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栩
【摘 要】和漢語文化一樣,英語文化也有豐富的典故性成語。所謂典故性成語,指的是出自歷史事件、寓言、神話、傳說、諺語、作品等一類的成語。其特點是源遠流長,富含濃厚的民族色彩,約定俗成,?廣為民間使用。通過了解和學習英語典故性成語的來源與漢譯,我們能了解到英語受世界文化影響的程度,也能更好地學習英語文化并靈活運用其典故性成語。
【關鍵詞】來源;翻譯;典故性成語
中圖分類號: H31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30-0188-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30.083
Translation Challenges with the English Allusion Idioms
CHEN Xu
(Shanghai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Shanghai 201701, China)
【Abstract】In common with Chinese culture, English culture is rich in allusion idioms as well. The so-called allusion idioms refer to the allusion idioms which come out of the historical events, fables, myths, legends, proverbs, works and so on. They are characterized by its long history, strong national color, conventionality, and wide usage by the public. By means of comprehending and learning the derivation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allusion idioms, we can figure out the extent to which English language is influenced by world culture and study English culture better as well as make full use of English allusion idioms.
【Key words】Challenges; Translation; Allusion Idioms
1 簡介
1.1 英語典故性成語的特點
英語典故性成語是指從歷史事件、寓言神話,傳說、諺語、作品等中產生的短語。英語典故性成語具有悠久的歷史,強烈的民族色彩,傳統性和公眾廣泛使用的特點。從語言的結構特征來說,單詞、短語和句子是組成語言的基本單位,而作為語言分支中的一類英語典故性成語 ,它們大多以短語形式出現,而不是句子。盡管其結構特征簡單,但英語典故性成語內容豐富,意義深遠。固定結構和特殊含義意味著既不能改變其結構,也不能將構成該短語的詞語分開。例如,“cats pow”是最簡單的英語典故性成語之一,它來自一個拉方丹的寓言,講述了一只猴子利用一只貓將栗子放入火中的故事。這個英語典故性成語用于描述被他人利用的人。另如,“no respecter of persons” 來自the 10th chapter of Acts in the New Testament:“Then Peter opened his mouth, and said, of a truth I perceive that God is no repecter of persons.”本義是上帝沒有偏袒,如今基于其原始含義,它帶有“歧視”的含義。再如,G. D. H. Cole曾在他的《實用經濟學》中使用“no respecter of person”來形容墨索里尼沒有偏袒,這是對墨索里尼的諷刺。如果典故性成語典故可以正確和恰當的方式來使用,他們將文章,講話等極大地豐富語言。
1.2 英語典故性成語翻譯難點
翻譯難在兩種語言的文化存在很大的差異。“由于地理、歷史、宗教信仰、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差異,英漢英語典故性成語具有不同的民族文化特征和文化信息。有些事情在一種文化中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在另一種文化中卻很難理解。不同國家的同一個詞或典故性成語的含義往往是不同的。”(英語典故性成語來源與文化差異,《求索》,2005年04期)因此,要準確理解和翻譯每一個典故性成語,必須了解其文化背景,文化內涵,采用正確的翻譯方法,透過語言表面,了解其深層文化內涵。所謂翻譯就是用另一種語言傳達某種語言的文化信息。
