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不僅是一門重要的人文學科知識,也是人們思想情感交流的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如今新課改的大背景下,語文學科的重要性也是更加凸顯。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長期的教學中發現小學語文其實是一門很有趣的科目,尤其是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更是在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鑒于此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主要就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進行淺談。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傳統文化教育;進行淺談
一、 引言
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在小學課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強。為了促使小學生在真正意義上把小學語文古詩詞學好,并深刻的感受到傳統文化教育所展現的魅力。作為小學語文教師,不僅僅是要教會學生簡單的記背,還要明白其中所蘊含的文化精髓。只有這樣,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才能取得突出的成效,并且提高整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有何意義
1. 深刻感悟民族文化底蘊
語文其中所凝聚的是中國五千年悠久的歷史文化。小學生正處于人生學習的起步階段,也正是他們學習和接受知識能力最強的時候。在6年的小學學習生涯中,他們必定會學到很多的古詩詞,教師借助教學向學生們灌輸傳統文化教育,則能讓他們深刻的感悟到中華文化的深刻底蘊。
比如,在小學語文古詩詞的傳統文化教育中,小學生學習李白的《靜夜思》,從“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兩句中則能體會到游子思念家鄉親人的情感。通過古詩詞的學習,學生在日積月累會也會打下一個更加堅實的語文學習基礎,同時深刻感悟到民族文化的底蘊。
2. 激發小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進程的加快,傳統文化教育開始成為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重要內容。通過引導學生體會古詩詞中的傳統文化,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能增強自身的民族自豪感。
比如,在學習清代畫家鄭燮創作的七言絕句——《竹石》時。雖然這首詩是一首詠竹詩,但是詩人借此詩,贊頌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剛毅。尤其是前兩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贊美的就是立根于破巖中勁竹的內在精神。而“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則更進一層寫惡劣的客觀環境對勁竹的磨煉與考驗。
小學生通過對該首古詩的學習,則能感受到竹身上所體現出的堅毅精神,并且也能油然而生民族自豪感。
三、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如何滲透
1. 引導學生反復吟誦古詩詞
古人常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想要通過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然后向小學生滲透優秀的傳統文化教育,作為教師,在學生古詩詞基礎知識不具備的情況下,就要引導他們反復吟誦。
總的來說,小學語文課本上的古詩詞不僅用詞簡練、言簡意賅,而且吟誦起來也是朗朗上口,更重要的是簡短的字里行間也流露出了多樣的情感。以唐代詩人柳宗元的《江雪》為例,全詩雖然只有四個句子,但是卻描繪出了一幅幽靜寒冷的畫面:漁翁獨自一人沉浸在垂釣的世界,看似凄冷孤寂的生活,卻恰恰反映出漁翁的超然物外之心境,與此同時,也展現出了詩人政治失落的困境。
小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這一詩詞進行反復的吟詠朗誦,則能在感受文字之美的同時,對古詩詞學習也產生濃厚的興趣,當然,也有利于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
2. 帶領學生挖掘古詩詞中的文化內容
實際上,每一首古詩詞的創作都具有一定的背景。為了讓小學生更好的理解其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教師則可以有意識的帶領學生去挖掘古詩詞中的文化內容。
比如,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就是他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廬山時所作的一首詩。其中,“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這兩句描繪了廬山瀑布的奇偉景象,既有朦朧美,又有雄壯美;而后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則用夸張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進一步描繪瀑布的形象和氣勢。這首詩除了表達詩人初游廬山的心情之外,還展示了廬山作為一座名山所彰顯的地區文化元素,除了美景,更是能體會到中華民族的地大物博,文化多元。
由此可見,很多的古詩詞都含有傳統文化價值,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在課堂之上善于抓住這些文化因素,進而才能更好的向學生傳遞更多傳統文化信息。
3. 適當采用古詩詞情境教學法
小學生對一切知識的學習都是從感官開始的,學生心情愉悅,注意力集中,學習興趣自然有所提升。為了在古詩詞教學中將傳統文化教育進行很好的滲透,作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應該懂得如何通過情境教學法來滿足學生的古詩詞學習需求。
比如,《春曉》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古詩詞杰作,教師在對這首詩詞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先對詩歌創作的背景進行導入,接著再播放相關的配樂朗讀錄音,在教學時間充足的情況下,還可以引導學生隨著所播放的樂曲進行個人朗讀、分組朗讀或者集體朗讀。在這樣的情境氛圍營造下,小學生必定會受到強烈的感染。趁此機會,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深刻領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并體會詩人內心的情感,即熱愛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進而也讓學生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為了使得詩人珍惜美好春光以及生活的情感滲透到小學生腦海中,教師還有必要再課程即將結束的時候,進行二次情境的營造。
四、 結語
語文這門學科知識,無論在任何學生時代都是極其重要的。在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深入影響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內容開始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而它存在的最大的價值則是能讓學生從小就能感知傳統文化,并且肩負起傳承傳統文化的使命和責任。由此可見,小學語文教師在古詩詞課堂之中融入傳統文化教育,其實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只有充分發揮教師自身的能動作用,并提高小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積極性,才能充分提高整個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張元媛.讓傳統文化在語文課堂綻放魅力―古詩文教學初探[J].語數外學習,2015.08.
[2]李瑤.淺談如何將傳統文化的教育意義融入小學古詩詞教學中[J].考試與評價,2017.06.
[3]鄧學杰.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的中華傳統文化教育[J].數字化用戶,2016.09.
[4]汪雷.淺談小學語文課堂中的古詩教學與傳統文化滲透[J].速讀旬刊,2017.01.
作者簡介:
金英,江西省南昌市,紅谷灘新區生米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