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稚茹 陳軍 李一果
摘要:本文通過對新舊高等學校會計制度比較情況的闡述,意識到新舊會計制度中存在的差異,并結合高等學校新舊會計制度銜接要點,提出高等學校實施政府會計制度的優化對策。希望高等學校能夠快速迎合新會計制度要求的同時,落實好新舊會計制度銜接工作,以此引導我國高等學校會計工作的更好開展。
關鍵詞:高等學校;新舊會計制度;轉換;銜接
于2014年開始,我國正式發布《高等學校會計制度》,和1998年發布的《高等學校會計制度》進行比較,不管是在會計計量方面,還是在會計科目設定方面,都存在較大改變,固定資產以及無形資產等非流動性資源需要根據會計計提折舊標準實現計提,借款利息則是根據建設期間內支付標準實現資本化或者費用化。從高等學校自身角度來說,要想保證《高等學校會計制度》有序落實,就要結合實際情況,做好新舊會計制度轉換相關問題探究工作,并加強新舊會計制度銜接力度,將政府會計制度順利實施到實處,從而助力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穩定發展。
一、新舊高等學校會計制度比較
(一)會計核算方面
在舊會計制度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主要采用收付實現制,但是針對經營性收支業務核算工作,則需要采用權責發生制;新會計制度主要應用收付實現制,而一些經濟性業務或者核算工作,需要根據新會計制度要求應用權責發生制的方式來實現。
(二)會計處理方面
隨著我國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相關部門對部門預算、政府收支分類等內容進行了全面改革,舊會計制度中沒有攝入該項內容。在新會計制度中,可以將這些內容進行展現。所以,在會計處理方面,新會計制度中增添了和國庫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類等相關的會計處理內容[1]。
二、高等學校新舊會計制度銜接要點
(一)科學設定新舊會計制度銜接標準
首先,于2014年開始,高等學校需要根據新會計制度要求實現會計核算和財務報表編制。其次,全面實施會計科目修整。也就是根據原始會計科目余額表在進行原賬編制的同時,還要結合新舊科目標準實現賬目修整。并且根據新會計制度要求,編制新賬目會計科目余額表。最后,結合新賬目中各個會計科目初始余額及新會計制度編制要求,實現資產負債報表的編制,及時對會計信息進行修整,促進數據轉換,保證新舊會計賬目順利鏈接。
(二)實現新舊賬目的轉換
在新會計制度實施環境下,會計科目出現一定改變,通過把原始會計科目中余額轉入到新會計科目中,可以促進新舊會計制度的連接。首先,結合新會計制度設定要求建立新賬,同時構建新賬會計科目。其次,按照舊會計制度會計科目和財政部門設定的相關標準,對原始會計余額表進行編制。最后,全面實施科目余額表分析工作,根據新會計制度會計目標核算要求進行適當修整,并把修整完畢的會計科目余額表當作帳套初始余額,嚴格根據會計要求,實現會計科目轉賬。如果原始賬目中不涉及余額科目,則不用進行轉賬處理[2]。
(三)規范會計報表銜接
因為受到新舊會計制度的影響,會計科目以及會計核算內容將發生一定改變,在這種情況下,導致會計報表框架以及格式出現改變。新舊會計報表鏈接則是新舊會計制度鏈接的核心內容,需要結合新賬中各個會計科目初始余額表內容,根據新會計制度報表編制標準,實現初期資產負債表的編制,并和舊資產負債表進行比較。在進行初期資產負債表編制的過程中,需要綜合思考高等學校財務核算情況,落實好財務數據合并工作。
三、高等學校實施政府會計制度的優化對策
(一)轉變學校高層管理者觀念,提高財務管理意識
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全面落實,將會給高等學校財務管理工作帶來直接影響。新政府會計制度的落實,不但會促進財務部門工作方式的轉變,同時也要求學校管理人員職業職責的轉變。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需要迎合新政府會計制度要求,轉變學校領導層級人員思想理念,給予會計工作高度重視,意識到會計制度轉型給會計工作帶來的影響,明確新會計制度執行對學校發展起到的意義,從基礎上保證學校各項會計工作的順利開展,實現學校會計工作水平的提升。
