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凱琳+王斌彬??
摘要:由于換乘不便、到站時間誤差大、站點規劃不合理等問題的存在,傳統公交系統已無法滿足市民便捷出行的需求,基于以上交通“痛點”,多家互聯網巴士在全國各地接連涌現。本文通過背景分析、宏觀環境分析、項目預想假設對高校共享巴士項目進行了合理的探討,以滿足郊區高校大學生的交通需求。
關鍵詞:分享經濟;電子商務;B2C模式;高校
一、 高校共享巴士項目的研究背景
在中國,隨著急速膨脹的城市人口超過市區地域的負荷容量,致使城市內部土地緊張、交通擁擠、居住條件、環境條件惡化,城市逐漸進入“郊區化”階段。如今,由于政府和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土地資源的限制,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將教學區遷往郊區,形成一股“高校園區郊區化”潮流,并在一些城市形成高教區。“高校園區郊區化”目前已經成為我國城市建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方面,郊區高校大學生對于廉價、便捷的交通方式的需求龐大,而可選擇的出行方案卻差強人意,供需矛盾強烈。雖然據不完全統計,高校園區遷至郊區后,公共公交線路明顯增加,極大可能地改善了郊區的交通環境,但遷入地作為遠郊,大量外來人口的瞬間進入,道路、公交交通線路的建設相對出行需求而言仍然處于較落后的階段。而高校大學生外出大都集中于周末,需求增長的爆發點導致學生出行仍然面臨著乘車擁擠、轉車繁瑣、耗時較長,甚至無車乘坐等問題。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學院為例,通過我們對學生的走訪調查,其外出主要乘坐的公交線路為862路、851路,但這兩條公交線路最多只能到達南京市江寧區的商業中心,并不能直達南京市市區。
另一方面,中國存在大量的閑置客車,難以產生商業價值而導致虧損。自2016年起,雖然扣除公交車后的客車產量同比增長率不高,但產量穩定在40~44萬輛/年。據調查統計,中國的大部分客運公司都存在著客車閑置的情況,而勞動力成本、檢修保養、折舊損耗等費用卻是恒定不變的,這就意味著“閑置即浪費”。
綜上所述,對于郊區高校大學生來說,學校地理位置偏僻,出行困難,急需便捷、可靠的交通服務以滿足需求;對于客運公司來說,客車閑置導致商業虧損,急需開拓新興的市場需求以止損。因此建立一個校園包車平臺,為供需雙方提供交換信息、促進交易的平臺,必然適應消費市場,成功進入電子商務。
二、 高校共享巴士項目的預想假設
(一) 項目的基本假設
項目根據調查統計,制定適合郊區高校學生出行的特定需求線路,以APP客戶端、微信公眾號、H5小程序為載體,以“分享經濟”為導向,以B2C模式為運營方式,建立一款針對解決郊區高校大學生出行問題的平臺,從而通過網約客車滿足高校大學生出行便利的需求。
(二) 項目的創新與特色
一方面,項目立足于分享經濟,將閑置、分散的客車資源平臺化、協同化、聚集化,并將其與郊區高校大學生的出行需求匹配,從而實現經濟與社會價值創新的新形態。
另一方面,項目的目標客戶群是郊區高校大學生。眾所周知,大學生無論是觸網頻率、電子產品使用率,還是網絡消費習慣,都展示出這個群體高概率的網絡消費可能性。同時,大學生市場需求集中,因此市場推廣相對集中和便利,這就意味著無論是人力資源成本,還是時間成本,都可以在最高程度被降低,而信息傳播率也比校園外市場更加高效。
(三) 項目的盈利模式
1. 為客運公司提供代運營電子商務方面業務,抽取交易提成;
2. 根據訂單交易數量,收取固定服務費;
3. 通過用戶的使用數據(消費記錄、路線選擇等),進行大數據分析,提供咨詢服務賺錢利益;
4. 發布相關廣告信息,獲取廣告收益;
5. 后期隨著平臺發展而衍生的其他盈利模式。
三、 高校共享巴士項目的宏觀環境分析
(一) 政治方面(P)
一方面,李克強在2015年政治工作報告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各行各業與互聯網相結合,推動創新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十一五”規劃中,國家確立“公交優先”發展戰略,各城市人民政府也不斷加大對城市公共交通發展的支持力度。
除此之外,政府密切關注城市服務和民生的建設,對于有利于城市建設的創業項目,政府都會提供一定的扶持,比如MOBILE單車。
因此,政府在經濟、政策上的支持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校共享巴士項目的成本,有利于在較低投入的情況下實現平臺的正常經營。
(二) 經濟方面(E)
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增長,產品的更新換代速度加快,越來越多的資源被閑置,由此“分享經濟”的理念就此產生;同時,電子商務已經逐漸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這就要求創新創業項目能盡可能的將“分享經濟”與電子商務結合起來,而高校共享巴士項目作為一個以“分享經濟”為導向的電子商務創業項目,勢必能夠迅速進入市場。
(三) 社會方面(S)
高校是拼車市場的一種細化市場,受到高校作息時間的影響,每逢周末、節假日,高校學生打車頻率會顯著增加。換言之,雖然高校交通需求的頻率少低,但往往會在特定時間內展現出爆發性、集中性的需求特點,因此高校共享巴士項目以定期包車為形式、以B2C模式為運營方式提供服務,高度契合了此類個性化需求。
(四) 技術方面(T)
如今,越來越多先進的互聯網技術應運而生并進入人們的生活,如O2O技術、H5技術等。
四、 結語
隨著“高校園區郊區化”成為趨勢,大學生周末、節假日的出行需求會日益高漲;而大學生群體具有普遍的網絡消費習慣,其市場需求較為集中。因此,高校共享巴士項目作為一款主要針對解決郊區高校大學生的出行問題的電子商務平臺,成本較低,發展前景相對樂觀。
參考文獻:
[1]李強森.我國城市空間結構演變及其影響因素分析[D].西南財經大學,2011.
[2]楊德潤.“互聯網”正成為中國制造的又一強勁引擎[J].電氣時代,2015,(4):7.
作者簡介:
葉凱琳,王斌彬,江蘇省南京市,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