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澤民++張祥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7.31.233
摘 要:隨著社會對應用型人才需求的不斷增長,高校應加強與企業之間的合作,有針對性的為企業培養實用型人才,因此建立和健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則顯得愈發重要。基于目前國內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的現實境遇,本文以特種加工課程為例,深入探討了在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時,應涵蓋特種加工課程在推動校企合作的基本內容、存在的主要問題和解決方法。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 校企合作 培養模式 特種加工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11(a)-0233-02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increase of social demand for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with enterprises, targeted for enterprises to cultivate practical talents, so the establishment and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o cultivate a sound mode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talents. The reality of the situation at present and domestic enterprise cooperation based on the culture mode, special processing course as an example that is discussed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curriculum should cover special processing in the promotion of the basic content of the cooperation, the main problems and solutions.
Key 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Training mode; Non-traditional machining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使得我國不僅在傳統行業,甚至是機械制造行業,逐漸確立了“世界制造工廠”地位,為此我國付出了高能耗、高污染的巨大代價。因此,為了響應中央提出的“協同發展、轉型升級、又好又快的發展”口號,教育部門明確指出在大力發展教育事業的同時,更要以培養能快速從事實際工作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然而,目前國內的教育培養模式使得高校學生普遍存在實踐能力薄弱、創新意識淡薄等問題。基于這些現實,我國提出了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借此來提高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質量。為了盡快健全該培養方式,我校以特種加工課程為例,深入探討了在建立此培養模式時,應涵蓋特種加工課程在推動校企合作的基本內容、存在的主要問題和解決方法,以及改革思路。
特種加工技術稱為“非傳統加工技術”,它區別于傳統的加工技術,而是直接利用電能、熱能、光能、化學能及特殊機械能達到加工制造材料的目的[1]。顧名思義,就是用來解決加工制造過程中傳統的加工方法無法實現的加工技術,為機械制造行業帶來了深刻的變革,促進了制造業向更高層次的發展,因此亦被稱為21世紀的技術。
1 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的內容和關鍵點
1.1 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校企合作是在新型培養模式下提出的一種全新方案,是為了幫助高校更有效的培養創新型、實踐型人才,是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舉措。因此,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應該充分考慮企業的意見。學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搖籃,應該主動邀請有關企業共同組建“專業專家組”等機構,負責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課程體系的優化、教學模式改革等。而高校負責制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考核標準等工作。
1.2 校企共建實踐教學基地
為了能更有效的培養出高質量的應用型人才,校企之間應加強合作,共同創建各種形式的實習和實踐教學基地。校企雙方必須把該基地的建設落實到實際工作中。主要建設的內容如下所述。
(1)機構建設。包括校企之間簽訂合作協議并且成立工作組,協議中應明確雙方的責任和義務。
(2)師資隊伍建設。高校安排老師去工廠參觀實習,企業安排有經驗的工程師去往高校擔任指導教師。
(3)教學建設與研究。積極改革實踐教學的內容、方法和手段,選取合適的教材等。
2 以特種加工為例,闡述當前的教學模式
2.1 課程內容設置方面的問題
隨著工業4.0時代的到來,各企業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希望高校可以培養出能適應一線工作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在設置相關的教學課程內容時,應圍繞這一關鍵點進行。目前,我校在特種加工課程的教學上,更加偏重理論課程的學習,而疏忽了實踐。在教學過程中,僅僅是簡單的教授一些書本上的內容,而缺乏實踐環節的教學,學生很少有親自操作相關特種設備的機會,沒有一定的操作能力,這樣的學習效果達不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2.2 教學資源不夠,制約實踐教學
