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楠
摘 要:本文緊扣“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的原則,直面高校青年黨員的“信仰危機”,正視市場經濟、信息時代、思政教育的偏差在青年黨員身上產生的負效應,積極回應針對高校青年黨員的政治建設的困惑與困境,充分運用政治學、管理學與心理學交叉學科研究方法,為探索高校青年黨員政治建設切實有效的有效途徑提供思路。
關鍵詞:青年黨員;信仰危機;政治建設
一、引言
習近平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期明確指出: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勇于自我革命,嚴格管理黨,統治黨,使黨成為最具特色的人。我們必須以黨章為根本,把黨的政治建設放在首位,從思想上建設黨和制度來統治黨,共同推進黨的各項建設。把握“重點少數民族”,堅持“三嚴三實”,堅持民主集中制,黨內嚴肅的政治生活,嚴格黨紀,加強黨內監督,發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全面凈化黨內政治生態,堅決糾正各種不正之風,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不斷提高黨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創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終保持黨和人民之間的血肉聯系[1]。
經濟的快速發展是高等教育優質發展的物質基礎,但同時也造成了高等教育發展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2016年12月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會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為學術界和社會關注的焦點,以及高水平大學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2018年8月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明確要求高校應成為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陣地。
不論是從國家戰略層面,還是經濟社會發展角度,或是高校自身發展角度,在強烈的現實需求推動下,基于全國不同地區高等教育發展的不同實際情況,結合地區經濟、文化、教育發展水平,深入研究青年黨員培養和思想政治建設的方式方法、途徑,提高高校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二、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思想的重要內涵
黨的政治建設是指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自身建設,以確保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堅持政治,政治和政治原則。它直接關系到黨的性質,直接影響黨的領導核心地位,直接決定黨的政治成熟的根本建構。這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一個基本特征,是維護黨的政治活力和生命力的關鍵。正如習近平指出:“談論政治是我們黨補充鈣質,強化身體,保持健康的根本保證。這是我們黨的自我革命勇氣。提高自我凈化能力,提高解毒消毒政治免疫力的根本途徑?!盵2]
(一)旗幟鮮明講政治: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的本質要求
習近平指出,明確說明政治要求,強調政治問題是根本問題。它是一個基于現實嚴峻挑戰的重要戰略部署,具有深刻的歷史背景和時代特征。黨內嚴肅認真的政治生活是加強黨的自身建設的現實載體,是維護黨的政治純潔的凈化機制。要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必須注重政治核心,全面運用黨的政治建設的有關內容。有效發揮黨內政治生活的綜合效應。
(二)旗幟鮮明講政治: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根本遵循
旗幟鮮明講政治要求我們必須重視和構建黨的政治建設的話語體系和邏輯體系[3]。在習近平的政黨建設話語體系中,堅定的政治意識和政治信仰是基礎。要加強黨的政治建設,要求黨員必須有明確的政治意識。要提高政治意識,必須加強政治信仰,增強政治能力,培育政治文化,凈化政治生態,嚴格執政,嚴格遵守政治規則。
三、青年黨員的政治思想現狀
當前,絕大多數的中國高校青年黨員的理想信念是健康積極的,但不可否認的是,部分青年黨員的個人信仰方面存在一些需要引起重視的問題。例如,政治信仰混淆、主流信仰缺失、價值取向錯位等問題。 如果這些問題無法得到及時解決,將不可避免地在青年黨員群體中造成信仰動蕩。
(一)部分青年黨員無信仰
目前來看,少量青年黨員基本處于“零信仰”的狀態,既沒有任何的宗教信仰,也不曾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由于缺乏信仰,這些年輕的黨員勢必缺乏對學習和生活的最終價值的認可和追求,缺乏穩定的目標追求,這將不可避免地導致人生價值的世俗化。在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的刺激下,一些年輕人一味沉迷于物質享受絲毫不考慮對國家和集體的奉獻。與此同時,高校信仰教育存在嚴重偏差,導致一些青年黨員厭惡信仰教育。在這種教育模式下接受培訓的學生很大程度上只關注自己的體驗,而從不考慮他人的感受,不談理想,不去相信,不愿風險,不肯擔當。
(二)部分青年黨員信仰不科學
另一部分的青年黨員并非無信仰,只是他們的信仰背離了我們所倡導的科學信仰。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馬克思主義是中國的指導思想。在高校中,必須普及馬克思主義基礎知識,引導青年建立青年馬克思主義理想信仰,教育青年黨員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育。這是中國社會主義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標。
(三)部分青年黨員的信仰危機產生極大負面影響
