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婷
摘 要: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新課程標準要求之一,高考則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導向,所以對于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考察也在高考中體現(xiàn)明顯,比如歷年高考填空這一項。
關(guān)鍵詞:英語高考;人文素養(yǎng);完型填空;
引言
人文素養(yǎng)是對待自然、社會和他人的態(tài)度、情感和價值取向。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如何做人,使學生能正確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關(guān)系及自身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問題。歸根到底是為了有利于形成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縱觀這么多年高考真題,尤其是完型填空一項,幾乎毫無例外,每年都是通過積極向上的美文或敘或議,引導和考查高中生的關(guān)愛他人、關(guān)愛社會、心中有愛的人文素質(zhì)。研究這些高考題,能夠引起教師對于學生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視,從而幫助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健康的人格和思維方式。
首先我們來回顧一下高考真題的完型填空,以近五年全國卷為例。2013年,全國卷|,文章通過讓學生讀作者的經(jīng)歷,去體驗殘疾人生活,最后讓學生體會殘疾人的不容易,從而尊重殘疾人。同年‖卷講的是“手套先生”,每年冬天都給沒有手套的人發(fā)手套、送溫暖,讓考場的學生體會樂于助人、人間有真情。2014年,講述的是兩個朋友,登山遇險,其中一個本可以自己安全回來,卻冒著自己的生命危險把自己的朋友用繩索放下來,想傳達的是人間友誼的偉大。2015年,講的是作者和自己孩子們超市,遇見一個失業(yè)的人,作者和孩子在自己也不富裕的情況下,伸出援助之手,是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故事;2016年高考,完型講的是一位英勇的司機,他在看見另一輛小汽車翻車并躥火的情況下,不顧自己的安危去撲滅火的故事。同年Ⅲ卷的完型,講述的是身強志堅的Miler King 對作者的內(nèi)心的影響和受到的鼓舞。2017年高考完型填空,講訴是一位難忘的學生,這位學生生前關(guān)愛他人,幫助他人,讓老師和同學們都很難忘的故事。
從以上回顧我們可以看出,2013-2017,五年無一例外。高考對社會正能量的宣揚,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考查一如既往。然而我們都知道,英語完型填空,有一個很大的特點,那就是對語篇整體的把握和理解,非常影響每一個具體空的選擇,如果整個文章學生理解偏了,可能會連錯若干個;相反,如果正確理解了文章的大方向和作者主要意圖,那基本上不會有大的偏差。所以說完型,看似在考查學生的英語語言知識,其實是在考查學生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或者也可以說,是在引導學生正確積極樂觀的價值取向。我們以2017年Ⅱ卷為例:
I learned that Freddy did several jobs after his 52 from high school and remained the same 53 person I met forty years before .Once, while working overnight at a store, he let a homeless man 54 in his truck. Another time ,he 55 a friend money to buy a house .
52. A.graduation B. retirement
C.separation D.resignation
53. A.daring B.modest
C.caring D.smart
54. A.wait B.sleep
C.study D.live
55. A.paid B.charged
C.lent D.owed
這里如果同學們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自己本身就是關(guān)愛他人,樂于助人的人,或者說自己早已有這樣的思維和習慣,加上聯(lián)系上下文,很自然而然得就會得到53題的caring,55題的lent的答案。一個和以前一樣關(guān)愛他人的Freddy,讓無家可歸的人睡在自己的車上,借給朋友錢,這是一脈相承的。是很自然的思維。
那么,既然我們知道了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重要性,針對完型這一種題型,我們教師應該怎么來在自己的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積極健康的人文情懷呢?我們拿2015年全國高考卷I卷里的完型填空為例。講的是作者和她的孩子去超市期間遇見一位丟了工作的人,她和她的孩子雖然不富裕,但是還是選擇幫助這個人的故事。這個故事最后一段說 Stepping out not only helped a brother in need , it also gave my kids the sweet taste of helping others. Itll go a long way with them. 伸出手去幫助不僅解救了一個危難中的人,而且還讓作者的孩子們體會到幫助他人的甜蜜滋味。這次經(jīng)歷還會伴隨孩子的一生(使其一生受益)。我們上課的時候完全可以把文本內(nèi)容講完之后,找?guī)讉€同學講講他們記憶深處被別人幫助過的感受和自己幫助別人的感受,或者講完題目后老師可以放一些相關(guān)話題的視屏材料,讓同學們來寫自己學到了什么,來讓同學們感受幫助和被幫助是多么感動和美好,從而達到在課堂上幫學生塑造愛他人是件美好的事的價值取向。這樣上課雖然看似浪費時間,實則不然,對于學生人文情懷的熏陶總是在于課堂點滴的積淀中,不可小覷,對于學生們的未來做人做事有極大影響。
結(jié)語
英語高考真題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考查一直是大趨勢,也是正確的導向。作為英語教師的我們在自己的日常教學中要充分重視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積極探索,不斷努力,這不僅有助于英語教育質(zhì)量的提高,更有助于學生們健康人格和心理的成長。
參考文獻:
[1]劉洋.淺談人文素養(yǎng)在初中語文新課程中的存在價值和培養(yǎng)[J]中國優(yōu)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