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嫵
摘 要:近年來,隨著中國工業的快速發展,自動化技術的發展駛上了快車道,同時以工業機器人為代表的自動化設備使用越來越普及,也使得當前機電類專業變得異常熱門,對于機電類專業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么通過課程改革來保障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和機電類企業對于人才新需求的有效對接,變得非常重要,本文通過對于我校《液壓與氣壓傳動》課程的改革所得來對于這個問題進行研究和討論,并為機電類專業同類課程的改革探索和實際提供經驗。
關鍵詞:液壓與氣壓傳動;課程改革;課程設計
一、課程定位
本課程屬于我校機電類專業的必修課,為專業核心課程,共3學分48學時,在第二學年第一學期開設。
前置課程主要有各類機械類專業基礎課、工程力學、電工基礎等課程,并為后續的氣液電控制技術、自動線安裝與調試、機電綜合實訓等課程教學實施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層面:1.掌握液壓及氣壓系統的構成、工作原理及機制;2.熟練掌握液壓及氣壓基本回路構成及動作原理;3.掌握常見液壓及氣壓系統故障的類型及形成原因;4.掌握液壓及氣壓系統設備調試和日常維護的原則和方法。
(二)技能層面:1.能夠根據要求正確選擇液壓元件搭建中等復雜程度的液壓及氣壓系統;2.具有初步的液壓就氣壓系統故障診斷及排除的能力;3.能夠對于典型的液壓及氣壓系統或設備進行日常維護和保養;
(三)職業素養層面:1.具有良好的職業紀律,自主遵守各項規章制度;2.具有一定的自我學習能力,能夠根據自我的不足及發展積極通過各渠道獲取信息;3.具有初步的協同工作能力的培養,為學生以后更好的適應工作崗位和能夠盡快融入到工作團隊中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總體目標
(一)以企業需求為主要目標
在深入出口企業調研和專家研討的基礎上,以企業的實際需求為主要目標,確立本課程所需的核心能力,并以核心能力為主要依據,來構科學合理構建課程內容,使得學生所學與企業所需能夠緊密結合,能夠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二)以能力培養為主要方向
當代職業教育的核心就是學生能力的培養,因此在課程實施的進程中,應該時刻抓住這條主線不放松。在課程建設實施進程中,應將對于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進行全程貫穿,尤其是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尤為重要,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更應將次作為教學實施的主要方向,并體現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這樣將是本課程建設的一個主要內容。
(三)以教學改革為主要手段
教學改革是保障和提升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手段,隨著國家對于職業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當前職教改革已經駛入了深水區,因此通過教育教學改革,來提升人才培養的檔次和質量,是所有職業教育參與者都應該考慮的問題。在本課程建設進程中,擬考慮進行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更新以及課程評價方法的改革,來構建對于學生更全面、更有針對性、更符合現代職教精神的教學實施和評價模式,從而對于全面提升教學質量提供有效支持和保障。
(四)以創新培育為主要依托
隨著當前工業發展進程的推進,國家大力打造“中國制造”的品牌戰略已經提升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因此對于大學生在創新能力方面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本課程建設的過程中,擬考慮在規定教學任務完成之外,針對學生專業能力和對接各類大賽所需的知識和技能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提升,來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一定的支持。
四、具體舉措
課程組圍繞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如何貫穿于本課程的教學全過程,進行教學改革與教學研究的思路與理念: 以“專業崗位群——職業能力——典型工作任務——開發相關課程——確立學習單元——設計本教學內容”為主線,全面推進本課程教學改革。具體舉措如下:
(一)以崗位要求為標準,重構專業課程體系
專業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實施基于"通用基礎課程+技能課程+素質拓展課程+證書課程"的四位一體課程體系,構建"學做互動、課證對接、技能素養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專業技能與崗位職業標準無縫對接,以適應行業企業對數控技術專業人才的要求。
(二)以能力本位為目標,打造企業急需人才
在專業課程體系的基礎上,本課程在通過大量企業實際調研和行業專家座談的基礎上,根據企業對于數控技術專才新的需求和要求,確立了本課程的核心內涵為“一個基本和三大核心能力”,即了解液氣壓系統的基本結構及原理;掌握液氣壓系統的常見故障的診斷能力;常見故障的基本維修能力和基本的維護和保養能力。
(三)以項目任務為主線,推進教學模式改革
