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桂湘 楊曉紅
摘 要:班級的凝聚力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內聚力和合心力,它能把個體力量化為集體力量,而且這種力量具有教育、激勵和約束作用。在當今中職學校強調建立班級凝聚力,對強化班級管理,啟發和引導學生學會團結合作,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和團隊精神,具有積極、現實的意義。
關鍵詞:中職學校;班級;凝聚力
當前,不少中職生學習基礎較差、上進心不強、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集體觀念等。面對這些新特性,如何做好新時期的中職學校班級管理工作,成為教育管理者需重點研究的一個課題。筆者認為,要做好新時期的中職班主任工作,首要的是抓好班級凝聚力的培養。對此,班主任必須具有自己的知識魅力、人格魅力和科學的教育藝術。
一、班級凝聚力的內涵
所謂班級凝聚力,是指在班級共同理想的指引下,經過師生的一致努力而形成的一種具有明確的導向功能和育人性質、有益于調動廣大學生學習、工作、活動積極性的整體力量。它是班集體得以維系的靈魂,是制約學生工作發展水平的重要因素。
班級凝聚力是班級文化氛圍的深層內核,它是一種吸引力、向心力、親和力,更是一種推進班風建設的動力,它從多個側面和層面展示著一個班級的生機與活力。因此討論如何增強班級凝聚力,對強化班級管理,提高全體學生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斯說過:“集體是教育的工具。”的確,一個優良的班集體積極進取,全面發展,必將對每一個學生的個體發展起著巨大的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和激勵作用。而要建設一個優化班集體是非常艱巨的,關鍵要靠班級的強大的凝聚力作后盾。
二、增強中職班級凝聚力的措施
(一)以身作則加強修養
著名教育學家加里寧曾經說過:“教師的世界觀,他的生活、品德,他對每一現象的態度都這樣或那樣地影響著全體學生”。所以說,學生一般不會因為年齡來尊重你,班主任必須有真才實學才能夠吸引學生,讓學生信服。也就是說,作為中職院校的班主任,必須強化個人的魅力提升。對于有威信的班主任,學生才能夠更好的尊重。首先,班主任應該強化個人素質。作為班主任應該強化學習,加強自身的能力和素質;其次,班主任應該不斷學習。班主任應該不斷進行培訓,涉獵心理學、教育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等相關知識,提高個人班級管理能力和水平;再次,努力培養多種工作能力,結合不同的活動任務開展活動,不斷提升自身的應變能力、協調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第四,不斷強化個人修養,提升班主任的學生觀修養、政治素養、品格修養、教育方法修養。
(二)建立和諧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是學校教育過程中最基本的人際關系。師生關系無時無刻都影響著教育的過程和結果,感情的接近,心靈的共鳴,知識的啟發,能力的培養。師生之間只有建立融洽和諧的關系,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師生感情好時,老師表揚,學生認為是鼓勵;老師批評,學生認為是愛護。表揚和批評在融洽的師生感情中能成為學生前進的動力。如果師生關系緊張,表揚則被學生認為是哄人;批評則被認為是整人。在這里表揚和批評就成了教育的障礙。所以,只有注入了愛生之情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要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全面地關心學生。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宗旨是本著學生自主性精神,人格得到充分發展。它應該體現在學生與教師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發展自己,獲得成就感與生命價值的體驗,獲得人際關系的積極實踐,逐步完成自由個性和健康人格的確立;教師通過教育教學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教學中建立和感受到自主的尊嚴,體驗和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師起著主導作用,因此,我們每一位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從師道尊嚴的權威中解脫出來,俯下身子,去聆聽孩子們的心聲,從教學的指揮者轉變為參與者,從決定學生應該做學什么,怎樣學的主宰者轉變為與學生合作學習的伙伴。
(三)營造溫馨學習氛圍
一個班級就是一個家,家是溫馨的,班級也應該是溫馨的。如果生活在和諧、溫馨、充滿關愛的班級中,學生就會成為一個具有愛心的人。在班集體中,班主任應精心營造一個充滿關懷、和諧友愛的氣氛,讓他們體會到集體的溫暖和同學間的友誼。
馬卡連柯說:教育了集體、團結了集體,以后集體自身就能成為很好的教育力量了。一個風氣正、學風優的班集體,學生在當中學習自然感到快樂,能夠用心投入學習,能夠自覺對違法違紀的事情說“不”,那么,一個優秀的班級應該要培養能夠獨當一面的優秀的學生來引領大家。班主任要抓住典型來改變學風,及時表揚肯定具有良好學習習慣、行為習慣的學生,讓同學借鑒和學習。對后進生的轉化也是打造班級凝聚力的一項重要工作,班主任要善于觀察、發現后進生所取得的點滴進步,并及時的給予肯定和鼓勵。還可以再班級建立“一幫一”、“一多幫一”的互學活動,活動的目的是消除后進生的消極情緒,糾正后進生的不良學習習慣,樹立他們對學習、做人的自信心。其次,要提升班級正能量,每周利用1-2節課傾聽學生的心聲,讓學生說出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榜樣力量。
