的題材教學,讓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勾起自己的童年回憶,促使學生進行自己的童年趣事創作,激發學生內心的真實情感流露。除此之外,作文教學的情感創作還包括其他形式,比如需要發揮學生想象力的看圖作文,引導學生通過畫面的內容表示深入到人物內心,幻想該人物的內心活動;比如與遠方的朋友互通書信,讓學生學會書信及信封的寫作格式等,這些形式的開展都極大程度地為學生的自我發揮創造了重要平臺,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寫作抒發內在情感,達到升華情感的目的,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語文靈活多變的教學形式和應用。這是人教版語文教材的特色魅力,無論是學習體會還是思維創作都以學生的生活體驗為中心,與學生的生活休戚相關,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從學生的實際生活中開展教化,如此才能逐步滲入滲透到學生的思想境界中,做到影響、感染學生,從而幫助學生獲得知識,提高學生自身的見解。
由此看來,人教版語文教材的內容設置就是情感體驗的重要展示,從學生的個人情感出發,上升到集體團結協作情感、家國民族大義情感,從個人的小我情感到大我情感,無不彰顯著中華民族的魅力和光芒。因此語文教學是學生學習的基礎課程,是學生學習的主要課程,是學生學習的重要課程,對于學生個人的行為修養和品行建立十分有效,也就是熏陶學生達到修煉身心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廖小燕.探討情感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初中生優秀作文,2015(18).
[2] 車洪芬.情感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學習(上),2015(01).
作者簡介:
朱有軍,江西省貴溪市,江西省貴溪市雷溪中心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