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斌斌
摘 要:閱讀不僅在高中英語學習和語文學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時也對學生的高考有不可忽視的影響。閱讀理解的分數在整張英語卷子中的比重是相當大的,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英語成績。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作為一個整體在課堂中學習。然而學生作為個體具有明顯的差異性。分層教學模式就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理解能力,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層次,教師對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如果這種富有層次性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中實施,必將有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也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本文旨在探究如何運用科學合理的方式來促進分層教學模式的開展以培養學生英語閱讀能力。
關鍵詞:英語閱讀;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分層教學
一、 引言
分層教學能夠讓全體學生得到最大的發展,在具體的操作實施過程中主要以綜合交替作用班級,分組和個別教學等方式。不同能力的學生面臨的教學模式也會有所不同,這樣就能讓學生都能體驗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分層教學的思想原則就是兼顧全體,分層提高,全體參與。分層教學模式的目的就是為了有效激發學生英語閱讀的興趣,同時能夠提高學生主動學習英語閱讀的積極性,最終能夠對學生的英語綜合成績有明顯的提升。分層教學是個多方面化的教學方式,要求與其他教育科目相互協調,讓學生自主支配時間,充分發揮分層教學的優勢。以下是針對分層教學的部分有效措施。
二、 區分學生實際情況,劃分教學層次
實施分層教學的第一步,必須是充分了解學生自身的情況。包括學生的智力水平,思想品德,認知水平等。在分層教學模式開始之前,可以通過對學生進行測試以劃分層次。第二次就是將閱讀教學內容進行層次區別,基礎層應該是《教學大綱》規定的學習內容,作為基礎知識適合底子較差的學生。提高層是稍微高于《教學大綱》,在底層的基礎上稍稍提高了難度,這一層次的內容可以使學生嘗到“跳一跳”就可以有收獲的喜悅感。具體的內容還是得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設置。將問題和練習內容和方式還要設計成不同的程度,再進一步分解層次,假如是基礎層的學生,教師應當先注重基礎課本和單詞。再根據課本上的練習針對性地復習鞏固。逐步將其發展為提高層的對象。至于提高層的學生,教師應當有更高的要求,首先能夠快速瀏覽文章并能了解大綱是基本要求,還應使學生能夠將原文一些結構較好的句子翻譯出來,最理想的境界就是學生不僅會讀還會理解文章本意。總而言之,分層教育的教學模式可以讓不同的學生按照自己本身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有的放矢的學習,能夠更加合理正確地提高英語閱讀水平。
三、 因材施教
把教學內容分層,將學生靈活與不同層次內容相匹配就是因材施教。基礎層與提高層的教學方法會讓學生都會有目的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情況是一個動態連續的過程,老師應當隨機應變,及時跟隨學生的變化而改變教學策略。對于實施基礎層教學模式的學生來說,不論是老師還是學生不應該急功近利,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應該在扎實基礎上下“狠功夫”,待到基礎有了一定水平之后,對其開始加難度,在難度的增加上也要遵循循序漸進的規律,欲速則不達。而對于實施提高層教學模式的學生來說,基礎性的知識體系會強于基礎層學生,但這不是意味著可以放松對基礎的警惕。教師應當多鼓勵學生掌握基礎,抓牢基礎知識。因此,不同層次的學生應該給予不同的教學內容,只有適合自己情況的方案才可以成為方法,否則都是空談。另外,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們的提問也不是一件隨意的事情,老師應該將教學內容里的問題根據難易程度進行分層,抓住學生取得成功會提高自身自信心的心理,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不同層次的問題,這樣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有所表現,有助于提高學生課堂興趣。對基礎層學生提問時,可以從課本的基本內容和小細節出發,回答難度不宜設置得太高,如在聽力部分,第一部分的內容較后面部分一般會比較簡單,可以讓基礎層學生回答。或者是文章閱讀過程中一些常用的單詞,句子。可以試著讓學生記憶詞義,意思,翻譯句子。對于提高層學生就可以稍微加點難度,通過對一些難度較大的詞語記憶來鍛煉學生的詞匯量,還可以在閱讀理解中翻譯文章。這樣可以讓全體學生得到相對應的鍛煉,同時,在學生沒有回答正確答案時,給予鼓勵,積極引導。
