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東
摘 要:體育教學的目的是鍛煉學生身心素質,增強學生體格和體能,培養學生體育練習和運動的習慣。體育教學的實質是增強學生各方面的身體素質,讓學生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但如若體育實際呢教學情況與它的目的背道而馳,那么,這樣的體育教學是沒有存在意義的。運動負荷是教師在體育教學設計中較常考慮到的一個因素,是評測體育教師教學目的是否達標的一個重要指標。那么,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如何有效的調整和控制學生的運動負荷量呢?
關鍵詞:初中體育;運動負荷;教學實踐;調整
一、引言
生命在于運動,如若一個人的生活缺少了運動,那么他的生活是不夠建康的。體育作為素質教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要一環,在培育學生心理素質,鍛煉學生體格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但在實際的體育教學中,很多教師都不能很好的調整和控制學生的運動負荷量,從而導致自己的教學適得其反。運動負荷量是評測一個人運動量的指標,負荷量過大或則過小都不利于學生的體能鍛煉。因此,體育教師的一個重要教學任務就是在教學設計與安排中,合理的調整和控制學生的運動負荷量,從而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二、運動負荷量的影響因素
體育課的運動量大小與練習的數量、動作質量、時間、強度、密度等因素有關。影響體育教學中運動負荷的主要因素有:①運動強度。運動強度指的是單位時間內完成的體育練習所用到的力量大小和個體的緊張程度,運動速度和所負重量是影響運動強度的兩個主要因素。比如初中生在完成百米快跑后,心率會達到180次/min,慢跑達到一分鐘,心率會在130次/min,也就是說百米快跑比慢跑一分鐘的運動強度要大。跑跳項目是體育教學中運動強度比較大的教學內容,在教學時,教師要注重對這方面教學的調整;②運動時間。運動時間指的是一次體育活動的總時長或每個間歇練習的時長。在合理的運動強度和密度條件下,運動時間是影響運動負荷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說運動練習時間越長,運動負荷越大;③練習密度。練習密度指的是運動的頻率,反映的是運動負荷中的時間和數量的關系,練習密度與運動負荷成正相關;除此之外,運動負荷還與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教學評價,學生的個人身心素質有關。比如教師給學生分組減少而導致學生在練習過程中長時的等待他人練習,從而造成運動負荷過小;運動的間隔時間大少,又讓學生運動負荷過大;快速跑完100米,有的學生心率能達到180次/min以上,有的學生卻只有170次/min。
三、初中體育教學中運動負荷的有效調整和控制
(一)合理安排負荷量,科學調整學生運動量
首先是熱身運動,一般繞操場慢跑兩圈。之后做一下準備活動,比如壓腿。總之先把身體活動開,防止拉傷。然后可以準備相關的訓練,初次訓練,注意量不要太大,以后慢慢增加訓練的強度。運動密度一般55%左右,強度較大的內容要考慮學生的承受能力。訓練負荷(外部訓練負荷)由最大負荷百分比、練習時間、練習次數、練習組數、間歇時間、練習頻率等6個主因子構成。控制運動負荷主要對這6個因子進行控制。在運動訓練計劃中體現最明顯的主因子是最大負荷百分比、練習次數、練習組數,并且給出了明確的規定。而練習時間、間歇時間、練習頻率體現的并不明顯,但是我們也應該根據訓練目標對這3個主因子進行適當的調控。制定訓練計劃和控制運動負荷之前,要明確自己的訓練目標,這樣才會有針對性和準確性。當出現預警癥時,應立即停止訓練或降低訓練負荷,以防出現過度疲勞致使形成力竭性疲勞,對機體產生破壞性。運動負荷的6個主因子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各種組合,形成不同的負荷結構,產生不同的負荷刺激,而且其中某一個因子的變化都可使整個負荷性質發生相應的變化。訓練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各因子的變化來調整運動負荷。
(二)合理運用運動負荷,培養學生堅毅的身理素質
初中生的年齡層次一般在13-15歲,該年齡階段正處于一個人身心素質發展的關鍵階段。這一階段,人的身心發展趨于成熟和定型,因此,在培養學生身心建康發展的同時,教師一定要注意正確的思想和價值觀的引導和導向。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堅毅不放棄的品格,吃苦耐勞不喊累的心理素質;在體育競技和比賽中,要確立正確的競技思想和觀念,有效的培養學生的抗壓能力和素質。一般而言,超負荷運動是最能測驗一個人堅毅品格的方式和途徑,比如電影《面對巨人(Facing the Giants )》中,一個叫brock的足球隊員背著160磅的隊友爬完了整個足球場。超負荷運動指超過了所能承受的生理刺激的運動.就是長時間做高負荷的運動,比如平時只能跑800米,超負荷就是一次性跑個幾千米。超負荷可以做,但一定要在保持健康的前提下做。
(三)增強體育教學趣味性
體育教學需要趣味性來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動力,同樣,在調整和控制學生運動負荷量時,也需要增強體育課堂趣味性來實現。很多初中生在體育課堂上都表現的不夠積極活躍,比如男生熱衷于籃球、兵乓球等項目,對于其他素質性的運動項目避之不及;女生更喜歡在體育課堂上抱作一團分享自己最近的所聞所見。這種現狀是不利于教師進行體育教學實踐中,也不利于教師調整和控制學生合理的運動負荷量。增強課堂趣味性往往能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例如體育游戲。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置一些體育小游戲來增強課堂趣味性,比如拉輪胎等。
四、總結
綜上所述,運動負荷是評測一個人體育運動量的重要指標,是體現一個人體育練習是否達標的重要方式。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合理的調整和控制運動負荷,從而科學的進行自身的教學實踐。
參考文獻:
[1]俞航天.小學體育課堂適宜運動負荷的實踐探索[J]. 中國培訓.2015(18)
[2]金宏寶.中學體育教學中運動負荷對訓練的影響與合理運用[J].教學與管理.2014(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