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青少年學生培養的重要陣地,學校德育工作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是我們國家德育的重點。作為“立德樹人”教育的堅決貫徹者,我們教育者必須努力構建高中教育與“立德樹人”的契合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現高中教育的內涵式發展。
關鍵詞:新形勢;立德樹人;契合點;內涵式發展
一、 “立德樹人”研究的新背景
“立德”源于《左傳》,有“太上有立德”之語,即要人們建立德業。“樹人”出自于《管子》,有“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強調了培育人才的重要性。在時代發展的新形勢下“立德樹人”被賦予更加豐富的含義,我國政府明確提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要求。這一要求堅強有力地回答了在當前高中教育中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性問題,那就是學校要在德之引領下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立德樹人”反映了學校工作的基本要求,確立了學校工作的根本方向,符合學生成長、成才的規律,也反映了高中教育內涵式發展的要求。
學校是“立德樹人”教育的重要陣地,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教育者如何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基礎上,通過“立德樹人”的方式更加深入地發掘祖國千年來的優秀文化,結合當代要求努力創新,使其更加符合新形勢就成了“立德樹人”教育內涵式發展的必由之路。
二、 “立德樹人”教育的新要求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文明古國”的雅稱,也有“德不孤,必有鄰”“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小勝在智,大勝在德”的認識。“立德樹人”的育人要求,更是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和強烈反響,已然成為教育工作者的必修課。
如何讓教育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這就要求教育者在新形勢下努力構建高中教育與“立德樹人”的契合點。這個契合點必須反映我們堅定的文化自信,成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強力助手,也能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特征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的魅力和時代風采。
三、 “立德樹人”發展的新思路
(一) 讓“立德樹人”成為高中教育內涵式發展的旗幟引領
1. 高中教育以“立德樹人”為先,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
“立德樹人”教育要能深入發掘祖國優秀文化中蘊含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規范,在繼承的同時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創新,進而培養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 “立德樹人”必須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
只有讓“立德樹人”成為高中教育內涵式發展的旗幟引領,讓“立德樹人”成為我們每個教育者秉持的學生成長、成才的原則和使命,凡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則學校定可實現人人盡其才、人人擁實才的良好局面。
3. 堅持“三橫三縱”的多維工作方針。
以學生、家庭、學校為經,以課堂教育、校園文化和社會實踐為緯,堅持“三橫三縱”的多維工作方針。“立德樹人”教育就是要把學生的德育教育滲透于學生、學校、家庭、社會的各個角落,多維度創新“立德樹人”教育方式,不斷提高“立德樹人”教育質量,最終實現學校教育的內涵式發展。
4. 在教育中要把學生個性發展與全面發展相統一、學生“立德”與家庭“樹人”相統一、課堂學習與勞動實踐相統一。
學校教育要著力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素養,使學生成為符合承擔社會主義建設大任的接班人。鑒于小城鎮建設過程中學生家庭教育的薄弱性,“立德樹人”教育必須是學生個體與家庭價值觀相統一并推進的過程。在農村,部分家長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全面,以學生帶動家庭便是完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有利途徑。
(二) 讓每個教師成為身正的承德之人、學高的立德之人
教師的使命無疑是莊嚴的,神圣的。師者,既為學問之師,更為品行之師。思想品德教育中關于師德的闡述——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就為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及師德建設提出了新要求,教師就是“立德樹人”這面旗幟的堅決擁護者和傳遞者。
(三) 讓每個學生成為真正社會主義德之少年
兒童少年是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有德則國興旺。以習慣養成開始,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學會關心國家、關心別人,成為一個有擔當、會勤儉、能感恩、樂助人、知謙讓、懂寬容的時代弄潮兒。
“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作為教育的根本使命,“立德樹人”是我們教育者必須高舉的一面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實現中國夢而不懈奮斗的旗幟,它引領著我們努力構建高中教育與“立德樹人”的契合點,來實現高中教育內涵式發展的時代使命。
參考文獻:
[1]顧子筠.人文關照樹魂立根——楊叔子院士訪談錄[J].科學中國人,2006(8).
[2]鄒進.現代德國文化教育學[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
作者簡介:
李宏,甘肅省定西市,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第三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