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小慶
【摘 要】目的:觀察經ERCP手術治療的膽總管結石患者應用預見性護理的臨床效果,并分析其在術后并發癥預防中的臨床價值。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經ERCP手術治療的膽總管結石患者152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76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實施預見性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以及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結果: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更低,護理滿意度明顯更高,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在膽總管結石患者ERCP術后的并發癥護理中,預見性護理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能夠顯著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 預見性護理;并發癥預防;膽總管結石;ERCP術后
【中圖分類號】R181.3+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4-150-02
目前針對膽總管結石患者的臨床治療,主要采用內鏡下胰膽管造影術,即ERCP。經ERCP手術治療的膽總管結石患者一般能夠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但在術后的護理過程中發現,患者出現并發癥的概率較高,將對疾病的治療效果產生負面影響,甚至導致患者出現不良情緒,引起病情加重。鑒于這一問題,ERCP術后的并發癥預防成為臨床護理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本文通過對隨機對照試驗結果的分析,探討預見性護理在ERCP術后并發癥預防中的作用與價值。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2月期間收治的經ERCP手術治療的膽總管結石患者152例作為研究對象。結合相關輔助檢查的結果與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152例患者均確診為膽總管結石,均符合ERCP的手術指征,且不存在合并胰腺炎、膽道感染以及腸梗阻等干擾性疾病的情況。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152例患者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76例。觀察組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33例,患者年齡介于22-7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6.1±5.3)歲;對照組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1例,患者年齡介于21-7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7.2±5.9)歲。對比兩組患者的年齡構成以及性別構成等一般資料,結果無統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方法,在術后對患者的肝腎功能以及血壓、心率等生命體征進行監測,加強患者的飲食護理與心理干預,并做好相應的記錄。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預見性護理措施,具體方法如下:
(1)高淀粉酶血癥以及胰腺炎為ERCP術后最為常見的并發癥,主要由胰管開口位置受到損傷,繼發水腫所致。鑒于此,在護理的過程中,制定科學合理的飲食計劃,通過降低食物對胃腸道的壓力,避免患者的胰管受到損傷;叮囑患者在休息時采取半臥位,避免增加胰管開口位置的負擔;必要時可給予患者相應的藥物支持,如胰酶分泌抑制藥物以及生長抑制藥物等。
(2)在術后護理中,膽道感染的發生將可嚴重影響患者的術后恢復過程。分析膽道感染的發生原因,主要與膽汁的引流不完整或者引流失敗,病菌感染引起的膽道梗阻等因素有關。鑒于此,術后需要對引流管進行妥善固定,同時記錄引流液以及患者的生命體征狀況。此外,還應當注意保持患者生活環境的干凈、衛生、整潔,對相關器具作清潔消毒處理,最大限度降低病菌感染的發生率。
(3)除了上述并發癥的預防,還需要對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嚴重并發癥制定預防措施。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個人生活習慣,合理構建患者的飲食結構,并叮囑患者臥床休息,避免感染以及胃腸承受壓力過大等情況的發生。此外,在護理的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積極聽取患者的主訴,一旦發現異常情況或者不良癥狀,立即通知醫師并配合醫師做對癥治療處理。
1.3 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事件發生情況,并使用我科自行擬定的問卷,對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展開調查,調查結果根據問卷評分,劃分為滿意、較滿意與不滿意三類。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涉及的數據采用SPSS 19.0進行處理與分析,當P<0.05時,即說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術后并發癥 對比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事件發生情況,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結果:見表1。
2.2 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更高,P<0.05。結果:見表2。
研究結果表明,與傳統護理模式相比,預見性護理模式更能起到預防并發癥的作用,有效降低了各類并發癥的發生機率,同時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也得到了顯著提升。但結合研究過程來看,預見性護理的質量與護理人員的業務水平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預見性護理的實施,需要護理人員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水平與臨床實踐經驗,對患者的實際情況做出準確的評估與判斷。因此,預見性護理的開展,還需要重視護理人員業務能力的提升,培養其預見性思維,確保護理工作的質量。在此基礎上,對ERCP術后并發癥的發生以及患者病情的變化規律等進行總結與分析,能夠為預見性護理工作的開展提供重要參考,進而確保護理人員能夠對患者的身心狀況以及并發癥風險做出準確評估。
綜上所述,在膽總管結石患者ERCP術后并發癥預防工作中,預見性護理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不僅能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還可顯著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患者的術后恢復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 席玉琴. 預見性護理在預防膽總管結石患者ERCP術后并發癥中的效果分析[J]. 護士進修雜志, 2013, 28(3):24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