(二)確定固定資產使用年限,補提折舊
在新政府會計制度要求中得知,滿足固有資產價值標準的各項資產,均可以實現補提累計折舊,高等學校可以結合固定總產本質以及應用狀況,對其折舊期限加以明確。在這種情況下,固定資產應用期限明確則需要結合上級部門提出的有關標準,或者由高等學校自身來設定。假設應用期限由高等學校自身明確,能夠在資產分離之前,由資產管理部門、資產應用部門提供資產采購期限、以應用期限以及現實狀況等信息,根據資產市場狀況,對資產應用期限進行分析,采用平均年限法,實現一次性補提累計折舊。此外,學校可以通過邀請專業資產評估機構對現有資產情況進行核查,明確資產價值,資產原始價值和現實價值之間的差額則是補提折舊額。不管采用哪種計提折舊方式,都會存在一定漏洞,這是由于在部分狀況下,不管資產應用期限,還是固定資產現實價值明確,都會受到學校主觀意識的影響,使得各個學校相同類型資產的應用期限存在差異,累計折舊數額也大不相同,加大了各個學校成本核算差距,無法保證學校之間的可比性[3]。對此,在固定資產應用期限明確方面,需要結合新政府會計要求進行固定資產分配標準設定,這樣可以確保各個學校財務賬目之間的可比性。各個學校在沒有實施新政府會計制度以前,應該核查本學校固定資產數量,并做好分類工作,根據上級部門下發的標準實現資產應用期限補提折舊。具體處理方式在于:借:非流動資產基金-固定資產,貸:累計折舊。
(三)構建和新會計制度相迎合的體系,提升學校資產管理精細化
在新政府會計制度的作用下,給高等學校會計核算以及內部管理等工作提出了嚴格標準,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需要高等學校做好實施新政府會計制度的配套體系構建工作,不但要對現有的業務標準進行修整,同時還要保證會計工作流程的合理性,建立執行體系、決策體系等,在預算、收支等方面實現學校會計管理制度的優化,讓其會計工作能夠順利落實。此外,在舊會計制度中,對學校固定資產折舊方面提出了嚴格標準,導致固定資產長時間根據原值在資產負債表中進行體現,這不但不能將學校資產損耗情況進行展現,同時也無法真實突顯資產價值。而新政府會計制度的落實,要求學校對所有固定資產進行核查,通過明確固定資產管理范疇和標準,落實好對應工作,讓學校能夠及時掌握資產狀況,保證學校資產應用安全。
(四)順利進行新舊賬務處理切換,重點處理好會計科目轉換
要想保證新政府會計制度的順利落實,財務部門也頒布了新舊高等學校會計制度銜接問題處理建議,給新舊會計制度銜接提供了條件。所以,高等學校需要把其當作實施導向,結合新會計制度要求,明確會計科目核算內容,并加強新舊會計制度轉換,在結合各個科目以及明確科目內容的同時,把新舊科目內容進行結合,之后根據新會計制度要求,實現資產、負債、凈資產等內容的確定,保證新舊會計制度可以順利銜接[4]。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新會計制度的全面落實,給高等學校會計工作提出了嚴格標準。高等學校應該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采取高效的處理措施,做好新舊會計制度銜接工作,以此保證高等學校會計體系改革工作有序進行。
參考文獻:
[1]馬學梅.把握關鍵環節 確保新舊政府會計制度順利銜接[J].預算管理與會計,2018 (08):33-35.
[2]溫娟.政府會計制度下高等學校基建會計核算探討[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8 (09):34-35.
[3]張曉斐.新政府會計制度改革下學校財務控制策略分析[J].中國總會計師,2018 (03):110-111.
[4]李楊.新舊高校會計制度轉換銜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4,27 (03):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