2 例子和分析
2.1 英語典故性成語的來源
2.1.1 寓言
寓言是一種解釋某種真理的隱喻形式。古希臘的伊索被認為是歐洲最重要的寓言大師。《伊索寓言》 諷刺了社會現實的殘酷,深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 法國作家拉方丹和俄羅斯作家克里洛娃等都遵循了伊索寓言的例子,并從他那里得到了啟發。他們創造的許多寓言都很受歡迎并被廣泛使用。例如, 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披著羊皮的狼),Cry Wolf(狼來了),Sour Grapes(酸葡萄)(Procter 1978),He Laughs Best Who Laughs Last(誰笑到最后笑得最好)(Procter 1978)等等。
2.1.2 神話
神話是原始時期的人類由于認知能力有限,對于一些難以 解釋的自然現象做出的推理和想象。例如,“rain cats and dogs” 布魯爾在其所著的《成語寓言大辭典》(Dictionary of Phrase and Fable)中說,這個短語起源于北歐: “在挪威的神話中,貓被認為可以影響天氣。駕著風暴而來的女巫據說就是化身為貓的。” 而狗和狼則是風暴神歐丁的隨從,其中狗是“風的象征”。至今英國海軍仍然認為“cat tail has a possession of strong wind” ,“to rain cats and dogs”是“to rain heavily/hard” ,中文翻譯成“ 傾盆大雨” 。另一個例子是“Amaltheas horn”, 中文翻譯是” 豐裕之角 “。 Amalthea 是希臘主神宙斯的乳母山羊。有一天,小宙斯在玩耍時抓住她的一只角不小心掰了下來,感到很懊悔,于是他安慰山羊,許諾他掰下來的這只角講成為“豐裕之角”,人心所能渴望的一切饋贈都將從這只角中傾倒出來。于是,“Amaltheas horn”就象征著富裕。 (Swan Song《天鵝之歌》)的傳說里,音樂之神阿波羅的靈魂進入了一只天鵝,天鵝將在死前唱出最美的歌。 因此, 后人用“swansong”來代表藝術家,作家等的的“最后一部作品或最后一次表演”。
2.1.3 圣經
有相當多的典故性成語。比如“Judas kiss”,翻譯為 “ 猶大之吻”。 耶穌率領十二個門徒在各地傳道,非常受歡迎,于是引起了上流社會猶太教的嫉妒,所以他們想要暗殺耶穌。耶穌的門徒為了30個銀幣背叛了耶穌。他親吻耶穌來作為暗號。 “ 笑里藏刀 ”.因此,“猶大之吻”意味著虛偽和不安,以及可恥的叛賣行為,也可翻譯為“ 笑里藏刀 ”。 例如,“His action to his country proved to be a Judas kiss”翻譯為“他的行為是背叛祖國的行為”。
2.1.4 習俗
習俗也是英語典故性成語的起源之一。例如, “a bird of ill omen” 在古代的習俗中貓頭鷹被認為是不祥的鳥、陰郁的鳥。它們的嗅覺十分敏銳,可以迅速發現遠處的尸體和腐尸,所以它們是死亡的象征。所以后代用它作為“不幸的人經常帶來不幸信息”的比喻;“ a feather in your cap”,它被翻譯為“值得尊敬的東西”。這是來自亞洲和美洲印第安人的傳統習俗 “Every time you kill an enemy, you can add a feather in the headdress or hat ” 。另如 “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中文翻譯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2.1.5 歷史事件
在歷史上,曾有許多著名的故事或事件被后人用簡單的語句來描述,使用時間長了,就成了典故,如“ Sword of Damocles ”,是古希臘的歷史故事。據說在公元前四世紀,西西里島上錫拉丘茲的統治者Dionysius (公元前406年至公元前467年),有一個仰慕他的追隨者叫Damocles,他很羨慕皇帝的奢華生活,常說:皇帝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Dionysius為了教訓他,在一次宴會上請他坐在國王的寶座上,當他突然抬起頭來,看到一把長著頭發的劍掛在他的頭上,危險隨時可能降臨到他的頭上。他嚇得渾身發抖,心不在焉。這就是“Sword of Damocles”這個習語的起源,用來形容迫在眉睫的危險情況,類似于中國的“千鈞一發”。
