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冬梅
摘 要:學生是富有熱情的,純真的年齡像一張白紙,真摯又容易被感染和熏陶。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應巧用方法,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道德的熏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關鍵詞:德育;滲透;傾聽;積累
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學的方法是很多的。我在教學實踐中深深體會到,只要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視情感教學,靈活運用各種方法,精心設計課堂教學,語文教學工作就會得心應手?!疤依畈谎?,下自成蹊?!钡掠虒W如春風拂面,如春雨潤物,如甘霖澆花。只有堅持德育滲透,學生在掌握一定文字技巧的同時,才能更具體形象地獲得思想教育教學效果。只有掌握恰當?shù)姆绞椒椒ǎ拍苓_到德育的目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求我們老師不僅僅是說教,而要做學生的良師,做他們的朋友。多年擔任班主任和語文教師的工作,我也有深刻的體會。
一、注重朗讀,在朗讀中滲透德育
課文課程強調“以讀為本”。朗讀,能讓我們身臨其境,能讓我們受到文章中人物思想的感染與熏陶,從而洗滌并淬煉自己的靈魂,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就是幫助學生正確、深入地理解課文的過程,引導學生用抑揚頓挫的語調有感情地反復朗讀,作者流露于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容易引起學生共鳴,能深深地感染學生,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而作為教師,出色的范讀更能引發(fā)學生的模仿,很多的思想感情在聲音和表情中不動聲色地傳遞給了學生。
二、注重積累,在作文、周記等寫作訓練中滲透德育
寫好作文是語文教學目的之一,也是了解學生心靈的重要方法。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老先生的作文教學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與教做人的統(tǒng)一”。作為同時是班主任的語文老師,作文、周記也是師生交流的重要手段,學生可以在周記和作文中盡情傾吐自己的心聲,揮灑自己的才情,教師則可以通過批改學生的習作、周記進行心理健康指導,幫助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每個教育工作者應該把握每個有利時機,自覺地、有意識地站在育人的高度教書,這對于提高人才的綜合素質是至關重要的。
三、注重傾聽,在認真傾聽中滲透德育
有一天晚自習,我與一位年輕的政治老師值班,上課的只是住校生,我們基本不進班,只是在樓道走廊巡視即可。這位老師可能覺得我班里議論聲大,就走進去教育他們認真做題,好好看書,這是她的職責,無可厚非,可沒想到有一男生聽到后句句反駁,言辭激烈,情緒不穩(wěn),把那老師氣得臉紅撲撲的。場面一度有些失控,當時我在其他班查看點名,未能及時趕到。
課間休息時,那老師講述了事情的經過,我聽后覺得事不過夜,這事情必須及時解決。于是我就把這名學生叫到辦公室,他剛進門時,沒事人一樣,毫不在乎地走到我面前:“老師,你找我?”我說:“是,問你點事。”我搬了把椅子讓他坐在對面,起初,他不愿坐,可能覺得那老師給我告狀了,非常抵觸。經過我再三勸說才坐下了。首先我與他嘮家常,問他家有多少地,誰在操持,父母身體怎么樣,兄弟姐妹幾個,干些什么,他一一回答了。
他叫伊×××,是維吾爾族,兄弟姊妹多,父母身體也不好,現(xiàn)在就讀高中的就他一個。我聽完他的介紹,首先對他這種克服語言障礙及家庭困難堅持求學的精神給予表揚,告訴他從小學一直這樣走到高中不容易,也分析了他家里對他的期待,鼓勵他堅持下去,充分享受黨和政府有關民考漢學生的好政策(他們高考加五十分,并能夠填報民漢雙語言志愿),爭取考上理想的大學,畢業(yè)后回到當?shù)鼐蜆I(yè),為家分憂,成為優(yōu)秀人才。至此,我們之間的氣氛稍有緩和。
我談及他父母對他的呵護與期待時,他非常動情,趁熱打鐵,我又引導他端正心態(tài),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提高自己的實力。然后就問他是怎么想的,他沉默了一會說:“我知道我父母很辛苦,全家人供我一個人上高中,確實有很多困難,好多次我都想退學回家,但一看到我媽媽就又改變想法,回來了。我也想好好學,可成績上不去很著急?!?/p>
我說:“所以現(xiàn)在首要問題是改進學習方法,提高效率,而不應該在別的事情上糾纏,影響情緒吧?”他說:“是的,剛才我做得就不對?!蔽覇枺骸霸趺椿厥拢空f說。”他大概說了事情的經過,認真聽完后我發(fā)現(xiàn)其表述與那老師說的無大的出入,就及時表揚他誠實和不怪罪他人的負責精神。然后問他原因,他猶豫了一會,抬頭看我,我直視著他,并用眼神鼓勵他。
他就坦誠地說了原因:一是他認為自己是理科生,學政治對于考大學無用,對老師來說做政治作業(yè)很反感;二是他覺得自己的成績不好,偏科嚴重,老師好像也瞧不起他;三是他覺得政治老師批評大家不認真學習,那些話都是針對他的。
我趕緊舉例說明他的優(yōu)勢所在,又勸導他及時找到自己的進步點,平穩(wěn)心態(tài),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不要急功近利,并表明自己對他的信任和期望。
從那以后,他各方面表現(xiàn)都很積極,學習更加主動。很多任課老師都說:“他像是變了一個人,你是給他吃了什么迷魂藥?”我笑而不答。高考結束,成績不錯,他終于如愿以償了。
在這件事情的處理過程中,我沒有嚴厲的批評,沒有大段的講道理,沒有過多分析孰對孰錯,那也許會適得其反。我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用心聆聽對方的心聲,愿意進入他的心靈和頭腦,考慮其本人的需要,樂于分享他內心深處的感受,體會他話語的含義,使對方覺得自己遇上了一位非常好的知音,實現(xiàn)有效溝通,取得師生交流的時效性。
從課堂走向孩子們的心中,這大概就是我作為班主任和語文教師感覺到最幸福的事情,我喜歡和孩子們待在一起的那種幸福感,就像身為人師的你們一樣,對于一個幸福的教師來說:教育不是犧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復,而是創(chuàng)造;教育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
參考文獻:
廖詠梅.淺談教育之德育問題[J].中國校外教育,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