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大永
摘 要:作文是語文教學當中的重中之重,在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讓學生在生活中不斷積累詞匯,以此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文任務,同時也是綜合運用語文知識的表現,所以教師應該重視作文教學方式的創新,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關鍵詞:個性;作文教學;創新
在小學語文中實現個性化作文教學,需要在桎梏學生寫作個性的圍城當中尋找一條全新的道路,讓他們能夠用真實的筆觸寫出自己獨特的內心,真誠袒露自己,這才是符合學生本位和適合全新教學理念的個性化作文始終堅持的目標。寫作本質是來自于審美的創造性的精神活動,同時也是學生通過抒發感情展露其豐富的內心活動以及發揚個性的精神活動。其中,個性化寫作需要從作文教學本源入手,從正本清源開始。
一、社會生活勤觀察,多體味
葉圣陶先生在《作文論》中說:“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論到根本,除了不間斷地向著求充實的路走去,更沒有可靠的預備方法。”在知識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社會生活呈現了前所未有的多元化,觀察和體驗生活將對寫作經驗產生直觀的影響,引發了情感積淀,能夠直觀地使學生產生創作沖動。“善觀察者,可見常人所未見;不善觀察者,入寶山空手而歸。”“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寫作需要的是將觀察中所得到的種種抽取其中的本質和精華所在,并且給予合理的定位,在感性即寫作沖動的驅使下,學生能夠進行深入理性思考。深入思考生活當中的點點滴滴,學生將會用心去體驗生活,對生活當中的所有事件進行間接和概括的認知。寫作是學生將在生活當中遇到的點點滴滴進行積累,從而得到直觀的感受,獲取作文烹飪的食材。寫作的根本目的是從生活中不斷積累自己的經驗和感受,并且與思考相互結合,使之上升為理性知識,讓寫出來的文章和思想閃耀出思辨的光輝。其思維質量與一個人的素質有著緊密的關系,那是因為思維的彈性只有在不斷增加的情況下才會具有創新的光彩。
二、培養良好思維習慣,追求個性思考
從實際出發,寫作并不會直接依賴生活中的積累,而是在學生的思想基礎上依賴于學生從生活中獲得的種種特殊感受。但是除此之外,學生還需要加以冷靜的思考。凡是具有寫作經驗的學生總會有這樣的體會,寫作中的大部分時間都是處于理性支配,而不是專注于感情支配,所以寫作指導的重中之重是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在“多思”的過程當中做好“深思”,并且需要學生從深刻思考中獲得和掌握一些思想方法,做好善于思考。
1.多思
學生往往在作文當中不注重事物的多面性,所以寫出來的文章往往一般化、不新穎,然而事物總是存在著豐富的多面性,正所得“橫看成嶺側成峰”,所以需要引導學生多多思考,從每一個側面和角度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思考,避免認識誤區。在學生進行“多思”過程當中,有必要的就是使學生積累更多的語言詞匯和歷史知識,在學習過程當中深刻思考這些知識的來源以及意義所在,方便學生在實踐過程當中更好地提升自我寫作能力,而多多思考,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詞匯的意思,從每一篇文章中得到啟發。
2.深思
如果想要學生見識博廣,寫出認識深刻的文章,需要學生深刻思考,琢磨透徹,才能從平凡的事物中獲取真知。比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當中,對此的主要理解是在政治層面上,由于當時白色恐怖的殘酷現實以及作者對該現實的不滿和彷徨,希望以一個使心靈得到幽靜的方式進行解脫心靈和擺脫苦悶心靈的自我救贖。而一些思考較為深刻的作品則是從朱自清本人的層面上進行思考探究,以《荷塘月色》的寫作形式從中表達“世人皆醉我獨醒”的苦悶和孤獨,是作者面對當前殘酷現實而從中知音難尋的感嘆和對世事的哀愁,同時從中也表達了作者對青春活力的憧憬和向往。而近些年來還有作者在社會心理學方面對朱自清本人的心理層面進行更加深刻的剖析,從中認為朱自清心中不寧靜來自于在社會中自我定義的角色沖突和角色適應導致的心理緊張和茫然,是朱自清來自于作為“人”的個性與在社會中所造就的“社會性”中不可避免的矛盾。
3.善思
善于思考需要學生掌握一些思維思考方法,思考方法大約可以分為兩大類:即批判思考和創意思考,批判思考即判斷是非對錯的基本思考,另外一種思考方式需要學生更進一步,即提出新意念的時候所進行的思考活動。批判思考的過程是最為基本的,而創意思考則次一步的事情,善于思考首先要求學生掌握最基本的思考方式,該方式的重點在于學生需要恰當提出關于批判思考的種種問題,如果想要判別一個言論的是非對錯,必須首先就要知道言論和現象是什么意思,然后才需要學生拎清該事件的根據所在。如果想要使學生盡快養成這兩種問題的思維習慣,需要重點培養學生的“批判思考的警覺性”,是學習以及基本思考方法中關鍵所在。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需要教師培養個性張揚的學生,這是指導個性化寫作的根本前提,這是一項龐大的人文工程,既要求學生遵從規律,又要求教師具有一定的耐心和恒心,才能使我們的學生順乎天性成長,無論是在逆境還是順境都能向前奔行。
參考文獻:
曹雪英.個性化作文教學的思考[J].金色年華(學校教育),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