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連麗+陳曉蕾



[摘要] 目的 探討在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中應用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的臨床價值,分析其安全性。方法 將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間該院收治的90例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納入該次研究,按照不同治療方式將其分成腹腔鏡胃旁路術組(n=45)和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組(n=45),對兩組患者分別實施相應的手術治療措施。 結果 腹腔鏡胃旁路術組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前后的血糖水平、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術后并發癥與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組相比,數據對比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相較于實施腹腔鏡胃旁路術,在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中實施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的臨床價值較高,在降低患者血糖水平的同時,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避免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關鍵詞] 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腹腔鏡胃旁路術;肥胖性2型糖尿病;治療效果;手術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 R5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8(b)-0036-02
在人們生活習慣及飲食習慣逐漸改變的情況下,肥胖已經成為威脅人們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據有關研究可知,肥胖患者的糖尿病發生率及高血壓發生率顯著高于正常人,而肥胖性 2 型糖尿病如今已成為危害人類身體健康的慢性疾病[1]。在 2 型糖尿病臨床治療方面,常規采用胰島素、飲食控制、口服降糖藥、不良生活習慣糾正及適當運動鍛煉等方式控制患者血糖水平, 然而,上述治療措施難以有效促進血糖水平恢復正常, 導致 2 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 β 細胞功能及胰島素敏感性難以徹底恢復。 有研究報道指出,接受減重手術治療后,肥胖性 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在術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能夠得到有效的控制,一些療效顯著的患者甚至可以徹底擺脫服用降糖藥物[2-4]。該文將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90例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評價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對其的臨床應用價值及意義,分析其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該院收治的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選取90例作為該次研究對象,將參與研究的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不同治療方式分成腹腔鏡胃旁路術組和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組,每組45例患者。腹腔鏡胃旁路術組患者男女比例為27∶18;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組患者男女比例為25∶20。兩組患者年齡區間均為25~65歲,中位年齡均為(45.27±1.44)歲。采用統計學軟件對兩組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齡、性別等基礎資料進行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則表明數據對比差異不顯著,統計學意義未顯現。參與該次研究的90例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經臨床診斷,均與肥胖性2型糖尿病的指證相符合,且在其家屬的陪同下簽署了知情同意書,醫院倫理委員會經過嚴格審核同意并批準該次實驗。
1.2 方法
1.2.1 腹腔鏡胃旁路術組 對腹腔鏡胃旁路術組患者實施全麻,讓患者采取頭高腳低仰臥位,對患者實施五孔法操作,將患者肝左外葉撥開,采取無損傷抓鉗將其胃底抓住,充分暴露出患者賁門、管下段及His角,將其淺面漿膜切開,將小網膜暴露出來。而后將胃后壁與肝胃韌帶進行分離,使用直線切割縫合器將胃底部橫向切斷,得到一個15~25 mL的小胃囊,再將空腸橫向切斷,將遠端空腸提到近端小胃囊,實施胃小囊空腸側側吻合操作,對空腸與近端空腸實施“Y”形吻合操作,對其進行充氣,檢查是否存在滲漏情況,檢查無誤后將切口縫合,不設置引流[5]。
1.2.2 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組 對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組患者實施與腹腔鏡胃旁路術組患者相同的全麻措施,讓患者采取頭高腳低仰臥位,對其實施五孔法操作,將大網膜分離、斷開,直到賁門,將患者胃底賁門、His角充分暴露出來,使胃后壁與胃大彎游離開,在胃鏡的引導下,采用直線切割縫合器于患者幽門上方2~6 cm處將其胃大彎逐層切斷,直到胃食管交界部位,而剩余的胃部呈管狀,容積大約在60~100 mL,對其進行充氣,檢查是否出現滲漏情況,檢查無誤后縫合切口。
1.3 觀察指標
①觀察兩組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前后血糖變化;②觀察兩組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方法
將參與該次研究的90例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臨床資料輸入SPSS 21.0統計學軟件中實施分析,在t檢驗時,采取均數±標準差(x±s)的形式對計量資料進行表述;在χ2檢驗時,采取[n(%)]的形式對計數資料進行表述,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前后血糖水平對比
詳細數據結果如下表1。
2.2 兩組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詳細數據結果如下表2。
2.3 兩組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對比
詳細數據結果如下表3。
3 討論
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的手術用時短,患者術中出血量少,其具有操作簡便、鮮少干擾營養物質代謝、創傷小等特點,相較于其他減重手術治療措施,其在肥胖性 2 型糖尿病治療中的應用能夠發揮出極為顯著的優勢。手術完成后,不僅將 2 型糖尿病患者的幽門及迷走神經完好保留,而且未對患者的消化道路徑結構進行明顯改變,對患者胃腸道不造成影響,未改變其生理狀態,因此,患者接受手術后發生并發癥的幾率較小。此次研究中顯示,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4.44%,術中出血量為(48.7±22.2)mL,手術時間為(86.7±9.4)min。而腹腔鏡胃旁路術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24.44%,術中出血量為(59.9±28.7)mL,手術時間為(131.6±40.9)min。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組患者的術中情況明顯優于腹腔鏡胃旁路術組患者,反映出對于肥胖性 2 型糖尿病患者,實施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更為安全、可靠,出現的并發癥較少,手術安全性及可行性更高。
與此同時,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的實施,能夠有效縮小肥胖性 2 型糖尿病患者的胃容積,減少患者每次食物的攝入量,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患者的血糖水平。該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肥胖性 2 型糖尿病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前,血糖水平沒有明顯差異;而經過手術治療后,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明顯低于腹腔鏡胃旁路術組患者,反映出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后血糖水平能夠得到有效控制[6]。
綜上所述,應用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能夠控制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縮短手術時間,減少患者術中出血量,降低血糖水平,使患者血糖水平逐漸恢復正常。
[參考文獻]
[1] 許博,姚琪遠.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在減重與代謝外科中應用的評價[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3,16(10):1017-1020.
[2] 常緒生,鄭成竹,王鑫,等.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治療肥胖性2型糖尿病的療效分析[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4,17(7):658-662.
[3] 沈迪建,葉環,王躍東,等.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對肥胖相關疾病的治療分析[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2,15(11):1139-1141.
[4] 郭玉霖,徐曉,吳安健,等.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對體質指數小于40 kg/m2的2型糖尿病患者療效的臨床研究[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7,20(4):400-404.
[5] 譚進富,劉建彬,劉娟,等.腹腔鏡手術治療兒童Ⅲ度肥胖伴2型糖尿病一例[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2,15(1):76-77.
[6] 蔡樹權.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LSG)對肥胖性2型糖尿病(T2DM)的治療效果及手術安全性[J].糖尿病新世界,2017, 20(2):31-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