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之后,素質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初中語文學科教學成為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重要性也日益顯現出來。在《新課程標準》當中對語文教學提出了三個維度的目標,明確提出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旨在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實現學科之間的滲透,其中德育教育是關鍵模塊,很多學校重視科目學習成績忽視學生的德育情感現象已經十分普遍,基于此,本文對新課改下初中語文德育的思考與實踐進行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夠提升學生的德育教育效果。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語文;德育;思考;實踐
初中是語文教學的關鍵時期,更是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重要階段,因此對于學生來講,語文學習不僅僅要發揮工具性的作用還需要發揮人文性的效果,特別是在德育培養方面,以學生為本,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走進語文,深刻領悟到語文課文中蘊含的道理,弘揚中華文化,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心理和道德素質教育,真正發揮出語文的作用。
一、 初中語文德育教育的作用和原則
(一) 語文德育教育的作用
初中語文教育在德育方面不僅僅能夠對學生的文化素養進行培養還能夠讓學生有一定的道德熏陶。語文課程中有先進的思想教育理念。新課標當中需要學生有足夠的課堂表現,不斷提升學生的思想認知水平同時將學生培養成為一個有知識、有文化、有道德的人,保障學生能夠在學習上和生活上都有道德素養的提升。語文德育除了這幾點作用,更為關鍵和重要的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初中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思想,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需要保持教學的基本功能,學生有知識可學習,同時還需要拓展學生的學習思路,讓情感教育能夠發揮出更多的作用,拓寬學生的語文學習空間。
(二) 初中語文教材德育教育的原則分析
首先,德育教育在語文知識能力教學方面還需要進行合理的排序,傳統的初中語文德育教學沒有受到足夠的關注和重視,和新課改的要求也不相符合,對學生的道德情感培養有負面影響,對學生的語文能力以及水平的提升也有很大制約性,因此在新課標當中還需要將語文德育教學和知識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讓學生更有邏輯性,無論是道德成長還是知識積累都能夠更加出色。
其次,在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把德育和智育之間的關系進行明確分析,讓兩者可以有效結合在一起,充分利用。初中語文教師不僅關注語文的思想性體現,更要發揮語文教育的人文性特點,只有這樣才能夠保障語文德育和智育之間的關系,避免語文教育基本功能的缺失。
二、 新課改下初中語文德育教學策略分析
(一) 關注語文教育中的德育
很多語文課外論述對語文道德教育有一定幫助,也有很大參考價值,能夠將語文內容豐富起來,在課堂上讓語文教學內容更加充實,給學生廣闊的認識空間,提升學生個人素質。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論語》或者其他儒學經典來引導師生之間的關系建立,讓學生學會感恩,學會提升意志力,培養學生對待生活和民族的熱情,保持學生在學習中的優秀品質。例如,在學習《論語》的過程中,給學生的德育教育內容就是珍惜眼前的時間,嚴謹治學;在學習《散步》的過程中給學生的德育教育內容為孝順自己的父母,關心自己的親人;在學習《蚊子與獅子》的過程中給學生的德育教育感悟是誠實守信,謹慎謙虛的品行。
(二) 語文教學中關注德育滲透,挖掘教材知識
學校的德育教育水平提升還需要其他學科的幫助,例如思想政治課程,這能夠讓學生有深刻的理性判斷意識。學科知識若是系統性非常強就會讓學生對生活的了解非常淺顯,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還需要教師滲透更多德育教育內容,對教材知識進行深刻挖掘,學生學習更加美好,對于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分析和考慮:
首先,教師對學生進行教材知識點的引導,讓學生認識語文教材當中的德育知識,對自己的思想品德能夠有一定熏陶。
其次,教師按照學生在課堂上,在生活中的表現鼓勵學生去獨立思考,建立起合作探究小組,挖掘教材當中的德育知識,以此讓學生能夠進行自我德育教育。例如,在學習《出師表》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從出師表的內容上引申出奉獻精神,讓學生恪守德育教育的相關認知;在學習《故鄉》時,讓學生對故鄉更有情感,熱愛自己的家鄉。
三、 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對新課改下初中語文德育的思考與實踐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初中語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在教學中需要教師精心準備挖掘出德育教育的元素,在給學生知識講解的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理念,學生在成長上不僅僅能夠享受到知識的澆灌,還能夠成為一個具有德行修養和善良智慧的個體。
參考文獻:
[1]錢洪.德育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淺探[J].讀與寫(中旬),2016,13(10):116.
[2]沈正林.初中語文德育教育滲透探究[J].中外交流,2016,15(20):164.
作者簡介:
封婭萍,江西省撫州市,南豐二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