我們始終尊重青年黨員的個性發展,注重個性化指導和教育,但這不等同于過分強調人格發展。部分青年黨員以自我為中心,缺乏社會責任,缺乏社會同理心, 缺乏工作自信心,從而面臨經濟,愛情和事業等各方面的巨大壓力,對正常生活和精神狀態都造成惡劣影響。
四、新時期高校青年黨員政治建設的有效途徑
(一)教學方法與時俱進,開發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教育新模式
一方面,青年黨員是祖國的未來和青年的領袖,應該成為未來中國各行各業的先行者和領頭羊;另一方面,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在我國高等教育領域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是幫助青年成長成才的基石。所以,對青年黨員進行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是新時代高校青年黨員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
目前,高校青年黨員政治建設的主要方式始終停留在落后的“填鴨灌輸”模式,這不僅不利于青年黨員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接受、理解、吸收,而且會觸發學生的逆反情緒,產生負面效應[4]。 因此,在教學方式上必須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采取多管齊下、互相結合的教育模式,用革命英雄的先進事跡影響青年,用先進黨員的青春故事引領青年,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成功經驗、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觸動青年,才可以讓他們更徹底地理解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同時,注重馬克思主義信仰在“第二課堂”的出鏡率,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媒體技術,在增強師生互動和教學樂趣之余,打造青年黨員“身邊的馬克思主義”。
(二)積極創造和諧環境,培育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生態圈
校園文化是一種看不見的“精神食糧“,它總能潛移默化地影響青年黨員的價值取向和精神境界,積極健康、充滿正能量的校園文化生態圈,有助于催化青年黨員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一是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強化思想引領,加強理想信念教育;二是要挖掘先進典型,發揮榜樣的力量,輻射影響青年群體;三是要打造風清氣正的校園網絡環境,建設思想引領媒體矩陣。
以蘇州大學為例,在校黨委領導、校團委指導下,學生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樣的活動來宣傳新思想,傳遞正能量,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校園明辯會、紀念“一二·九”大合唱比賽、青年戲劇節、戶外素質拓展等。除了專項主題活動,也注重將政治建設與其他校園文化活動的有機嵌和,如在學生書畫大賽中加入“新時代·新思想”專區。同時,選樹典型,選拔、表彰了一批批在學術科研、志愿服務、社會實踐方面的先行者和領頭羊,通過“標兵宣講團”、“五四青年節”等形式,影響、激勵廣大青年樹立高遠志向,努力成長成才。此外,充分利用網絡,繼承并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宣傳先進思想和先進文化,牢牢把握校園網絡思想陣地。如在微信公眾號上開設“聽說·馬克思”專欄,加強青年黨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宣傳教育;如在QQ公眾號上發起“我眼中的馬克思”征文活動,掀起學習熱潮。
(三)堅定理想信念,鼓勵引導青年黨員投身社會實踐
科學文化的學習可以增加知識的積累,但精神世界的成熟還需要通過火熱的社會實踐加以鍛造。隨著經濟的發展,大多數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黨員往往有著較為富足的生活條件,但物質的富足反而帶來了精神世界的孱弱,他們往往缺乏對社會現實的正確理解,缺乏的輿論國情的清醒認識,必須使他們走出校園,更多地接觸社會,更多地體驗生活。因此,我們必須不斷擴充、豐富社會實踐的內容和形式,增加、創造讓廣大青年黨員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的機會,激發、提升其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從而形成正確的理想信念和政治意識。
(四)整合多方資源,倡導齊頭并進的共同教育
針對高校青年黨員的政治建設工作絕不應該局限于校園內,而應該是一個集合了校-家-社的全方位建設系統[5]。不可否認的是,高校在青年黨員的政治建設中占主導,但作為青年教育的基礎,家庭在青年黨員政治建設的環節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的觀點、行為、情緒表達的習慣都會在無形中影響下一代政治觀念的養成和塑造。另一方面, 社會的影響也不容輕視。終有一天,青年黨員都會離開校園,步入社會,但社會經驗的缺乏使他們在接受訊息和能量時很被動,所以,不論是來自社會的正面影響,還是負面影響,通常都大大沖擊了學校教育的效果。因此,我們必須進一步促進大學與社會之間的接軌與配合,密切大學與社會之間的聯系,不斷優化社會環境,增強信息的交流與溝通,從而實現大學、家庭和社會相互協調與互補。
參考文獻:
[1]習近平.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4,220,220,248.
[3]崔耀中.全面從嚴治黨新要求、新特點、新部署.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4]張中美.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加強青年人才培養和思想政治建設的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2).
[5]石共文、張武裝、梁旭如等.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及對策——基于湖南部分高校的調查與分析[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