在“一個基本和三大核心能力”的基礎上,將教學內容劃分為4大模塊,并根據教學的內容的特點和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劃分為6大學習情境,每個學習情境又包含若干個項目,每個項目都會對應明確的教學內容和目標,這樣能夠使得“內容劃分有序,教學過程清晰,教學目標明確”,并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以企業案例為對象,整合專業教學內容
為了更好實現理論與實踐的對接,學校課堂教學與企業現場實際對接,在教學內容的編排和實踐項目的安排上積極采用企業實際的案例作為主要的對象,來整合教學的內容,使得課堂與企業實際現場實現零距離對接,以期收到預定的效果。
(五)以真實項目為載體,提高學生實操能力
本團隊教師、校內外專家為了更好的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根據各類技能大賽對接本課程所需要的在知識和能力方面的支持,進行了課后學生能力提升項目的開發及相關資料的整理,主要立足于工程實際案例或大賽實際需求,為學生在能力提升方面提供大力支持和有效保障,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知識運用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課程設計
本課程本著“對接行業需求、職業素養為先、能力提升為本、創新培養為根”的理念來進行教學設計。
(一)對接行業需求
通過對于出口主要行業和單位的調研和從學校獲得用人單位對于本專業學生的滿意度調研為主要依據,確立下階段本課程的建設的目標和重點。
多次專業部組織行業和企業和課程團隊主要成員的研討會,并通過多形式、多渠道了解當前企業對于數控技能型人才急需的核心能力,且從中提煉出和本課程有關的核心能力,最后確定正確選擇元器件進行液壓及氣動系統的搭建能力、常見液壓及氣壓系統故障的初步診斷及排除能力和典型設備液壓及氣壓系統的日常保養和維護能力為本課程的培養的三大核心能力,并以此為依據進行課程內容的設置和課程的教學內容展開。
(二)職業素養為先
為了保證學生的持續性發展,以及增加以后在工作崗位上的適應性,本課程在實施的過程中注重學生的職業素養的培養,主要為職業紀律、自我學習能力、團隊協作與溝通能力和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等,使得學生在踏上工作崗位后能夠以更快的節湊適應崗位,以及為學生以后的發展提供持續性的動力。
(三)能力提升為本
本課程的理論性較強,所涉及的課程內容也較多,因此教學的展開必須按照一定的次序和步驟進行,能力的培養也應該是漸進式和螺旋式的。
因此課程內容的安排必須要合理和有條理,使得學生在知識吸收的時候能夠有更充分的時間進行消化,也就是知識的累積應該更有節奏,同步能力的提升也需要同樣的節奏。
這需要在教學內容的設置和實施的進程中,教師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幫助學生進行知識消化的這個進程,同樣需要教師通過更多的方法和手段來輔助學生進行能力的提升,這樣才能收獲既定的培養效果。
高等職業教育的主要目標就是培養高技能人才,因此本課程教學內容的設置更注重實際技能的培養,實踐課程占有的比例較高,同時為了更好的實際效果,考慮將部分課程直接放到實訓室或實習車間現場進行授課,以期待大大增加學生獲取感性認識,使得學生能夠實現“學中做,做中學”的現代職教新模式,真正培養學生對于機電設備液壓及氣壓系統的維修維護能力。
(四)創新培養為根
1.模塊化和項目驅動
所有課程圍繞職業技能標準和企業調研需求,圍繞“一個基本和三個能力”為主線進行設置和展開,一個基本為液壓及氣壓系統的基本運行機制,三個能力為正確選擇元器件進行液壓及氣動系統的搭建能力、常見液壓及氣壓系統故障的初步診斷及排除能力和典型設備液壓及氣壓系統的日常保養和維護能力。按照一個基本和三個能力,課程內容也基本劃分為這個4個模塊,并根據教學實施和內容銜接上的需要,將內容融入到6個學習情境中去,從而實現課程內容的有目標的切割。
2.課程教學導師化
本課程由于對于知識和技能的要求比較高,且涉及到知識比較多,因此光靠課堂時間的教學實踐要達到良好的效果是非常難的,因此在學校和專業提倡進行導師化的基礎上,本課程要求教師對于所授班級要承擔課程導師的角色,也就是課前預習、課后復習以及之后的能力提升,甚至包括實踐性環節教師都應該在課堂之外給予學生更多的監督和支持,使得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更多的進行本課程的技能培養和能力提升,以期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3.評價方式的革新
為了適應培養以“應用能力為本,動手能力為主”為主要目標的人才培養方向,應改革之前注重結果,以考試為主的考核方式,逐步以注重過程,以能力考核為主的考試方式來替代。
引入工作簿來記錄學生日常的學習、作業以及實訓的完成情況,作為平時考核的主要依據;建立題庫和評分細目表,采用職業鑒定式的最終考核,以期達到考核技能為主的目標;引入大型作業或團隊作業,考核學生相應職業素養的養成情況,為學生之后的發展提供動力。
4.豐富課程資源的建設
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協助和促進和學生順利完成本課程學習,拓展學生的知識層和視野,培養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習慣,本課程建設過程中,由課程的各位任課教師? ? 共同完成課程教學資源庫的建設,主要包括:網站資源的建設;課程相關文件和資料;課程改革方案及試題庫的建設;課程工作簿與工作頁的撰寫;延展性網盤課程資源庫的建設;特色性資源的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