四、 課后作業分層策略
學生的分層教學工作不僅僅要在課堂中體現出來,課后作業的分層教學也要抓緊。課后作業是學生對學習內容的進一步鞏固,這個過程由于沒有依賴老師,獨立思考,對學生的學習起著很大的作用。階梯原理是實施分層教學的重要指導思想。學生在這之前所取得的勞動成果要在這一步驟中得到最后的完善。根據不同層次,老師應該精心設置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對于基礎層學生,簡單的基礎題目可以幫助學生找到學習的樂趣和信心,還應當適時增加一些難度適合的題目,只要稍微努力就可以獲得成果。對于提高層的學生來說,基礎層面的作業是為了溫習過去的知識點,應該把重心放在中等難度的題目練習上,適當添加高難度作業。這樣可以讓學生對難題發起挑戰,提高自身水平。以上的內容,我們主要是把學生作為分層的對象,但是,課堂的主體雖然是學生,我們也不能忽視被處理的對象——課堂。接下來我們將討論一下閱讀在課堂中的一個分層教學劃分實施策略。
五、 課堂教學內容分層化
第一層:學生精讀。教學使用層次法對英語文章進行講解前,首先不能忘記一篇文章具有整體性,第一步就要求通讀文章內容。在這個教學環節,我們不鼓勵老師過多干涉學生的閱讀時間以及空間,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學生既可以快速整體瀏覽文章內容,把握文章主旨,作者的寫作背景和隱含在故事中的情感等重要信息,還能進一步理解文章的字,詞,句子以及整體結構。還能在讀完問題后,迅速捕捉關鍵信息,加強對文章的理解,靈活運用語言知識,間接培養學生英語文章的閱讀理解能力。而教師則應該在學生們自由獨立思考之后,幫助學生了解之前沒有注意的問題,進一步歸納總結整篇文章。
第二層:學生泛讀是精讀之后的另一必要工作,英語閱讀是一項十分不易的學習項目。學生在精讀過程中可以領悟對一篇文章全方位的理解,也可以把文章的內容吃透,將單詞倒背如流。但是,如果把英語閱讀教學的質量效果寄托在精讀幾篇文章上,那就大錯特錯了。作為精讀課程學的泛讀課,教師的作用就是把泛讀內容劃給學生,這樣可以防止學生在眾多學習資料中找不到適合自己的讀物。然而許多學生還未有一個完整的閱讀體系,教師應當將部分泛讀內容進行必要的課堂講解。首先,教師布置閱讀任務和提出閱讀的有效方法,學生在默讀之后進行做題,讓學生自己先試著講題,最后教師結合理解文章串講泛讀材料。泛讀最大的作用就是有效地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增加精讀文章中的單詞,句子的重復出現率,有效提高學生的詞匯量和閱讀水平,其次就是開拓學生視野,我國的文化和西方國家的文化差異是十分明顯的,例如西方國家的人對于膚色的審美,他們認為黑色皮膚是一種美,在中國大家以白為美的思想十分穩固。這也導致了另一種現象,那就是中國人的太陽傘和西方人的日光浴。還有很多因為文化差異不同導致了笑話,還有西方國家有許多前衛的科學研究也是很讓人刮目相看的。這些閱讀豐富了學生們的知識,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習慣,這種形式的教學和精讀文章一樣是學生閱讀培養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第三層:當學生獨立精讀一篇文章沒有阻礙時,就說明他有了一定的閱讀水平了,當學生的泛讀內容有了一定數量之后,就說明他可以較為流暢地閱讀文章報紙之類了。那么為了加強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我們還需要進行強化訓練。只有反復練習,才能讓學生“下筆如有神”。強化閱讀的方式主要有:限定內容和做題時間,將往年高考的真題進行部分截取,在教師的監督檢查下,按時按量地練習,保證任務完成。還可以把一篇文章“大卸八塊”,由小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對一些詞義推斷題或者是意義有分歧的題目進行詳細分析,這一類容易失分的題目要多加練習。利用課堂時間,對學生作業的速度有一個時間限制,通過教師監督,學生合作等模式解決問題,強化訓練,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
六、 總結
分層教學遵循了因材施教的理念,多層次地對學生情況,課堂情況,文章內容進行劃分,注重教學的效果。這種模式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鞏固學生的知識體系。我們有義務將這種模式落實到課堂中,提高學生全面的閱讀水平。
參考文獻:
[1]姜月.《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分層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學術期刊.《中學生英語(外語教學與研究)》,2013年11期.
[2]胡彩萍.《分層合作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研究——以江陰市征存中學為例》.學位論文.南京師范大學,2010.
[3]陳明霞.《高中英語分層教學方法淺析》.學術期刊.《都市家教(下半月)》,2015年6期.
作者簡介:
蘇斌斌,福建省廈門市,福建省廈門雙十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