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馨月
摘 要:自彈自唱作為演唱者與樂器伴奏相結合的一種音樂展示形式,集合了多種音樂表現和多種音樂綜合能力。普通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學生自彈自唱能力培養越來越受到教育界重視,本文從自彈自唱的理論概述,試圖從音樂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教學內容設計、教學評價等方面,對普通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學生自彈自唱能力的培養,多一次扼要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梳理和研究
關鍵詞:音樂教育;自彈自唱;培養
一、自彈自唱的理論概述
(一)自彈自唱能力概述
“自彈自唱”顧名思義,就是自己彈琴、自己歌唱。這里的“琴”指代寬泛,包含鋼琴、吉他、琵琶等樂器,自彈自唱是通過演唱者與樂器伴奏相結合的一種音樂展示形式,我們曲藝中常見的琴書、彈詞,流行音樂中常見的吉他彈唱、雙排鍵彈唱等都是自彈自唱的音樂形式。本文我們僅限于研究鋼琴演奏。高校學生自彈自唱能力是集樂器演奏、聲樂演唱、音樂基礎理論知識、音樂綜合素養為一體的綜合音樂技能。
我國音樂教學體系中大致分為普通音樂教育體系和專業音樂教育體系兩個部分。前者主要為普通院校培養普通音樂師資,后者主要為我國各大音樂院校及綜合性大學的音樂教育專業培養專業音樂師資的教育。音樂教育體系不同,對學生的音樂教育培養目標也不同,音樂專業授課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方法、評價體系都是不同的。例如,對于幼兒音樂教師的培養,就要適合幼兒音樂課程的要求,如果要培養集鋼琴彈奏、舞蹈、聲樂能力為一體的綜合性幼兒音樂教師,就不能套用培養專業音樂人才的方式去設置課程和教學內容,因為套用培養專業音樂人才的方式可能只精于某一項才能,如鋼琴演奏技能很棒,聲樂演唱能力卻很差,這是不行的。
自彈自唱,是音樂教育專業的必修課,它的第一教學目標是培養幼兒、中小學音樂教師必備的核心教學能力。鋼琴是我國音樂課首選的教具,以鋼琴伴奏為基礎的自彈自唱,有利于提高我國傳統音樂課堂大課帶領學生大合唱這種教學形式的教學效率,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樂感,提高其聲樂能力、伴奏能力、作品分析能力、創新能力等綜合能力,確切的說,普通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學生自彈自唱能力的培養,不僅包括教學能力培養,還包括鋼琴伴奏能力和聲樂演唱能力等其他表演能力的培養。
(二)影響自彈自唱能力的基本要素
本文中的自彈自唱是指將鋼琴伴奏與聲樂演唱的有機結合,缺一不可。下面我們將對影響自彈自唱能力的要點進行分析。
(1)鋼琴伴奏能力
鋼琴演奏能力是鋼琴伴奏的基本功,也是自彈自唱的基礎能力,培養學生的鋼琴演奏能力不僅要求學生規范彈琴,還要求他們加強鋼琴演奏技巧的練習。通常情況下,影響鋼琴伴奏質量的因素包括演奏者的彈奏技巧、音樂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作品的分析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等。演奏者可以根據自己的伴奏能力和聲樂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演奏作品。
(2)聲樂演唱能力
自彈自唱中的聲樂演唱能力要求跟聲樂獨唱能力要求是不一樣的,自彈自唱要求一邊規范彈琴,一邊規范演唱,在坐著演唱的同時,做到呼吸自然,吐字自然,演唱自然。幼兒聲樂作品往往旋律簡潔明快、節奏鮮明,對聲樂演唱技巧低,是很好的自彈自奏練習素材。成人聲樂作品往往對于演奏者鋼琴伴奏能力、聲樂演唱能力等綜合要求更高,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根據自己的音區和音色、鋼琴演奏水平、聲樂演唱能力等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歌曲來彈唱。不過,在自彈自唱中加強自身綜合能力的提高,提高應付不同曲風的能力,夯實理論學習和技術掌握基礎始終是學生自彈自唱能力培養目標,這一點需要我們時刻記得。
(3)作品分析能力
分析作品的過程包括正確讀譜、規范演奏,并根據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在演奏中加入自己的情感,對作品二次創作的過程。讀譜包括讀譜號、調號、拍號音符、節奏、樂句的連線、休止、跳音、頓音、延長音、裝飾音、臨時變音記號,力度記號、速度記號、表情記號、以及演奏先后的順序記號,踏板記號、和聲、曲式結構等,是彈奏者把音響的符號,轉換成現實音響的過程,也是演奏者準確的分析出作曲家的作曲意圖,通過鋼琴向欣賞著傳遞音樂的意向性活動過程。[1]
(4)作品完成能力
自彈自唱作品完成能力是指彈奏著依賴彈、唱、分析等綜合性音樂技能完成一個作品,完成的將自彈自奏這種音樂表現形式形成一個完整、統一的過程,培養學生作品完成能力對于提高學生技能、提高其音樂綜合能力、創新思維能力,有利于教師改進培養手段,提高教學質量。
二、自彈自唱能力培養現狀分析
