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璇 朱文娟 劉海
摘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是由國家教育部提出的一種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參與該項目,能培養大學生的企業家精神。本文以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中《天賜本草藥膳保健食品有限公司》項目為例,探究國外大學企業家精神培養方式,以及創業訓練項目對高校大學生企業家精神的培養作用。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 企業家精神 創業訓練項目
一、企業家精神
企業家精神是由英文“entrepreneurship”翻譯而來。企業家精神的興起,是由于發達國家掀起的創業經濟浪潮,在很大程度上引發了對創業技能和創業理論研究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一大批經濟學界和管理學界的研究人員開始關注小企業在創業過程中所蘊涵的企業家精神,并對創業活動中呈現的機會意識、創新精神和理性冒險精神,特別是對創業活動中所應遵循的一般規律和影響創業活動的各種因素間的相互作用進行了深入考察。
二、國內外大學生企業家精神培養方式
自20世紀60年代后期以來,美國擁有創業課程的大學和學院數量在急劇增加。許多學校都在提供與創業相關的課程,如“創業與創業”“小企業管理”“企業發展”等,作為其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多的大學和研究生院將創業作為一個主要領域。
如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新產品和風險投資發展”MBA課程,該課程提供了大約17個與創業相關的主題,涉及營銷、銷售、戰略、財務、新產品開發,以及指導新高科技企業創建和發展所需的其他學科。其重點是:第一,如何將想法或發明轉化為創新,即將其推向市場;第二,如何培養這種多功能實施過程所需的實踐領導技能。
20世紀90年代后期,隨著國際潮流的發展,中國個別校園中的創業教育開始以“大學生創業競賽”的形式出現。自2002年以來,政府在推動創業教育方面發揮了主導作用,希望能夠創造性地應對大眾高等教育帶來的大學畢業生結構性失業情況。
三、創業訓練項目對高校大學生企業家精神的培養作用
目前,中國的創業環境缺乏創業經驗和社交網絡,已成為限制大學生在當前社會中開展業務的主要因素。此外,難以獲得初始資金是學生企業家必須面對的另一個問題。大部分資金都來自個人儲蓄、家庭存款或朋友支持,很少會從銀行獲得貸款,盡管政府有資本支持計劃,但無法覆蓋每一位企業家。
2013年,為了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中國教育部開展了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全國各高校均有機會申報該項目,為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臺。近年來,隨著創業訓練項目的誕生,將可行性思想的孵化整合到教育過程中,有助于大學生邊做邊學,對采取的行動進行反思。部分學者甚至認為,為了刺激創業行為,教育必須通過將實際創業作為正式課程的一部分。當學生在教育過程中扮演企業家的角色,完成創建新企業的任務時,他們會在某種程度上不可避免地接受這種新的身份。
在創業教育中,從身份建構的角度來看,有可能讓學生了解某些事件的重要性。如學生可以學會識別和利用關鍵事件達到他們的目的,并反思、分析和討論他們不斷變化的身份。以江西中醫藥大學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南昌市天賜本草餐飲有限公司》為例,該項目是在校學生自主成立,在學校資源的指導和幫助下,學生團隊通過了解市場需要結合自身專業知識,確定項目的,然后進行商業計劃書的撰寫,產生了清晰的商業理念。同時,學生團隊參加創業比賽,路演宣傳,尋求資金來源,這些行為對培養大學生的企業家精神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胡電喜.基于創業計劃競賽的大學生企業家精神培育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
[2]易自力,任湘,王慧.企業家精神對高校創業型人才培養的啟示[J].中國電力教育,2008,(3).
[3]柏志華.論如何培養大學生“企業家精神”[J].湖南商學院學報,2006,(4).
(作者單位:江西中醫藥大學)