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今大部分學校在進行數學課堂教學時通常以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培養其創新精神為主要教學理念,其中,創新教育應用于數學實際教學過程時,教師根據教學內容來設計相應的創造性活動,不僅活躍學生課堂學習氛圍及提高其對自身創造能力的認知,同時還有利于全面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以及提高其學習能力,以達到教學課堂高效性的最終目的具有積極的影響作用。本文旨在闡述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時對于創新教育的相關應用及教程設計,如下所示。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思維能力;創新興趣
一、 引言
根據我國小學教育的發展現狀來看,數學作為一門重要學科,學生在小學階段中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學習技巧的培養教育對其今后提高其數學綜合素質能力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故目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主要是以倡導通過提高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以培養其數學興趣為教學原則,那么對教師的要求也相對增高,需其轉換傳統的教學模式,將其從具有主導性質的教育者身份轉變為引導者,課堂中通過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和數學章節來進行引導式教學,同時針對學生基礎的差異性來調整其相應的評價標準,除去能引發學生引發共鳴和激發其求知欲以外,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培養其創新思維,且對提高學生學習信心具有重要的意義作用。筆者現根據自身教學經驗以培養學生數學創新思維能力為教學目的,來進行相應的教學設計,報道如下。
二、 創建課堂問題情境,提高學生創新思維認知
數學課堂上創建相應的問題情景有利于活躍課堂氛圍的同時有效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可采用設備、環境、活動等多種手段結合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情境建設,后可采用以舊引新、故事開場以及制造懸念等多種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進入數學情景中,情景中教師通過不斷設疑、激疑、課題轉換以及教學啟發等多種教學方法,指導學生帶著疑問進入課堂學習中,不僅有效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還有利于激發其對數學學科的求知欲望,且對提高學生創新思維認知具有間接性影響作用。
例如,在進行《圓的面積》這一章節教學時,教師可通過結合以往數學教學中“數方格法”用以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推導、“割補法”用于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知識點以動畫播放的形式以及“拼合法”計算出三角形面積大小等來進行課件制作,視頻播放完畢后可提出問題來引導學生進入思考:上述平面都有其對應的計算方法,那圓的面積該采用什么方法來進行計算?此時學生會產生較強的問題意識并進行熱烈探討來進行解惑,學生們進行自主思考探究后意見紛紛,有部分學生認為應采用“數方格法”能有效解答圓面積大小,而另有部分學生持反對意見,是認為“拼合法”或“割補法”是最佳方案,但實際操作演練過程中所有方法均無法有效計算出圓面積大小。分組討論后,思維活躍者會提出將圓進行切開再拼的意見,教師此時可引導學生進行動手操作來進行答案驗證。學生進行操作和教師的動畫演示后會得出“切拼法”能計算出圓面積大小的結論,此時學生通過親手操作后會激發其對圓面積公式推導產生濃厚興趣,不僅有利于活躍數學課堂氛圍,學生在情境中通過對問題的探究、質疑和操作,提高其創新思維認知的同時還有利于增強其對數學公式的認知能力和記憶能力。
三、 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教學,引發學生思維創新共鳴
數學的學習性質大體上來講指的是對現實世界中空間形式與數量關系進行計算研究的一門學科。生活是數學的基礎,數學也影響著生活。學生數學綜合素質的提高不僅源于課堂,還取決于其實際生活的應用。故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當結合學生生活實際來進行教學設計,有利于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以此來引發其對思維創新的共鳴,提高學生思維創新能力。
例如在“圓的認識”這一課時教學時,教師可指導學生將生活中呈圓形物體進行舉例,提高其對“圓”的感知能力,后將課前下載好的馬戲團中猴子騎三角形、長方形、圓形等多種形式輪子進行自行車賽跑的過程視頻結合多媒體進行播放,并提出相應問題:你們認為哪只猴子跑能率先到達終點?視頻播放結束后,視頻中騎圓形輪子的猴子跑得最快,此時教師可對學生進行提問:騎圓形輪子的猴子為什么能夠跑第一?后指導學生明確自行車輪子為何做成圓形的道理和應用原理,引導學生感悟到數學應用于生活中的重要現實意義,有利于培養學生生活中探索數學意識以及激發對學科強烈的求知欲望,以解決自身困惑,對間接性培養學生思維創新思想存在積極的影響作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結合學生生活中遇到的數學問題加以數學運用解決,有利于激發學生對于數學學科的學習動機,且通過學習動機演練趨勢的愈發火熱能有效提高學生運用已學數學公式、理念解決問題能力,來培養其思維的創造能力。教師在教學時針對簡單的實際問題可給予學生相應的學習空間來進行嘗試、創新和問題解答,有利于進一步增強其創新意識。
四、 體驗成功快樂,培養學生創新興趣
每個人本身都會攜帶不同程度的好奇心及創造欲望,有資深教育者提出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創新教育能有效幫助學生對自身創造能力起到很好的意識提高作用,同時通過開展相應的活動開展有利于幫助學生感悟到創造、學習的樂趣。故教師在設計教學流程時可結合教學內容給予學生“創造”的機會來幫助其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和愉悅,提高學生學習信心。
例如,在進行“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這一章節教學時,教學流程在進入綜合練習階段時教師可指導學生通過回憶近期所學內容來進行編題創造。學生此時會將內心計算題目進行爭先表述,類似于“7+1”、“18-12”等題目,教師將題目進行整合后,一組完整的綜合練習題就有效完成了。學生們通過計算自己所編題目會產生較高熱情,真正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來培養學生學習和創新方面的興趣。
五、 結語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針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不應操之過急,只有在保證學生長期處于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和給予學生適當的教學鼓勵的教學條件下,同時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才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拓展其創新思維,對全面增強學生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望采納。
參考文獻:
[1]朱陽金.試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2(40):102-103.
[2]李觀芳.探究小學數學教學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J].亞太教育,2016(06):15.
[3]李巖.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5(08):70.
[4]李靜.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J].赤子(上中旬),2015(08):200.
作者簡介:陳啟貴,貴州省銅仁市,貴州省銅仁市第六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