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是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小學數學讀題能力的培養值得關注。文章對小學數學教學中讀題能力的培養談幾點看法,以期與一線教師共同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讀題能力;數學能力;主要策略
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依賴老師和家長,對數學的學習不感興趣,尤其是讀題方面存在嚴重問題,不會讀題、盲目讀題、急于做題等,導致曲解題意、錯誤百出,嚴重制約和影響數學成績的提高,影響數學能力的發展。而解題能力的培養可以幫助學生準確把握問題的關鍵信息,利于理清條件之間的關系,順利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從而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數學能力。下面,就讀題能力的培養問題,談幾點個人看法。
一、 看清題目要求——讀題能力的關鍵
培養學生的細心審題的第一步,是培養學生看清題目要求,要求看不清,讀不懂,直接制約解題能力的發展。
小學生在讀題時,往往不夠細心,沒有養成細心閱讀的習慣,讀題走馬觀花,看到一些數字,就憑空想象而做題,忽略一些細節性的因素,粗心大意讀題,導致題意把握不準,解決出錯。如“5除125與30的和”的問題,對于這個問題,學生忽略“除”和“除以”的關系,忽略了5、125、30的關系的分析,于是,出現了如下的不同的答案:5÷125+30、5÷(125+30)、(125+30)÷5、125÷5+30等。出現這些答案的主要原因是審題不清,題目要求沒看懂。再如小學二年級的解決實際問題中一道應用題,桃樹30棵、梨樹20棵、蘋果樹45棵,桃樹和梨樹一共多少棵?解決這個問題時,多數學生望文生義,認為給三種果樹的具體數字,又是“一共多少棵”,所以忽略了具體的要求——桃樹和梨樹多少棵的要點,而直接列出算式30+20+45=95(棵),還有的雖然看清了是求桃樹和梨樹共多少棵,而在具體的列式子時,又把30、20、45看混了,于是30+45=75(棵)、20+45=65(棵)等的錯誤也很多。
通過這兩個具體的問題可以看出,學生做題,不是不會,而是缺少信心讀題的習慣,缺少看不清要求的陋習。為此,數學教學中,應首先培養學生細心審題、看清題目要求的習慣,為審題能力的培養過好第一關。
二、 問題轉換,提高思維能力
讀題能力的培養,與思維能力的提升和諧共進,讀題與思維不可分。在讀題過程中,應培養學生運用數學思維、數學思想,將數學問題相互轉換,如文字問題圖表化,圖表問題文字化、幾何問題代數化、代數問題幾何化等,實現數形結合、文字與圖形的統一。通過問題的轉換,使問題更加清晰化、明朗化。
如春江小學三年級有3個班,四年級有2個班,五年級有4個班,三年級、四年級、五年級每一個班分別有45人、48人和42人,三年級和四年級一共有多少人?
這個問題,數字比較多,容易混,讓學生列表,可以讓數字關系更加清晰。引導學生在問題轉換時,應注意排除干擾項,如這個題目中雖然給出了五年級的班數和每一班的人數,但是,問題中只問到三年級和四年級的總人數,所以,列表格時,與問題無關的五年級的相關的數字可以省略。如:
讀題到此時,解決問題便豁然開朗。3×45+2×48=135+96=231(人)。
而如果題目的條件不變,問題變為四年級的人數比五年級的人數少多少人時,文字轉換為表格時,最好不要包含三年級的相關信息,以免因信息量多而造成干擾。如:
根據表格中的數字以及問題的要點,算式可以綜合為4×42-2×48=168-96=72(人)。
文字、圖表、幾何圖形等的相互轉化,是讀題的核心環節,數學問題形式的轉化,利于學生更加快捷地理清數量關系,清晰地找到問題的解決的突破口,從而提高解題能力。
三、 多種感覺參與,提高讀題準確性
小學數學中的解題時,發現孩子們解題也能解決出來,但是,要用較長的時間,主要原因在于讀題能力和理解力以及思維力差,尤其是低段和中段的小學生,抽象思維相對滯后,對于難度稍微大點、復雜點的問題,往往看了后面,忘了前面,致使問題的解決低效。教師應教給孩子們輔助讀題、做題的方法,如引導孩子們邊讀題,邊用筆在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處做標注,或者用筆做記號,或者邊讀題,邊畫出線段圖、圖表等。
如對于低年級的串珠子的問題,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邊讀題邊找規律邊做標記的方法,以求快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探討出問題的思路。如串珠子的問題,用一條線將珠子,按照一紅二白三黑的方式依次串,這樣串下去,第98個珠子是什么顏色的?
對于這個問題,引導學生邊讀題,邊用○ △和★表示紅、白、黑珠子,按照題意畫出珠子串的方式,如○△△★★★○△△★★★○……通過邊讀邊畫邊觀察,每一紅二白三黑是一組,再引導學生思考求第98個珠子是什么顏色,只需要求出有幾個6,有幾個6就是幾個○△△★★★余數是幾,就從○△△★★★數到幾就可以了,這時,這個問題便迎刃而解:98÷6=16……2,所以第98個珠子是白色的。
在讀題過程中,引導學生觀察、畫、拼湊等可以加強對題意的理解,快速理解題意,提高審題能力。
除此之外,讀題能力的培養,還應從數學符號的識辨、清楚符號的含義,注重讀題的語速以及改善讀題的習慣,開展先讀題、再交流等活動,豐富讀題的方法、提高讀題的趣味性和準確度,注重讀題習慣的養成,并傳授給一定的讀題方法和技巧,從而提高讀題能力,也提高審題能力,為解題能力的提高推波助瀾。
參考文獻:
[1]范樹實.探討培養小學數學讀題能力的多元化策略[J].新課程·上旬,2015(6).
[2]李福元.探究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讀題能力的培養創新[J].課堂內外·教師版,2015(3).
[3]周翔.培養學生讀題能力,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J].讀書文摘,2016(8).
作者簡介:
沈見濤,江蘇省淮安市,江蘇省盱眙縣舊鋪實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