2.1.6 動物,植物,人名和地點
“shed crocodile tears”,根據西方古老傳說,鱷魚吃人與動物,而且它們是一邊流眼淚一邊吃。人們用它作為假裝同情受害者的壞人的比喻 ,就像中文“貓哭耗子假慈悲”一樣。“The apple of discord ”, 翻譯為“ 爭斗的原因或根源 ”。 “事發于人間英雄佩琉斯與海中女神忒提斯的婚宴。由于婚事直接由天神宙斯撮合,當時只邀請了一批神級較高的神赴宴。據一些史詩記載是因為金制的名貴餐具有限—當然也不排除其本身不受歡迎的因素—管轄糾紛的女神厄里斯未被邀請。覺得受到冒犯的厄里斯不請自來,一言不發,在宴席上留下一個碩大華麗的黃金蘋果,上面刻有“καλλi στη”的字樣,意思是“獻給最美麗的女神”。”(百度百科)帕里斯把金蘋果給了阿佛羅狄忒(維納斯),赫拉和雅典娜非常惱怒,決心要毀掉特洛伊城。
Simon Legree是美國作家Harriet Beecher Stowe寫的《湯姆叔叔的小屋》中一名出生于北方的殘暴(英語:villain)的奴隸主。他的名字后來成為了貪婪與殘暴的代名詞。他的目標是擊垮湯姆并破壞他的宗教信仰。但湯姆并沒有屈服,最終死在了勒格里的亂棍之下。他的名字翻譯成中文“尖酸刻薄,喜歡吹毛求疵的”。“All Dutch / Greek to me”,中文譯為“ 完全不了解某事”。“Have the free-simple of May Fair”被翻譯成中文“ 不受出身等限制無條件繼承取得的不動產”。May Fair是倫敦西部的一個貴族住宅區。十八世紀的每個五月,都有一個市集,稱為五月市集。“ Life is but an empty dream”,翻譯為“人生如夢”,來自美國詩人朗費羅寫的一首詩。“Jack of all trades”被翻譯為“雜而不精的人”,它來自“Jack of all trades and master of none”; “Trades” 指各行各業;“Spill the beans”,翻譯為 “泄漏消息(秘密) ” , “Bean”指的是“豆類;豆科植物”等;“Be fond of the cup / the bottle”, 中文翻譯是“ 貪杯中之物”; "cup" and “bottle"的意思是 “茶杯”,“瓶子” “茶杯”、“瓶子”; “Roman holiday”譯為“欣賞別人受苦的娛樂”, 而不是 “羅馬假日”; “As cool as cucumber”翻譯為“十分冷靜”; “Like a brick”譯為“拼命的”, brick 指的是 “磚”.
英語有許多典故性成語,它們經歷了漫長的歷史發展,并從許多代習慣的 使用中提取出來, 使其成為我們今天使用的固定短語和句子。如果兩種語言的文化和歷史背景相距甚遠,那么相互理解將比想象的更難。英語典故性成語的衍生是多種多樣的,它們可以簡潔地表達廣泛的社會關系和生活經驗,攜帶豐富的文化信息,這對翻譯者準確理解這些典故成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譯者必須更加努力地弄清楚英語典故性成語的衍生及其深層含義,然后以適當的方式表達。英語典故性成語的翻譯可歸納為以下三種方法。
3 翻譯原則和方法
3.1.1 直譯
由于人們在情感和社會經驗方面可能有一些相似之處,因此有一些英語典故性成語不僅具有與中文相同或相似的字面含義,而且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隱含義。也就是說,這些短語的字面意義和形象意義所傳達的文化意義是相同的,可以直接翻譯,如“easy come easy go”,中國諺語“ 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和中國諺語 “趁熱打鐵”; “example is better than precept”中國諺語 “言傳不如身教”等等。此外,如spend money like water“ 揮金如土” ;burn ones boats“ 破釜沉舟” ,這兩個短語在意義和形字面上都是相似的,只是隱含意略有不同,所以它們是可以直譯的。這種類型的英語典故性成語的翻譯保留了其字面意義,形象意義和隱含意義,并保留了原文風格,所以更便于譯者和理解。
3.1.2 借用法翻譯
在不同的文化中,上述情況并不常見,大多數情況下,它們是不對應的,所以只有當我們弄清楚典故性成語的起源時, 我們才能理解其真實含義。
