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希
摘 要:在高強度的工作壓力下,輔導員已經成為了職業倦怠癥的高發群體,加上輔導員工作的特殊性,使得職業倦怠現象越發普遍,其不僅容易讓輔導員感到心力枯竭、身心疲憊,而且容易影響到學生工作的正常開展,因此不得不引以重視。本文主要從職業倦怠的相關內容出發,分析了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的成因,并提出針對性的對策,希望能夠有效緩解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這一現象,幫助其重新找回對學生工作的熱情和自信。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成因;對策
一、引言
職業倦怠又稱職業枯竭癥,其是由工作引發的心理枯竭現象,從心理學角度來看,職業倦怠可以歸結為個體對工作壓力、工作強度、人際關系等的應激反應,進而表現出喪失工作熱情、態度消極、情緒煩躁、感到前景無望等癥狀。高校輔導員除了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負責人外,其還肩負著班級管理、輔導咨詢等工作,只有具有良好的心理狀態和精神面貌,才能適應當期學生工作的需要,以更好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和就業方面的問題。
但從筆者的實際調查來看,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的現象較為普遍,具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應激階段。輔導員自身感到勞動付出與收獲間的較大差距,進而降低工作熱情和工作積極性,甚至對個人能力和職業發展產生懷疑。第二,疲勞階段。因工作壓力和工作強度影響到輔導員的心理健康水平,情緒上表現為缺乏耐心、冷漠、悲觀等。第三,防御階段。因自身情緒影響到行為,比如對工作的抵觸或敷衍,經常遲到、早退,或者出現跳槽、轉行的情況。
二、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的成因
(一)角色定位模糊
從工作內容上看,高校輔導員負責的內容較廣,比如學生思政工作、班級管理、學習輔導、生活輔導和就業咨詢等,因此輔導員往往扮演著管理、教育和服務的多從角色。在專業課程建設受到重視的背景下,思政課程逐漸被邊緣化,這就使得大量的事務性工作占據了輔導員過多的時間和精力,使其難以把工作重心放在學生思政工作上,并且輔導員自身的主職工作與事務性工作的邊界變得模糊不清,為了更好完成學校布置的任務,輔導員不得不隨時待命,充當起行政管理和教學管理的“救火員”。
(二)職業發展瓶頸
因為大量事務性工作占據了輔導員過多的時間和精力,這使得輔導員無法顧及到自身專業知識的學習,影響到輔導員的職業發展。在職稱評定方面,與其他專業教師相比,輔導員往往處于弱勢地位,其即便做好了自身的主職工作,也可能因缺乏科研成果導致職稱晉級失敗;在薪酬待遇方面,部分輔導員屬于合同員工,無法享受到學校事業編制的各項福利,嚴重降低了輔導員的歸屬感,使其不得不另謀他就。
(三)過高的工作強度和壓力
雖然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輔導員的主職,但在實際的工作中,輔導員所涉及的工作較多,比如黨團和班級建設、學風建設、學生日常事務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校園危機等,為完成這些事務性工作,勢必需要輔導員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以便及時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繁重的工作任務給輔導員帶來了很大的職業壓力,容易讓輔導員產生心理的疲憊感,進而出現職業倦怠。
(四)個人因素
除了上述的外在因素外,職業倦怠的出現還與個人因素有關,比如性格、工作經驗、情緒控制能力和心理健康程度等。因為輔導員年齡、生活閱歷和知識背景大多與學生相近,這在帶給師生溝通、交流便利的同時,也為職業倦怠的出現埋下隱患。輔導員多為應屆畢業生,其對未來發展的期望較高,但這與實際工作的困難重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理想和現實的反差容易打消輔導員的工作熱情,容易使其出現職業倦怠癥。
三、緩解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的對策
(一)明確工作內容和職責
2017年教育部對《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進行了修訂,其明確提出了輔導員的工作要求和職責,該規定指出: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學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指導者。基于此,高校就需要盡快對輔導員的工作內容和職責進行落實,讓輔導員工作有據可依、有章可循,改成傳統輔導員工作雜亂無章的問題,把輔導員從繁重的瑣事中解放出來,使其能夠緊緊圍繞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這項工作來開展,更好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二)搭建職業發展平臺
為促進高校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和職業化發展,就需要把輔導員隊伍建設納入到高校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建設的日程,不斷提高輔導員的專業素質和業務能力,為其后續工作的開展和職業的發展搭建好平臺。首先,高校要注重對輔導員的培訓,能夠針對輔導員的主職來設定培訓內容,幫助輔導員獲取相應的職業技術資格證書和管理能力;然后,在績效考核和職稱評定上,可以將學生工作進行量化,使其與輔導員的職業發展相掛鉤,有效解決輔導員職業發展瓶頸的問題;最后,對原有人事制度進行改革和創新,把握好“專兼結合、以專為主”的原則,表現優異的輔導員要及時給以轉正,解決好輔導員的編制和福利待遇問題,以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加入到輔導員隊伍中。
(三)加強心理干預和輔導員的自我調整
高校要時刻關注輔導員的心理問題,通過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來幫助輔導員緩解內心壓力,防止其朝著心理疲勞的方向發展,特別是在職業倦怠初見端倪時,要通過及時的心理干預來幫助輔導員走出職業隱瞞,使其重樹職業自信和職業樂趣。而且,輔導員自身也需要充分重視職業倦怠這一普遍問題,當存在這方面的苗頭時,要學會通過自我調整來釋放內心的壓力,或者通過參加社交活動和培養興趣愛好等方式實現勞逸結合,有意識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為后續學生工作的開展打好基礎。
四、結束語
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和職業化發展已經成為了共識,其作為與學生接觸最為密切的管理者和服務者,輔導員自身的言行舉止都時刻影響到學生的健康成長,所以輔導員的職業素質倍受重視。基于職業倦怠這一現實問題,高校容易出現輔導員隊伍不穩定、人才流失的現象,因此就需要對該問題的成因做出分析,并探索出相應的對策,以幫助輔導員調整心理狀態和精神面貌,提高輔導員工作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坤,余苗.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現狀調查與分析[J].大學教育科學,2016(5):83-87.
[2]亓昕怡.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克服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6.
[3]彭波.關于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的若干思考[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3(14):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