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是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習的一門重要學科,而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采用的是一種灌輸式教學方式,填鴨式的學習抑制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致使學生數學學習能力難以提升。而古語云“學于思,源于疑”,問題是開啟學生智慧的鑰匙,對此在本文中筆者將結合自身的實踐教學經驗,分享以下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技巧,以供教師同仁參考交流。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技巧探析
一、 前言
美國教學家布魯納曾經說過“教學過程就是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持續活動”,由此可以看出,課堂提問是教師組織教學不可或缺的一種手段,是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是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動力源泉,因此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中,若是想要更好的幫助學生打好數學學習基礎,作為教學主導者的教師掌握有效的課堂提問技巧十分重要。
二、 精心設計提問內容
(一) 提問內容具有趣味性
興趣是推動學生思維的強大動力,對此偉大的教育學家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時,設計的問題必須要具有趣味性,若是教師所提出的問題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即使學生做出了思考,也是一種被動思維,無法真正的實現學生主體知識構建,因此為學生設計趣味性問題是教師具備提問技巧的重要體現。如開展《平移和旋轉》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設計一個“青蛙吃蟲子”的問題,在黑板上為學生畫一個表格,并標注青蛙和蟲子的位置,問學生青蛙要平移或者旋轉幾個格子才能吃到蟲子,從而在這樣的趣味性問題帶動下,促使學生高效理解平移和旋轉知識。
(二) 提問內容具有啟發性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問的目的就是啟發學生的思維,因此教師設計的問題必須要具有啟發性,具體而言,具有啟發性的數學問題,是可以抓住教學內容內在矛盾,并為學生提供思考機會的,切記不要提出一些非此即彼的問題,讓學生不假思索就能得出答案,這就違背了課堂提問的本質初衷。如在開展《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知識,為學生設置一個多邊形面積計算問題,從而在這種具有啟發性的問題下,開闊學生的思維,以問題為突破口,讓學生在問題的帶動下得到新的啟發,這樣才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促使學生得到更好的數學學習發展,因此為學生設計啟發性問題是教師具備提問技巧的重要體現。
三、 準確把握提問時機
(一) 注意提問關鍵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課堂提問必須要把握時機,這也是教師要掌握的一種提問技巧。具體而言,一個單元、一個課時都有重、難點所在,這就是提問的關鍵點,教師只有在關鍵點位置對學生進行提問,才能讓學生在問題的帶動下,突破教學難點,確保學生高效掌握數學知識。如在學習《圓的面積計算》時,會發現學生對于圓的面積公式來源產生疑問,而這也是本節課程教學的難點所在,這時就要把握設置問題的關鍵時機,從而讓學生準備一張圓形的紙,問學生如何將圓剪開拼接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讓學生在紙張拼接的過程中,利用長方形的面積公式建立與圓形面積公式推導之間的關系,從而更好的了解圓的面積公式來源,這樣的提問緊緊的把握住了教學的關鍵點,從而在問題突破中,化解課堂教學難度。
(二) 增強提問靈活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課堂教學有時是千變萬化的,與教師的課前預設大相徑庭,因此在對學生進行提問時,教師要盡可能的把所提出的問題事先周密考慮,并根據實際教學情況適當的做出改變,靈活的做出調整,這是教師素質能力的體現,同時也是掌握提問技巧的一種表現。如在學習《小數的加法和減法》時,教師本來想提出的問題是關于小數點對齊原理和計算法則方面的,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發現學生對于“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這一知識理解的十分透徹,這時再按照原定計劃,提出的問題對于學生而言就比較淺顯,因此教師就應該把握提問的靈活性,從而為學生適當的調整問題難度,這是教師掌握提問技巧的一種表現。
四、 增強提問技巧使用
(一) 提問形式要多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由于問題內容、性質、特點的不同,因此采取的提問形式也應該各有差異,通常情況下,教師可以采用的提問形式有以下幾種,一是直問,也就是指對某一問題直接發問,從而起到一種直擊、針對性的提問效果。二是曲問,教師巧設提問角度,為學生的思維轉彎牽線搭橋,學生要通過換角度思考,才能得到最終的答案,此種提問方式更有助于刺激學生的思維。三是反問,從學生的認知基礎和知識掌握的混淆處出發,通過對癥下藥的方式設置問題,讓學生在問題中糾結發問,從而最終幡然悔悟,在反問中實現化解錯誤的目的。四是激問,也就是指為學生設置一些激勵性問題,刺激學生的學習情緒和動力,將學生調動到一種興奮的狀態之中,從而保障問題提問的有效性,在教學中能夠使用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提問,是教師需要掌握的提問技巧。
(二) 提問語言要明確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提問語言明確也是教師必須要掌握的一種提問技巧。具體而言,提問語言要結合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保用自然的語言將問題表達清楚,在這里筆者舉這樣的一個例子,如“觀察這兩列數字,發現了什么樣的特點?”這其中就存在一定的語言表述問題,學生無法理解是分析每一列數字的規律特點,還是對比兩列數字分析數字規律特點,由于產生了歧義,學生無法做出回答。因此在今后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提問時,必須要注重自身的語言表述,盡量的做到長話短說、若是學生不明白題目的含義,教師應該用更加明白的詞語轉化表述,從而讓學生了解問題提出的目的,這也是教師必須要掌握的一種提問技巧。
五、 總結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課堂提問看似簡單,其中卻蘊含著很多的學問,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必須要重視課堂提問,提升自身的提問技巧掌握,從而在高效的提問下,促使學生更好的學習數學知識,這是教師的責任和義務。
參考文獻:
[1]孫彥君.小學數學課堂如何引導學生提問[J].中華少年,2017,(36):184-185.
[2]金花.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J].小學生(下旬刊),2017,(11):93.
[3]陸奎元.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J].好家長,2017,(42):253.
作者簡介:
祁旭宏,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拉卜楞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