隨著音樂教學改革的推進,提高學生音樂綜合能力的的培養已經成為時代的需求。2011年教育部頒布《新課程標準》,6年過去了,中小學音樂教學改革已經全面展開,但是高校的音樂教育專業改革卻進展緩慢。
(一)課程設置
大多數高等院校的音樂教育專業課程都是參照教育部《課程方案》設置的,學生基本職能選修主項課程,也就是鋼琴專業的學生主修鋼琴、聲樂專業的學生主修聲樂、還有一部分學生主修音樂理論,[2]開設自彈自唱為獨立課程的音樂院校寥寥,總的來說,自彈自唱并未進入我們高校的音樂教育體系。
(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由于大多數高校音樂教育專業課程都是參考同一個標準設置的,他們在專業技能訓練和基礎音樂理論知識學習的培養目標和評價體系也是大同小異的,所選用的教學內容也基本相同,也就是說不管他們培養人才的目標是不是相同,他們在教材選擇、教學內容上可能是一致的,可能培養出專業的鋼琴彈奏型人員、聲樂演唱型人才、音樂理論型人才而不是綜合性的音樂理論和技能型人才,導致學生的自彈自唱能力非常差。其實,這種專業培養方法已經培養了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但是缺乏完整的、系統的綜合的培養方法。
(三)評價標準
評價標準是檢驗教學成果的重要手段。培養合格的人才必須要建立合適的人才評價體系。目前大多數音樂院校在考試中實行一樣的評價標準,如同一張試卷、同一個題目考試,在這種評價體系下,學生為了追求單一理論成績,只得死記硬背知識點,為了追求單一的技能分數,加大演奏能力,執著于演奏技能水平的提高,往往忽視綜合能力的訓練和培養,這達不到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培養人才的目標,背離了社會人才需求。endprint
三、自彈自唱能力培養的建議和措施
(一)優化高校音樂課程設置
自彈自唱能力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不間斷地積累才能提高。目前大多數高校根據教育部頒布的《課程綱領》設置課程,這種課程設置對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培養已經達到要求,但是就培養目標而言,課程之間缺乏耦合度,應該把《自彈自唱》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加入到現在的課程體系中去,對于提高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與技能融會貫通具有重要意義,這門課程的開設應該在學生有一定基礎音樂理論知識和聲樂演唱技巧后,開設的作用是為基礎理論課程和專業技能課程進行穿針引線的紐帶作用。《自彈自唱》課程開設一段時期,學生有了一定的自彈自唱能力后,可以按照學生的彈奏水平、興趣劃分為不同的小組,每個小組自彈自唱的練習作品應該難易有差別,在增加練習作品難度的基礎上增加實踐課的開設,針對學生在能力培養中暴露的聲樂技能欠缺或基礎理論知識薄弱的環節,多加訓練,從而提高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可以增設即興伴奏、和聲、音樂作品賞析等課程,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提高綜合音樂素養。
(二)改進教學內容和方法
高校音樂專業課程應該明確培養任務,就是面對所有學生,培養他們基礎音樂理論、鋼琴伴奏能力、聲樂技巧、作品分析等融合為一體的綜合實際能力,要完成上述培養目標,首先應該選定合適的配套的教學方法。明確培養重點,鋼琴演奏方面加強演奏技巧訓練,聲樂方面加強對聲樂演唱技巧的訓練,引入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在學生未掌握一定的音樂理論知識和聲樂技巧的情況下采取大課授課模式,此時學生通過教師對曲目的講解來理解作品,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對照性演奏鋼琴和聲樂演唱;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音樂理論知識和鋼琴演奏技巧后采取小組授課模式,此時授課模式為理論講授結合課堂實踐,學生通過教師的講解來理解作品,并提出訓練目標,然后指導學生課堂實踐;最后是“一對一”模式授課,這種模式下,學生在現場自彈自唱表演,教師一對一指導點評,此階段可以增設即興伴奏、和聲、音樂作品賞析課程,進一步培養他們的綜合音樂素養。
(三)完善評價體系
對自彈自唱的能力評價足以反映出學生對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對對二者的綜合運用能力。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進度,制定自彈自唱不同階段的評價體系,每個階段根據作品展示的難易程度、學生對作品風格的整體把握、彈唱技能的掌握程度、肢體和表情表演、個人情感表達進行綜合打分。
參考文獻:
[1]杜思春,黃小平.鋼琴教學應重視學習鋼琴音樂文化[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4,(02):67-69.
[2]王曉萌.如何提高音樂教育專業學生自彈自唱能力的培養[D].青島大學,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