有一些典故性習語具有相同的字面含義,而它們的隱含意義則相去甚遠,所以它們不能按照字面意思翻譯,例如laugh off ones head和“ 笑掉大牙 ”,前者意味著要笑得很夸張,而中文“ 笑掉大牙” 意味著嘲笑某人。To make ones hair stand on end和“ 令人發指 ”,前者意味著因為看到某些東西或聽到可怕的東西而感到害怕,而后者意味著某事或某人使人非常生氣。一些英語典故性成語具有正負兩面含義,因此不能相應翻譯,例如speak of the devil and he will appear不同于中文說法“ 說曹操,曹操到”,因為英文是貶義的。將“ 雨后春筍 ” 與“like mushrooms” 對應也是不合適的 ,因為前者指的是精力充沛且充滿活力,而英語中的mushroom通常意味著快速生長和消逝。
3.1.3 意譯
由于文化因素的影響, 某些英語典故性成語不能保留其原有的字面意義和形象意義,而其原始形象可以被讀者熟悉的另一種語言所取代,從而傳達原始的語用目的以及暗示的含義。以“在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為例。如果直譯,讀者會不明白為什么一定是羅馬,而不是 另一個地方?In fact, its implied meaning is “A guest must do as his host does”.事實上,它的隱含意是“客人必須像主人一樣做”。如果翻譯為“入什么山,唱什么歌”或 “入鄉隨俗” ,更易于中國讀者理解。
一些英語典故性成語不能直譯其字面含義,只能翻譯其隱含意義,這是英語典故性成語翻譯中的常見情況。比如“Achilles' heel”,如果譯成“阿克勒斯的腳后跟”,大多數中國人都無法理解。所以把它翻譯成“ 唯一的致命弱點”更合適,因為這是它的隱含意。
再舉一個例子 ,“ the dog that will fetch a bone will carry a bone”,當它被翻譯成中文時,狗和骨頭不能按字面翻譯,所以需要翻譯其隱含義:“ 說別人壞話的人,也會說你的壞話”。
另如“fight like cat and dog”,如果它被直譯成中文,“像貓和狗一樣打架”,不符合中國人的表達習慣,而是應該譯為:“ 我們常常吵吵鬧鬧,但仍很相愛 ”。
4 結論
作者簡要討論了英語典故性成語的特點及其漢譯中所面臨的一些問題。 事實上,這樣的英語典故性成語很多,掌握它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恰好,有一些中文典故性成語,它們和英文具有相似的特點和功能,比如諺語“ 破釜沉舟”等成語典故。盡管中英兩種語言有一些類似巧合,但是如果認為這兩種語言以及他們的文化背景是一致的,那就錯了。因此只要我們弄清楚兩種語言典故性成語的起源及其特點,就不難發現它們的差異。
【參考文獻】
[1]Paul Procter. 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M]. Longman Group Limited, 1978.
[2]孫致禮.中國的文學翻譯:從規劃趨向異化[J].中國翻譯,2002(1):40-44.
[3]樂金生.欠額翻譯與文化補償[J].中國翻譯,1999(2):18-20.
[4]李延林.小譯英語典故成語的來源與漢譯[J].中國翻譯,1999(3):29-31.
[5]褚雅蕓.也談英語典故中的欠額補償[J].中國翻譯,2000(4):64-66.
[6]包惠南.文化語境與語言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社,2001.
[7]魯迅.魯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
[8]Luxun. Luxun Selected Works[M].Translated by Mao Tse Tu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1980.
[9]徐曉紅.英語典故性成語來源探究遼寧行政學院學報 2007-02-20.
[10]秦樂娛.語言文化差異對英語典故性成語漢譯的影響 湖南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12-15.
[11]楊根培.從跨文化視角看英漢習語之翻譯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0-12-28.
[12]劉妹.追根溯源談rain cats and dogs 瘋狂英語(讀寫版) 201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