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這一能力,對啟迪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意義重大。但小學數學因為具有隱蔽性和抽象性的特點,對學生的解題帶來困擾。而科學解讀文本,對提高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給出了幾種幫助學生提高問題解決能力的建議。
關鍵詞:解題能力;小學數學;文本
文本是數學課程資源的重要載體,也是數學課堂教學的基礎。科學解讀文本,對于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精髓,思考解題思路非常重要。學生只有具備一定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真正學好數學,為終身發展夯實基礎。
一、 學會審題,注重數量關系的分析
在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解決問題的基礎,就是認真審題,對數量關系認真分析,掌握題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啟發學生,為滿足結論需求,對條件充分運用。小學生因為自身的年齡特點,不會審題,沒有明確的解題思路,久而久之,會對數學問題產生恐懼感。所以,教師必須注重對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
首先,應引導學生對題目認真研讀。多思考題目中的關鍵詞,明白題目的意思。對一些已知和未知的條件全面分析,搞清含義。解決問題的關鍵,就是題目中隱含的一些條件。在“讀題”過程中應該邊思索、邊聯想,找準變化量之間的關系,對各種模型正確還原,弄清題目中所涉及的過程和現象。
其次,借助線段圖,對數量關系更好地理解。作為一種常見的解題手段,線段圖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尤其是面對復雜問題時,為了更好地理清題意,可讓學生動手畫一畫線段圖。例如分數應用題:“商店運來200千克蘋果,蘋果是梨的4/5,問一共運來梨和蘋果多少千克?”對于小學生而言,解決這道問題的突破口,也是非常關鍵的一環,就是與題目中出現的信息相結合,利用線段圖,將梨和蘋果的數量關系找準。由此啟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更加直觀明了事物間的數量關系。
二、 文本內容應緊密結合生活實際
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的實用性。為此,教師可適當地改動文本,將一些抽象的知識,向學生所熟悉的事物轉變,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進而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比如在教學“一輛汽車5小時行150千米。照這樣的速度,7小時行多少千米”。針對這一例題的解答,若是按照常規的解題思路,讓同學一一列舉乘法、除法知識和時間、路程及速度的關系,對于這個問題,學生能夠順理成章地解答。但5小時、150千米等數字對于小學生而言,還是比較模糊的概念。雖然最終解答了問題,但還不能真正吸收和滲透整個算理過程。所以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解讀文本,教師可在教學時改編這個例題?!靶∶骰ㄙM20元買4支鋼筆,照這樣計算,買7支該付多少錢?”因為小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認識到必須先知道鋼筆的單價,才知道買7支鋼筆需多少錢。因此,學生能夠輕而易舉地解決這個問題。利用這個機會,教師還可鼓勵學生學好數學,培養學生正確的數學觀,以更好地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三、 精心加工文本的內容呈現
教師對文本理解,有了完整的認知結構,并不代表學生也理解了文本。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并非僅僅依靠頭腦里的數學思想,而是更需要教師的語言啟發和引導。為此,教師應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立足于實際情況,對教學方法和手段恰當地選擇,理清講課思路,將教師的思維內容向學生的思維內容轉化。例如三年級上冊“認識周長”這節課,教科書的編排是:首先是將一幅“游泳池”情境圖進行展現,讓學生通過認真觀察“游泳池口”周圍邊線,明確邊線的長等同于游泳池口的周長,然后再讓學生量一量相應的長度;最后讓學生根據給定的圖形,對周長進行計算??墒恰坝斡境亍睂τ谝恍┺r村學校的學生而言還比較陌生。所以,教師在設定情境主題圖時,可選擇校園中的花壇,這樣能夠使學生觸景生情,既可將學習的欲望激發出來,還與學生的生活相貼近。使學生能用數學的眼光,從數學的角度,把生活中的現實現象,向數學問題轉化。通過產生更多的聯想,將數學思維的積極性激發出來,喚醒已有的策略、經驗和知識,對周長概念的表象初步建立。
四、 理解和重構文本習題素材
小學數學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習題,通過習題,能幫助學生獲取數學思想方法,鞏固已經掌握的知識。習題是數學課程資源中的有機組成部分,不是與例題孤立封閉的個體。所以,加強利用和開發習題資源,能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保證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首先,在解讀文本的時候,應豐富想象,化靜為動。受客觀條件的限制,文本呈現給學生的,就是一些靜態的信息。如果能夠化靜為動,就會在增強數學習題趣味性的同時,極大地提升數學思考的廣度和深度,所呈現的練習空間,更具開放性和探究性,進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次,超越文本,激發思維。在小學數學教材中的習題,也都是一些標準問題,具有明確的答案和充足的條件,但卻不能完全凸顯文本中應有的價值。為了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適當地延伸和處理文本內容,將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出來,將這些練習在培養學生解決能力方面的價值充分挖掘出來,將封閉的形式向開放和靈活的形式轉化,使文本內容更加富有趣味性和啟發性。
五、 結論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素質教育被提到日程中來。而如何提高學生問題解決能力,是每一個數學教師亟待解決的課題。作為小學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科教學特點,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精心安排和設計文本內容,幫助學生認真研讀文本,在提高學生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的同時,顯著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段安陽.生態數學:生命課堂的應有范式[J].河北教育(教學版),2012(12).
[2]毛衛東,黃克勤.生命課堂:用生命喚醒生命[J].湖南教育(中),2013(05).
[3]張蘭.和諧靈動,讓生命課堂綻放精彩[J].新課程學習(下),2013(07).
[4]孟兆山,石英.構建美和自然的生命課堂[J].小學教學參考,2006(28).
[5]高雅.“生命課堂”在小學數學學科中的實踐探索[J].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02).
作者簡介:
許淑惠,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市石碼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