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傳統的足球教學方法已遠遠不能適應實際教學要求,每位教師應努力尋找目前高中足球教學的不足,實施創新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構建高效課堂、和諧課堂,才能使我國足球水平在較短的時間內趕上或超過發達國家。
關鍵詞:主動性;創新課堂;游戲教學
由于我國足球水平較一些發達國家還存在較大差距,為了能在較短的時間內趕上或超過發達國家的足球水平,國務院曾多次提出要在青少年群體中普及足球運動。為了更好地落實這一大政方針,需要對中學足球教學現狀認真加以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一、 高中足球教學現狀
1. 由于我國教育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較嚴重,學生不重視體育鍛煉,尤其是足球運動更加薄弱。
自從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我國基礎教育改革已經取得很大成績。但在相對落后的地區,教育的發展仍然不均衡,傳統的應試教育根深蒂固,高考指揮棒決定著一切,學校不重視體育教學,體育課常常被其他功課占用。尤其是城市中一些學校,由于校園占地面積小,沒有足球場,這給足球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2. 高中體育教學師資力量薄弱
在體育教學中,師資力量的配置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但是,部分學校及教育管理部門對足球教學的意義認識不到位,未能認識到發展學生體育精神,培養學生足球技能的重要性。因此,往往出現一些非專業的體育老師來上課,這些非專業的體育老師不具有專業的足球教學能力,又如何能保證高中足球教學的質量。
3. 足球教學方法陳舊,無法滿足當前中學生的學習需求
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為完成教學任務所采取的手段,是連接教師和學生的紐帶和橋梁。教學方法選用的好壞,決定了整個教學的質量。目前,部分體育教師的教學方法比較滯后,體育課上老師常常板起臉來對學生加以訓斥,學生缺乏主動性、積極性,極大地降低了學生學習足球的興趣。
二、 改進高中足球教學的策略
1. 加強足球游戲教學,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是搞好學習的先決條件。高中足球教學要從枯燥的單純練習中走出來,課堂上多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足球游戲,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足球的興趣。筆者在教學頭球練習時,進行了頭球打靶,頭球接力,頭球過網等游戲,看到同學們個個興趣盎然、爭先恐后地反復練習,作為教師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2. 重視學生足球基本功訓練,循序漸進地搞好足球教學。
足球教學中要重視學生足球基本功的訓練,從傳球、停球、運球、過人、頭球、射門等項目上抓起,不急于求成,要給學生充足的練習時間,要讓學生在實戰比賽中掌握要領,逐步提高。
3. 實施創新教學,構建高效課堂
長期以來,足球教學基本上都是采用教師先講解示范,學生練習后再加以測試的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對學生掌握基本動作要領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其負面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長此以往的簡單模仿,就會使學生養成思維惰性,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要徹底改變這種現狀,首先就要求每位體育老師轉變教學理念,轉換教師角色,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構建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從封閉教學轉向開放教學;從傳統的以教師講解為主的課堂模式轉向多層次、多角度的充滿創新活力,具有自我調控功能的開放式課堂;從復現性教學轉向創新性教學。
4. 重視小組合作學習,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傳統的體育教學都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內容,以運動技術的傳習為主線,學生處于一種被動的狀態,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不能很好地發揮出來。建構主義認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促進者,學習是學生借助一定的課程資源自主建構的過程。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盡可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足球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力措施,在每個小組中選舉一位足球基本功好的同學為組長,教學中,要給學生提供一個自由選擇的空間,自我發展的空間,讓學生在小組互動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滿足學生渴望學習的內心需求,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
綜上所述,高中足球教學的整個過程,都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順應學生的學習天性,尊重學生的人格、生命和獨特的內部自然規律,體現教師的創造性和教學智慧。“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通過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要養成自覺鍛煉、終身體育的習慣。學生通過足球訓練不僅收獲了身心健康,同時意志品格在鍛煉中不斷升華,變得健康快樂、陽光自信;既培養了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又增強了團隊協作和社會適應能力。足球運動的普及開展能提升整個中華民族的國民素質、士氣和民族自豪感,讓中國從一個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追求卓越”,“不斷超越”,實現我們偉大的中國夢。在校園里讓“足球課”成為學生最盼望、最愛上的科目,整個學校也會因此而充滿活力,煥發出勃勃生機。
參考文獻:
[1]張林虎.關于高校足球運動項目開展的現狀與分析[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9(12).
[2]華厚杰.高等學校足球文化的探討與分析[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6).
[3]李宏,朱曉武等.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0(5).
[4]李喜來.論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與發展[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3(5).
作者簡介:
陳鵬,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會寧縣第三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