為了保證實踐教學環節的有效性,高校應該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首先,高校應增加特種加工設備,完善教學資源,購買幾臺線切割機床和電火花加工機床。其次,校方應積極聯系企業,和企業之間達成合作關系,由企業提供專業的人才指導設備的操作,利用現有的設備進行材料的加工制造實踐教學,借此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endprint
2.3 傳統的課程考核目標已不太適應現在的培養目標
根據上文所提,高校開設特種加工課程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讓學生掌握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為了培養學生在特種加工方面的實際動手能力,因此,在課程結束考核環節,應該提高實踐環節的考核比重,使得學生在主觀上更加重視實際動手能力。
3 教學改革目標
3.1 師資隊伍的建設
鑒于我校原有師資隊伍缺乏實踐經驗,因此我校將聯合企業,組建“特種加工”產學教育教學團隊。組織本校老師到上海沙迪克機電有限公司進行實踐培訓,并且聘請企業工程師為我院的外聘企業教師,共同開展人才培養、頂崗實習、畢業設計及就業等工作,建立工程實踐教學基地。
(1)利用學校的校、院、教研室三級教學督導組隨堂聽課,學生座談和問卷調查等多種方式,跟蹤課程組教師的教學各個過程,從中尋找教學中的不足之處,提出相應的改進方法。
(2)組織教師編寫課程教學大綱的修訂、實驗指導書、課程案例庫等,提高各位教師的教學綜合能力。
(3)組織青年教師進修和同校外同行進行交流,參加有關學術會議,討論研究教學經驗,獲取信息,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
3.2 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教學內容以修訂的課程教學大綱為主(參見學生在知識、能力、素質等方面達到的目標)。各章節除需講授基本內容和基本知識外(采用多媒體課件),在具體加工工藝方案上,以實際生產的典型案例,講授模具及零件的特種加工方法和制造工藝過程。此外,在第一輪的教學過程中,選用具有特色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特種加工》教材,并積累相關教學資料。為以后校企合作編寫教材打下扎實的基礎。
3.3 教學管理
(1)校企雙方共同制定教學工作計劃,修訂教學大綱,校企協同優化組合教學內容;明確教學工作目標與職責范圍,加強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質量管理。開展教學研究活動,促進教學工作改革。及時總結經驗,提高教學質量。
(2)校企協同共建“特種加工”的人才培訓基地,共建示范性實習基地。
(3)教學管理不斷創新,教學評價過程化,評價主體多元化。參照學校要求,本課程采用過程考核方法。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每一階段和每個環節的學習情況和學習效果。
(4)具體實施課程建設的過程中以學校課程建設的評估指標體系為指導,并加強項目組成員間合作,發揮集體的力量,有計劃、高效率地完成校企合作課程建設。
3.4 完善校企合作培養的保障機制
為了盡快完善校企合作培養方案,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健全校企合作指導和管理機構。為了使校企之間合作組建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工作平臺能有效的進行,校企應該協商組建并完善指導和管理機構,例如:成立由高校和企業雙方人員組成的專業專家組,高校教務處成立的校企合作教學科,企業成立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與培訓部門。
(2)完善校企合作有效運行的制度化建設。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為了保證校企合作能夠長期有效的運行,學校和企業之間應制定促進校企合作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政策制度體系,明確雙方的責任和義務。
(3)優化校企合作環境與氛圍。政府相關部門應大力支持學校和企業之間建立合作關系,并出臺相關政策來提高企業的積極性,制定安全風險規范和化解機制,加大教育經費的投入等。
4 結語
培養本科層次的應用型人才,是目前國家教育主管部門依據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實際需求和對新建本科院校的基本定位,但對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還存在諸如觀念、師資、實踐教學等方面的瓶頸。加強校企之間的合作,強化學生生產性實踐訓練,無疑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也是最重要的環節。為了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我們以特種加工課程為例,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對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與方法及師資隊伍的建設等方面進行了實驗性的探索,試圖摸索出一套能有效提高學生工程設計綜合素質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 趙萬生.特種加工技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曹自洋.特種加工技術教學改革的探討與實踐[J].課程教學研究,2015(15):44.
[3] 闞曉清.以校企合作推動教學改革[J].職業教學研究,2012(9):62-63.
[4] 趙榮強,顧榮.推進特種加工教學改革,體現現代制造特色[J].中國科技創新導刊,2013(26):132.
[5] 任永良,賈光政.《特種加工》教學改革及實踐[J].經濟研究導刊,2010(31):295-296.
[6] 華小洋,王文奎.校企合作培養工程應用型人才相關問題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1):91-94.
[7] 龐思勤.中美機械專業課程設置與人才培養模式比較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07(11):88-9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