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對現(xiàn)代教育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成為課堂高效的重要因素之一。語文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在語文教學中,適時巧妙地運用信息技術可以為學生理解和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形成學習能力、培養(yǎng)審美情趣和文化修養(yǎng)打下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信息技術
在日常教學中,無論是常規(guī)課還是公開課,筆者似乎已被多媒體、PPT、交互式電子白板等信息技術所奴役,如果少了這些,似乎無從下手。如何巧妙運用信息技術使課堂教學高效出彩、錦上添花?筆者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進行了如下探索:
一、 PPT多媒體課件在高效課堂中的運用
PPT課件是一種線性的播放媒體,在信息技術進入教學的初期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憶江南》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中的一首詞,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絕唱之筆,作者以如畫之筆描繪出一幅江南春景圖。對于生活在北方的孩子來說很少目睹,很難想象到它的美。筆者在教學《憶江南》一課時,如此運用了PPT:在導入新課時配樂出示江南風景圖,進行旁白介紹:江南的小橋流水、江南的古鎮(zhèn)小城、江南的田園村舍、江南的古典園林、江南的翠竹青青、江南的蓮花朵朵、江南的女子婀娜……一一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學生馬上陶醉于江南的美景之中,在心中蕩漾起一種淡淡的向往之情,激發(fā)學生學習這首詞的濃厚興趣,達成“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
再如:《伯牙絕弦》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八組中的第一篇課文,選自《列子·湯問》,敘述的是春秋時期,俞伯牙與鐘子期一段千古流傳的故事。
學生在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體會藝術的魅力時,由于故事距今時間跨度大,理解有困難,因此我設計了情景再現(xiàn),帶領學生穿越時空的隧道,用音樂營造氛圍,講述伯牙、子期相遇相知之喜、知音離世之悲。學生在音樂的氛圍中,故事的穿梭中感受到朋友間真摯的友情,體會到音樂藝術的魅力。
PPT可以將文字、音頻、視頻、圖片清晰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對實現(xiàn)高效課堂、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 交互式電子白板在高效課堂中的運用
隨著時代的變遷,PPT課件的各種弊端也隨之出現(xiàn),課件播放線性化,交互式聯(lián)系需要用外部軟件專門設計,超鏈接容易出錯等。而交互式電子白板卻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白板的非線性教學、非常容易實施彈性化教學、可視化資源利用……因此越來越多的老師開始使用交互式白板授課。
它在教學中有哪些作用呢?下面以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二組課文中的一首古詩《題西林壁》為例進行說明:
1. 展臺功能。
課前同學們都預習了課文,完成了自主學習,師利用展臺功能對學生的學單進行批注。
2. 放大鏡、書寫窗口。
認識作者蘇軾,作者的名字筆畫似乎有點繁,老師用放大鏡放大,學生可以看得清楚。蘇軾的軾,沒有一撇,還要注意它的筆順。用語文工具演示筆順。作左偏旁時橫改提,最后一筆是提,左邊的車作為獨立的字書寫時的筆順又不同,老師在書寫窗口寫。
3. 自選圖形。
蘇軾被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和父親、弟弟又被稱作三蘇。為了不弄錯他們的關系,用自選圖形來標注,一目了然。三蘇中蘇軾的成就最高,用聚光燈把目光聚焦這位偉大的詩人。
4. 智能筆。
認識了作者,用智能筆劃出節(jié)奏和韻律。
5. 語文工具。
詩人蘇軾的這首詩是什么意思呢?先來看第一句,廬山橫著看是嶺,側著看是峰。嶺和峰有什么不同呢?用語文工具里的字典功能對嶺和峰分別展示,學生通過觀察圖片,很容易發(fā)現(xiàn)二者的不同特點。
6. 拖拉功能。
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到的景色都是不同的,學生想象站在這些地方會看到怎樣的景色呢? 學生將站的角度與看到的景象進行拖拉歸類,理解句意。
7. 幕布、鬧鐘。
古詩語言凝練,含義深刻,同學們應該把它背誦下來。老師給大家三分鐘時間,鬧鐘響起,看看哪些同學背得最流利。背誦時用幕布工具將原文遮蓋,并設定鬧鐘時間,讓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背誦古詩。
三、 Internet網(wǎng)絡資源在高效課堂中的運用
網(wǎng)絡資源無所不有,在方便人們生活、工作、學習的同時也服務著課堂教學。
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八組中的第一篇課文《伯牙絕弦》是一篇文言文。合作探究中有這樣一個問題:“善”字在文中出現(xiàn)了幾次?意思一樣嗎?注意四個“善”字的不同用法。對于文言文學生本就有畏難情緒,一個字在文中反復出現(xiàn),還有不同的意思,學生就更難理解了。于是在教學時利用百度中的漢語詞典功能將“善”的義項清晰呈現(xiàn),學生在學后輕松掌握了它的意思及在文中的不同用法。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地方都會用到網(wǎng)絡資源,網(wǎng)絡資源的豐富、快捷在教學中被廣泛應用。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越來越多的老師利用信息技術充分實現(xiàn)大語文觀的教學理念。豐富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美,勇于探究,形成自主、合作與共享的意識,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而奠基。
作者簡介:
李朋濤,陜西省咸陽市,陜西省咸陽市武功縣河道中心幼兒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