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與寫作教學是十分重要的內容,通過有效的進行閱讀與寫作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培養學生語文素養,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十分有益。隨著新課改的提出,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應進行創新和改革,如何將閱讀與寫作教學有效的契合在一起,是全體教學工作者應深思的課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寫作;契合方式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兩者之間存在相互促進的關系,對培養學生語文素養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應該科學的調整語文教學模式,注重閱讀與寫作教學的相互契合,并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基本情況,根據學生學習特點和需求,科學的將閱讀與寫作教學完美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水平,促進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不斷提高。
一、 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過程中較為突出的問題
(一) 教學模式方面的問題
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新課改逐步深入到教育教學當中,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和理念,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綜合全面的發展。然而,當前在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的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的教學理念仍然比較落后,無法順應新課改的要求展開課堂教學,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沒有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注重講解和傳授知識,學生學習起來過于被動,過分依賴于教師,因此在整個教學中,學生嚴重缺乏自主能動性,缺少獨立思考和學習的時間,進而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語文閱讀與寫作課堂教學質量也不高。閱讀與寫作教學中,應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讓學生積極踴躍的發表對文章的看法和觀點,并將自身對文章的感悟落實到筆頭上,形成一篇文章,進而使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時養成良好的閱讀和寫作習慣。但是,由于當前教學模式方面存在問題,對培養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產生影響。
(二) 學生學習興趣問題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閱讀與寫作課堂教學充滿興趣,必然會取得十分理想的學習效果。然而,當前閱讀與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學方法過于傳統,無法通過有效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故而導致學生無法集中注意力聽講,更不能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學生將閱讀與寫作學習當作任務來完成,沒有更加深入的去探討文章內容和寫作主題,因此學生無法真正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寫作的內容也過于片面,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無法得到提高。
(三) 課外讀物質量問題
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使教育事業中注入了全新的理念,推動著教育工作必須進行改革和創新,傳統的教學模式和理念已經無法滿足社會需求,因此必須要適當的對其進行調整。漢語中承載著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和精髓,大部分讀物都能夠映射出中國的時代精神和時代特征,然而當前小學語文教材中課外讀物所占篇幅較少,并且在內容上不夠創新,缺少時代感,這對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會產生一定影響。
二、 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契合方式
(一) 培養學生摘錄習慣
在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過程中,通常會出現這樣一種現象,當教師給定一個主題讓學生進行寫作時,大部分學生會感受手足無措,不知從何處下筆,而且不能通過自己的語言將內心想法表達出來,文章字符也感到很難拼湊。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學生日常沒有積累詞匯,故而導致學生寫作困難,因此,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多閱讀,并在閱讀的過程中,將好詞好句摘抄下來,培養學生摘錄的習慣。通過摘錄優美的詞句,有助于學生詞匯的積累,同時,通過教師對學生的正確引導,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詞句含義,掌握表達技巧,這樣一來,便能快速提高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
(二) 引導學生仿寫語句
通過讓學生進行仿寫語句,能夠有效促進閱讀與寫作教學的契合。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閱讀,也就是選擇自己喜歡的讀物類型閱讀,這樣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當前也可以指定一篇文章讓學生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將自己喜歡的語句或者一些優美的語句記錄下來,并對其進行仿寫,通過這種學習方式,能夠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素材,提高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讓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思想感情,與作者產生共鳴,對培養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有很大幫助。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桂林山水》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讀全文,并讓學生說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個段落或者一個句子,之后挑選一句讓學生仿寫,比如:“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通過仿寫優美語句,能夠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使學生對文章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 感受文章思想感情
為更好的使閱讀與寫作教學有效契合,應注重培養學生對文章思想感情的領悟,讓學生能夠將真情實感融入到寫作當中,故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小學生的年齡較小,缺乏豐富的生活經驗和語言表達能力,故而學生寫出來的文章無法達到感人至深的水平,因此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進一步剖析文章的思想感情,學會其表達方式,從中吸取經驗,久而久之能夠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不但能夠讓學生深入的剖析文章,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促進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契合。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懷念母親》一課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班會活動,其主題為“懷念”,讓每一名學生都用簡短的語言描述一下懷念的人或事,并在課后寫成一篇文章。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能夠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鍛煉,并能夠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使學生的文章更富有情感。
三、 結束語
總之,為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應將閱讀與寫作教學良好的契合在一起,充分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開展課堂教學,從而提高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吳麗華.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有效契合途徑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5(11).
[2]謝志美.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有效契合途徑研究[J].科教文匯,2014(35):160-161.
[3]徐三妹.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有效契合途徑研究[J].新課程·上旬,2015(11).
[4]葉家文.關于小學語文閱讀和寫作的契合點探究[J].亞太教育,2015(15):17-17.
[5]姚金明.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有效契合途徑研究[J].新課程·上旬,2016(10):21-21.
作者簡介:
黃莉莉,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南寧市明秀東路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