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霞敏
摘 要:本文主要對高職院校數學教學改革與學生能力培養進行了探討研究。文章在介紹高職院校數學教學定位和學生能力培養目標的基礎上,探討提出了立足學生能力培養的高職院校數學教學改革措施,這些措施有:構建課程體系多軌模式并實施分類分層教學;把一些專業案例融入進課程教學當中;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實施數學課程考核評價手段的多元化。
關鍵詞:高職院校;數學;學生能力;培養
高職院校是我國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平臺和基地。高職院校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應該全面圍繞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知識結構,來建構各個專業的理論與實踐教學體系。數學課程是高職院校很多專業都要開設的課程,屬于一門比較重要的基礎課與工具課,教學目的主要是提升學生的科學審美能力與理性思維能力,從而使得學生能夠在專業學習和實踐操作中運用相關數學知識有效解決相應的問題。但是由于各種原因,現如今很多高職院校的數學教學還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直接影響了培養學生能力的實際質量和效果。因此富有針對性地探討提出高職院校數學教學改革的措施,全面、有效提升學生的各方面能力,便具有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一、高職院校數學教學定位和學生能力培養目標
(一)高職院校數學教學定位。相較于普通高等院校來講,高職院校最大的不同便是其培養學生的目標是要將學生培養為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高職院校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確保學生具有比較寬泛、扎實的理論知識面,而且還要注重學生業務操作技能的訓練,使學生們具有較強的學習創新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里面,較為明確的規定:高職院校應該強化公共基礎課和專業課之間的相互配合與融通,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文化素質、可持續發展能力以及綜合職業能力等,為學生畢業之后順利就業以及實現了比較好的職業生涯發展打下非常扎實的基礎。所以,高職院校的數學教學應該定位為全面提升學生的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為今后學生后續學習以及職業生涯發展做足準備。高職院校的數學課程應該屬于這樣一門公共基礎課程,即為學生專業學習、素質教育以及全面、可持續發展提供服務的基礎工具性課程。
(二)高職院校數學教學培養學生能力的目標。高職院校數學教學在培養學生能力方面的目標應該包含如下幾個方面:第一,對學生基本的應用數學能力進行培養。比方說像邏輯推理能力、數學運算能力、幾何空間想象能力等。第二,對學生專業學習過程中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能力進行培養,為學生今后在專業方面的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第三,對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行培養,努力實現數學知識與能力在學生頭腦中的內化,確保學生可以利用數學的思想與方法去認識世界,依靠數學的頭腦去看待、思考、分析和處理問題。
二、立足學生能力培養的高職院校數學教學改革措施
(一)構建課程體系多軌模式并實施分類分層教學。高職院校應該把數學課程體系設置成多軌模式,對于層次、專業、類型不一樣的學生,應該對數學課程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從而為學生的個性教育與共性教育提供一個較為廣闊的空間。具體來講就是開設公共基礎模塊的教學內容,主要是對學生基礎數學能力和素質進行培養;開設專業基礎模塊的教學內容,主要是對學生運用數學工具的能力進行培養,從而更好地滿足學生專業學習的需求;開設應用拓展模塊的教學內容,主要是基礎和需求多元化的學生們提供多元化的數學應用實踐機會;開設數學系列講座的教學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對數學應用范圍、數學最新成果、數學文化等進行了解和掌握。
(二)把一些專業案例融入進課程教學當中。因為高職院校的大多數數學老師對學生所學的專業課都不是很了解,專業課老師對數學教學內容也缺乏了解。所以,搜集和提煉專業案例便成為了一道難題。所以,高職院校就應該讓數學老師對專業課內容進行研究,甚至時常旁聽專業課。努力做到針對同一方面的數學知識,對于專業不一樣的學生選擇使用不一樣的教學案例予以講授。比方說,在講授導數概念的時候,對于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應該介紹邊際和彈性;對于機械專業的學生應該介紹曲率。一言以蔽之,引入教學案例,不但可以保證學生提前對所學專業予以接觸,還可以使得學生體會到數學的實用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第一,高職院校在設計課程的時候要堅持工作過程的導向。高職院校應該采用項目任務教學法、典型案例教學法、問題驅動教學法等教學方法,努力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從而有效對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進行培養。第二,高職院校應該將“教、學、做”融為一體,不斷提升學生的課程參與度。高職院校應該對過去相對落后的教學方式進行轉變,實現“教、學、做”的有機融合。其中,“教”主要是指數學老師將數學課程內容向學生傳授;“學”主要是指學生依靠思考、討論、練習等有效形式對數學課堂教授內容進行消化吸收,當然也包括學生對一些數學知識的課前自主學習;“做”主要是指利用數學實驗不斷增強數學的應用性,有效提升學生利用數學工具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實施數學課程考核評價手段的多元化。在對學生學習掌握數學教學內容進行考核評價的手段選擇上,高職院校應該摒棄現如今較為單一的“筆試+平時=總評”的考核評價體系。高職院校應該對當前全球范圍內比較先進的考核評價手段進行借鑒,積極構建“平時+單元討論題+數學實踐活動+筆試=總評”的考核評價體系,這里的“平時”綜合了學生的數學課堂表現、數學作業完成狀況以及數學課出勤率等。并且在對學生進行考試的時候,應該盡可能地降低理論推導內容、數學運算技巧等內容的出題比例,盡可能地增加數學應用實踐內容的出題比例,有效實現數學教學考核評價手段和內容的多元化。
參考文獻:
[1]丁虹,王吟,李美蓉.關于對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的若干思考與建議[J].大眾科技,2015年06期.
[2]楊軍強.對高等職業院校中數學教育改革的新思考[J].數學理論應用,2015年03期.
[3]楊帆.以培養應用能力為目標的高職高等數學教學研究[J].科技資訊,2016年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