(四)培養良好班級風氣
優良的班風是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全班同學的思想和行為。對鞏固和發展班集體起著重要作用,班級的特點在于自覺性和持久性。
1.培養集體榮譽感
在集體活動中,集體榮譽感是一種巨大的心理動力。集體榮譽感越強,集體成員越感到自豪和驕傲,越熱愛集體、關心集體,各種集體活動就越容易開展。教師要倍加愛護學生的好勝心理,并進行正確引導,把它上升為進取精神與集體榮譽感。搭建舞臺讓學生充分表現和展示自我。經常開展文娛、體育等班級內部組與組之間的競賽活動。如利用班會和團隊活動時間組織各種體育競賽、演講、表演小品等活動,盡量為每位學生創造一個施展個人才華、健康發展的良好環境,讓學生覺得在這個班級里,沒有歧視,只有鼓勵;沒有委屈,只有榮譽;沒有個人恩怨,只有團結友愛齊心向上的局面。
2.嚴格班規班紀
既要堅持經?;?、制度化、科學化,抓好班級常規工作,又要有針對性。抓好常規既是班級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班風建設最有效的一個途徑。我們知道班風往往帶來的是班級成員的一種自覺行為,而規章制度是帶有強制性的,但任何自覺行為都是在強制執行的基礎上經過努力逐步發展起來的,常規是班風的直接表現。因此,在班風建設中,必須依靠通過校規、校紀、班約,使班風的形成有規可循,有章可依。但對于“紀律不好”的情況,我們可以根據班級中學生的具體情況和行為表現,針對性地制定一套切實可行、可操作的班紀班規,由學生自己選出的班干部和小組長輪流負責實施,做到令出必行,公平公正,一視同仁,長久如一。這樣學生就會在你的身上體驗到處事公平公正,更嚴格地執行規章制度,使同學們的責任心逐漸增強和提高,從而加快班風建設的步伐。
3.組織一些積極有意義的活動
活動是同學們之間互相了解的橋梁,它們能夠密切教師和學生以及學生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在活動中,學生們可以體會到大家庭的溫暖,體會到他們所在的幸福、團結的集體。從而,他們會更加熱愛這個集體,就能以更輕松的心情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通過活動,他們還會不斷地激勵自己努力改進不足,并能增強自信,朝著自己的理想而奮斗。例如,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在藝術節上、校運會上、課間操評比中,我始終以抓活動為振奮班級士氣的突破口,把活動作為班級凝聚力的增長要素,要求每一位學生盡心盡力為班級榮譽而奮斗。事實上,好的活動結果給學生帶來了好的影響,學生們心情愉悅,對班級產生了自豪感、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這對班級凝聚力的產生和加強起到了催化作用。
(五)加強班干管理方式
班干部是老師開展教學活動的得力助手,是班主任的支柱力量。對班主任來說,倘若可以挑選出優秀的班委,形成一個強大的班干部群體,班級管理工作就會變得有條不紊、水到渠成,這樣的班級才具有凝聚力。首先,在中職生入學的時候,班主任應該開始對班干部人選進行觀察,還應該查看學生的入學材料,掌握學生在初中階段的學習等各個方面的情況,初步了解學生的性格,只有在充分掌握這些資料后,才能對學生的基本情況有大概的了解,隨后班主任可以組織學生展開班干部競選活動。班主任可以在學生的自我陳述后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最后綜合各方面的因素,挑選出比較優秀、組織能力強、責任心強、綜合素質比較高的學生擔任班委的重要職位。班主任在日常班級管理中,要注意指導班委對班級進行管理,對他們進行人際關系溝通、組織活動等方面的指導和培訓,讓班委成為班級的支柱,然后適當放手讓他們管理班級同學,這樣會發現不論是學習效果還是同學之間的關系都發生比較大的變化,增強班級的凝聚力。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讓學生明白自己是班級的一分子,班級內的大小事務都與自己息息相關,培養學生樹立互相幫助、樂于助人等崇高精神。比如老師可以給學生準備意見箱,每周班干部會拿著意見箱收集意見或建議,每個學生都可以對班級管理提出自己的意見或建議,讓學生在班級中找到歸屬感,這樣會使得班級更和諧,增強班級凝聚力。此外,中職老師還可以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由于中職生的自制能力稍差,這就需要老師走進學生的生活,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與學生“打成一片”,從而增強班級凝聚力。
三、結語
中職生正處于青春叛逆的時期,對于中職學校老師來說,班級管理不僅是一項工作,更需要老師花費更多的心血培養學生。中職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不斷總結自己的經驗,根據學生的變化發展、實際情況,積極研究更適合中職學生的教育方式,努力提高班級凝聚力,為祖國培養出一批又一批人才。
參考文獻:
[1]程立新.淺談中職班主任如何提高班級凝聚力[J].亞太教育,2016(15):190-191.
[2]趙花.“以人為本”的理念在中職學校班級管理中的運用[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6.
[3]黎麗.如何加強中職班級學風建設[J].赤子,20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