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眾所周知,小學生向來不但對繪畫有濃厚的興趣,且還有比較高的積極性。究其原因,一是相對來說他們年齡還小,對新事物存在好奇感;二是他們缺乏將自己的想法完整表達出來的能力,那么要比較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就只能借助于繪畫。而繪畫是小學生美術活動的一部分,教師只要加強引導,利用美術活動,定能不斷提高小學生學習美術的濃厚興趣。
關鍵詞:美術活動;興趣;遮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美術課同樣也不例外,如何提高小學生對學習美術課的興趣顯得尤為重要。我們都知道:美術課也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必修課,而要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最好的途徑就是美術課。同樣美術教育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審美觀點,同樣也能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可是目前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是:小學生(尤其是中低年級學生)年紀還比較小,還缺乏將自己的想法完整表達出來的能力,那么要比較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就只能借助于繪畫,而繪畫是小學生美術活動的一部分,教師只要加強引導,發揮小學生的自由想象,讓繪畫成為他們創造的理想樂園。促進小學生主動性、創造性地發展是當前小學教育的目標和要求。為此筆者就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談一下自己的粗淺認識。
一、 利用美術活動,培養繪畫興趣
眾所周知,小學生對美好事物的感受,對一些新顯事物的興趣,常常取決于對視覺的直接形象,因此作為老師的我們,重視培養小學生對色彩的視覺感受是十分必要的。老師平時在訓練過程中就要注意周圍的色彩環境,擺放時的順序,顏色的錯落有致,不同觀察位置上的深淺、變化,透視協調,均會給小學生帶來愉悅的感覺,從開始就讓五彩斑斕的色彩世界給小學生留下難以忘懷的美好記憶,便于在學生的心里和以后的作品中滲透其中。因此,小學校園文化的整體設計,不管是室內外環境,還是裝飾,都應注意將色彩是否協調鮮明,是否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畫面是否栩栩如生,效果到底能否給小學生視角上產生強烈的刺激為設計目的,歸根結底是為了給小學生隨時隨地觀察、欣賞、感受美就在身邊的素材。另外作為老師的我們,還可以用各種各樣的游戲形式組織他們玩,讓他們親身感知色彩不僅美,而且多變,以此來激發學生對色彩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讓學生自己產生“我想畫”的愿望,而不是“我讓你畫”。
二、 利用美術活動,培養孩子創造性思維
在小學的美術教育活動中,作為老師的我們,始終秉承著以學生為主體,明確告訴學生,美術活動不是一種單純的藝術活動,而是一種創造性活動。既然如此,那么在平時的作業或訓練中,就不應該要求學生作品讓他們畫多么形象,多么逼真,評價時也不應討論學生的作品到底像,還是不像,而更多的應該是關注他們是否是積極主動地投入美術活動中,達到身臨其境。通過在小學幾年來的美術教育實踐,筆者認為在美術教育活動中,老師應該做到下面幾點:
1. 引導小學生有目的地進入生活。這就要求:老師不僅要帶領他們欣賞大自然的各種景象,而且還要帶領他們參加各種各樣的社會研學活動,讓他們自己發現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的事物。這樣一來,一些美好事物的外形結構、色彩等基本特點就在學生頭腦中有了初步影像。
2. 加強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小學的美術活動課,不只是學生技能技巧的訓練,還有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課堂上教師只要采用靈活多變的方法啟發他們的思維,引導他們按自己的意愿有創造性地進行一系列美術活動,并保護每一個學生的創造性。在每一次的活動中,教師的評價應多用肯定、鼓勵、欣賞的語言,讓每一個學生從內心真正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美術作品評價較高,必然有助于學生自信心的增強。
3. 美術活動中教師應及時啟發和點撥。在美術活動過程中,尤其當學生遇到困難,或產生疑慮時,我們教師就應及時啟發和點撥,必要時作出講解,給學生指出問題的關鍵,讓學生真正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三、 利用美術活動,發展孩子的觀察能力
小學生進行美術創作的第一步,要從學會觀察入手。所以小學的美術教育首先應該重視引導小學生去親身體驗和感受外部世界,利用審美直覺強化小學生對美的發現、認識和欣賞,讓小學生走進大自然,走向生活。在無拘無束的生活活動中,觀察周圍的動態環境,觀察生活中事物的變化和發展。讓小學生在親自摸一摸,看一看,聞一聞的動作中感知事物的形成和結構,從平凡的生活中發現美的存在,從細小的變化和差別中尋找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體驗到大自然中事物的特征,為感性生活經驗形成表象和意象打下基礎,從而增強他們的觀察能力;其次,小學的美術教育還應定期組織學生到田間地頭看看植物的生長過程,以及每一過程的特征,并要求學生每次用繪圖的形式把自己看到的過程記錄下來,這些都有助于培養學生對事物留心看一看的興趣和習慣,確實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
四、 利用美術活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美術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因此教師在美術活動過程中,要想方設法地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不斷增強學生的情感意識,讓每一個學生在美術活動中有不同的收獲。但是目前的問題是:小學生對美術課程的認識比較粗淺,自己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又比較弱。這就要求教師在美術活動的過程中,不僅要教導學生如何賞析美術作品的色彩、構圖、創新和美感等,還要讓學生通過美術作品的表現形式去感受創作者創作時的情感。因此,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平時多鼓勵學生相互間發表對其他同學作品的看法,從而鍛煉每一個學生的審美情趣,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而且還提高了他們的交際能力。
總之,美術活動對小學生繪畫興趣、創造性思維、觀察能力與審美能力等的培養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們每一位美術教師首先在遵循小學生認識規律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選擇靈活多變的內容,創造出各種各樣的寬松環境和濃濃的文化氛圍;其次再選用科學、有效的教法,讓每節課上的孩子情緒高漲,讓美術活動課真正成為小學生的一種樂趣,一種蕩漾著激情和人性的活動。
作者簡介:李彥瑞,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城關鎮東關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