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愛華
摘 要:數學是一門源自于生活的學科,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也是應用到生活之中,數學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發展規律,在教學中融入生活資源,讓學生可以充分體會數學學習的魅力,實現理論知識與現實社會銜接,從內心就喜歡上數學這門學科。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積極開發生活資源,最大程度上體現數學學習的價值。
關鍵詞:生活資源;小學數學;價值體現
課程改革背景下,教育行業非常了很大變化,人們對課程資源的概念更加清晰,在課堂教學時,教學資源的使用也僅僅局限在教材上,為了順應教學改革的形式,必須要將生活資源融入到教學之中。小學數學教學實現生活資源的開發,學生在學習中就會更加注重,個性意識也會得到尊重,這也是小學數學教師必須建立的共識。
一、構建生活情境、引導學生求知欲
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該選擇生動有趣的、對學生比較有挑戰性的教學內容開展學生的數學活動。小學數學教師,要主動尋求數學知識與生活的連接點,構建生活情境,引導學生求知欲。教師應該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充足的教學資源可以使用,并且有時間和空間對這部分教學資源進行研究,這樣學生就有機會從生活中了解與數學有關的知識,充分感受數學學科帶給學生的情感享受。
在對24時計時法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為學生準備一個電視節目的播放清單,并且讓學生觀察“新聞聯播”是在什么時間播出的,這樣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就會知道新聞聯播的播放時間是在晚上7點鐘,但是細心的學生會發現,在電視節目的播放清單上,寫的新聞聯播的播出時間是19點,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發問,“為什么寫的是19時”,這樣就可以主動開動大腦,學習的情緒更加高漲,通過研究和討論,學生就會發現這是兩種不同的計時法,經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就會發現這是12時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存在的區別。通過這種形式,教師就可以將生活中的元素引入到數學教學之中,為學生創造探尋數學學習價值的東西。
二、利用生活經驗、對接學生前概念
高效的數學學習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存在非常大的聯系。教師將教學內容與生活中的經驗相對接,讓學生在學習中發現生活中的原型,發現生活數學的原認知。因為,學生對自己所處的生活環境是非常熟悉的,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開展教學工作,可以保持學生有很高的興趣,而且基于學生的已經認知的前概念進行教學,在理解數學知識內容時也會更加輕松,對后續的數學學習也能夠奠定非常扎實的基礎。學生在生活中會遇到許多的問題。當前的社會環境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源,學生所處的生活環境不同,在對知識進行認知時就會存在一定差距,在各自的價值取向上也是不同的。而教師要善于這部分來自生活資源,幫助學生營造學習氛圍。
比如在時間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就可以借助學生平時認知時間的生活經驗開展教學,創設生活元素,激發學生參與,發現存在不足,巧妙漸進啟發。以此促發學生快速有效的掌握學習內容。
三、利用生活原型、提升學生應用力
當前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是比較高的,學生除了要掌握必備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還要可以將知識內容運用到生活之中,學生也要具備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的能力。學生根據自身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學生就會有機會將自身的發散意識表現出來,此外,這種模式的教學,也可以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加強自身的探索能力。教師可以利用生活元素設計相應的習題,讓題目具備一定的生活意識和探索性,這樣學生就會有數學習題與生活聯系很大進而對做數學習題產生興趣。
在學生了解周期問題之后,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班級有50名學生,讓大家進行一二三四報數,到最后一位學生報出的數字是多少,學生經過思考就會得出;報三。學生在經過思考的時候就會發現,報數問題其實就是周期問題的一種表現形式。這樣學生就會可以充分應用在數學課堂上學習到的周期知識,這樣學生就會領會到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
四、利用生活課堂、提升數學價值性
當前教育行業有這樣一個觀點,對數學學習的過程,是一種對現實經驗進行反思和理解的過程,而學生在此過程中經歷的實踐和探索,是學生進步了解數學的關鍵步驟。因此,在實際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時,教師就需要利用生活課堂,加強學生運用數學的能力,讓學生可以在實際運用中發現、感悟和理解,實現自身數學能力的提高,而在能力提升的過程中,真正進一步優化數學的學科價值,提升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促發學生內在學習動力。
在對學生進行“小數認識”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引導學生發現在生活中都有什么是通過小數的形式表現的,在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水費和電費的價格都是用小數表現出來的。在生活課堂中,學生可以利用自身的生活經驗來完成對相關數學知識的理解,在分析數學問題是也會有所依據,進而完善自身的各項能力。而在活動中,學生深刻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和用途。
利用生活資源輔助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教師就需要尋求與生活聯系最緊密的數學資源,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非常熟悉的感覺。為學生建立相應的生活情境,可以最大程度上體會數學學習的價值,將小學數學生活化提到日常的教學任務中來。生活資源無處不在,數學教師實現生活資源與教學資源的整合,提高教學的層次和水平,讓課堂教學更加靈活,這必然會使小學數學課堂進入全新的領域。
參考文獻:
[1]楊巧婧.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1.
[2]張桂芝.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J].少兒科學周刊(教育版)2014.01.25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