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琴
摘 要:隨著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實施,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來說,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結合語文閱讀教學的深入有效探索,認為群文閱讀不失為一個比較好的閱讀教學方法,對于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有著非常大的作用。本文從挖掘群文閱讀的趣味性;實現群文閱讀的師生互動;實踐群文閱讀的課外拓展三個方面來開展群文閱讀教學的實踐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群文閱讀;實踐探究
小學語文應激發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寫作能力,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的能力。同時,語文課程還應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諸方面的和諧發展……而在全面提升小學生語文素養的過程中,閱讀教學是不可忽視一個重點內容,然而由于一直以來閱讀都是針對單篇文章或者某幾個片段進行閱讀的開展與實施,使得小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提升得到了限制。
“群文閱讀”是一種有別于傳統的閱讀教學方式,對于小學生的閱讀興趣的激發和閱讀思能力的提升等方面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一、挖掘群文閱讀的趣味性
興趣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第一要義。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針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來說,通過興趣的激活有助于小學生充分激發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提升自身的各方面的素養和能力,對于小學生閱讀的開展等方面來說都有著積極的價值和意義,然而一直以來,閱讀教學在多數學生心中都覺得比較枯燥乏味,有的學生在參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甚至覺得如同嚼蠟。小學語文可以采用群文閱讀這種比較特殊的閱讀形式,來全面激發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這學期,我嘗試了會這樣的方法,孩子的閱讀興趣得到了較高的提升,閱讀能力也進一步得到發展。
比如學習《迷人的九寨溝》《松坊溪雪景》《五月的青島》《華山的險》這幾篇文章,這幾篇文章都是寫景的文章,在學習了這個單元之后,在單元整體閱讀教學的角度上,引導學生結合自己所學積累的印象,探討這幾篇寫景的文章分別是如何開展景物描寫的,各自在景物描寫中有什么特點,有哪些共同點和不同點?通過這種群文閱讀的方式,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和探究的興趣,挖掘群文閱讀的趣味,學生在參與群文閱讀的過程中,激發自身的閱讀能動性。
二、實現群文閱讀的師生互動
一直以來,由于受到傳統是道尊嚴教學理念的影響,師生之間的互動比較少。很多時候,閱讀課堂往往成了教師一個人的“一言堂”。久而久之,小學生的各項能力都得到了極大的限制,對于小學生來說,群文閱讀可以通過有效的互動來實現其成效,通過師生互動,比如學生的積極質疑,提出群文閱讀過程中所發現的問題,使得教師對于學生的閱讀過程中的學情所有了解和掌握,通過師生互動,有助于教師解決問題,實現群文閱讀的成效,對于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來說,群文閱讀的開展,對于小學生的各項能力的有效提升有著極大的意義。
在群文閱讀的開展過程中,引導閱讀課堂通過師生互動的方式來加以實施和開展。群文閱讀過程中,比如閱讀杜甫的《絕句》,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的時候,引導學生將以往所學習的寫景古詩進行回顧,在課堂中進行群文閱讀的互動,運用多媒體將所學過的古詩在多媒體熒幕上一起呈現出來,學生在課堂中進行互動和探討。充分理解古代詩人熱愛祖國大好河山,贊美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也體會了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短短幾句詩便把景物的美體現得淋漓盡致!
三、實踐群文閱讀的課外拓展
語文閱讀需要進行拓展,才能實現語文課堂從課內到課外的延伸。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來說,通過群文閱讀有助于全面提升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有助于小學生充分激發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群文閱讀通過有效的延伸,實現拓展。通過多篇文章之間的比較,力促學生形成一定的語言思維能力,這種閱讀思維能力的形成,力促學生在課外的閱讀中汲取養分,全面提升自身的閱讀素養。
比如在學習杜甫的詩歌以后,課外閱讀量豐富的學生發現杜甫寫過很多月亮詩,在杜甫創作的詩歌中,詠月詩頗有特點,梳理一下,僅詩題中有月的就有二十多篇,如《月》《江月》《月夜》《一百五日夜對月》《月夜憶舍弟》《月圓》等等,“月”較常出現的形象有落月、秋月、新月、明月、素月、星月、江月等等,數目繁多,樣貌多變。這些詩歌中,杜甫常以“月亮”為意象,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將“月”內涵發揚并進行藝術創造,體現出了詩人獨特的情懷和藝術特質,為詠月詩歌的傳承與創新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通過群文閱讀的實施,小學生的閱讀產生了全面有益的影響。群文閱讀正是以這樣一種與眾不同的方式來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S].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