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云
摘 要:新課程倡導探究、自主以及合作的學習方式,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有效地實現學生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將品德與社會課堂變成小學生自主學習的學堂,不僅能夠有效地解決學生自主學習上的問題,同時還能夠讓學生使用新的學習方式進行品德與社會課程的學習。基于此,針對讓品德與社會課堂變成小學生自主學習的學堂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希望對同行有所幫助。
關鍵詞:品德與社會課堂;小學生;自主學習;學堂
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在各種自主實踐活動逐漸形成并且發展起來的。由此可見,將品德與社會課堂變成小學生自主學習的學堂十分有必要。同時,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師還應該適時進行指導和激勵,積極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活動,為他們創建更多的自主學習活動,以此來更好地推動品德與社會課堂轉變成為小學生自主學習的學堂。
一、引導學生充分進行預習
品德與社會課程和其他學科一樣,同樣需要學生在課前進行充分的預習。不過從以往的品德與社會教學情況來看,很少有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這不僅僅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同時還有教師方面的原因。在當前新課改不斷推進的背景下,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師必須加強對這方面的重視,要求學生在課前進行充分的預習,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保障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學生課堂主體地位[1]。例如,在《做有道德的小公民》這課教學之前,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圍繞著這一課題去開展討論,為什么我們需要有道德?怎樣才算是有道德呢?如果學生經過了充分的預習之后,那課堂效果必定大不一樣。這主要是因為學生能夠自主理解的基本都掌握了,而不能理解的則可以通過教師或者是集體智慧的凝聚來進行解決。學生在課堂上可以圍繞著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以及不闖紅燈來出發,努力爭當一個有道德的小公民。而教師在旁則是應該適時進行指導,告訴學生我們都成為一個有道德的公民,那我們的國家將會得到更好的發展,我們的生活也會更加美好。這樣不僅僅可以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并且還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將課堂交給學生,有效轉變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學堂。
二、鼓勵學生通過實踐去驗證自己的想法
小學品德與社會課中涉及大量的實際問題,而對于這些問題,不同的人們會有不同的認識,甚至是相反的和相互矛盾的。例如,在《成長中的新問題》這一章節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就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來為學生播放一段小視頻:“視頻中的媽媽偷看了小明的日記,然后被小明發現了,小明就很生氣,然后對媽媽發脾氣,不理媽媽。”等到視頻結束之后,就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覺得是小明錯了還是媽媽錯了?”這時候學生必定會踴躍的發言,有的會說小明錯了,他不應該對父母發脾氣,有的學生就會覺得媽媽錯了,媽媽應該尊重小明的隱私等等,這樣課堂氣氛也會活躍起來[2]。這時候教師又可以帶入其他的問題,詢問學生:“你們在實際生活中有什么問題?你們又是怎么解決的呢?”然后挑選較為典型的例子讓幾位學生上臺進行表演,使得學生切身感受自己的行為是對的還是錯的。通過這種實踐活動,不僅僅能夠很好地糾正學生的認識,同時還能夠很好地培養他們遇事冷靜、多和父母溝通的意識[3]。
三、鼓勵學生積極進行科學的探討
提升教學質量的方法有很多,在品德與社會課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良好道德情感、認知水平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有很多。有人這樣說過:“當一個學生忘記了所有學習的知識之后,那留下的就是教師要交給他們的。”筆者認為留下的正是思維素質以及思維品質。而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也不例外,同樣是需要引導學生通過良好的思維品質去解決相關的問題,所以在實際的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教師必須重視學生良好探究習性的養成,逐漸提升他們的探究能力以及思維敏銳性。而這就需要將課堂交給學生,使得傳統課堂轉變成為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課堂。例如,在《共同的家園》這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多多觀察我們周邊的生活環境,讓他們明白人類正在破壞環境,并且也在努力保護環境。然后提出問題,我們怎樣才能夠更好地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呢?讓學生通過小組共同去進行探討,雖然這些問題并不深奧,不過由學生自己探究和解決的問題能夠讓他們獲得成就感,進而更加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促進自主學習學堂的更快形成。
綜上所述,自主學習課堂有助于更好地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提升他們的發展水平。在實際的小學思想與品德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鼓勵學生勇敢打破教師講授和教材的限制,引導他們在教材的基礎之上不斷進行延伸和補充。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生知識經驗缺乏,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引起他們對知識的共鳴,進而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有效地提升他們的自主學習性,促進自主學習學堂的形成。
參考文獻:
[1]張兆龍.讓品德與社會的課堂變成小學生自主學習的學堂[J].新課程(小學),2018(1).
[2]姚玲香.自主學習、自主感悟、自主發展:如何讓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J].學周刊,2016,11(11):59-60.
[3]朱麗丹.讓“我們感”凸顯于品德課堂:生本理念下小學《品德與社會》地理主題教學的探索[J].新教育(海南),2016(12):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